-
公开(公告)号:CN11950786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54029.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E21B4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声物理‑化学协同增产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实地作业装置及工作方法,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地面工作站、缆线、管柱、化学增注装置和超声波振动系统,其中,井筒内设置有管柱,地面工作站和化学增注装置均与缆线连接,缆线穿过管柱设置于井筒内,缆线末端设置有超声波振动系统。本发明将超声波与化学试剂结合,采用超声物理‑化学协同增产技术,通过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和高温高压效应,显著提高化学试剂的渗透效率和反应速率,达到更高的增产效果,在油气开采中的效果远胜单独使用一种技术所产生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6915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328536.1
申请日:2023-10-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地热勘探的样品采集取样装置,涉及地热勘探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添料组件和勘探组件,所述支撑座顶部外侧设置有冲压机,且冲压机的底部外侧连接有输出轴,所述支撑座的外侧中端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内侧中端开设有冲压孔,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柴油机。本发明采集管在地热采集完成后,通过旋转采集管,能使锁位钉从滑入槽中滑入卡位槽中,通过使锁位钉与卡位槽进行衔接,能使复数的桩体与采集管进行衔接,这使得复数的桩体能与采集管组合成一体,通过使复数的桩体组合成一体,能极大的降低桩体在地热源采集完成后,从土壤内部抽出的难度,这使得设备的使用能更加的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732879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331134.7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取芯钻机及其方法,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包括调节架和进水管,所述调节架表面滑动连接有辅助组件,且所述辅助组件表面活动连接有钻机主体,所述钻机主体底部输出端螺纹连接有钻杆,且所述钻杆内部安装有退土组件,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钻杆上方表面。本发明采用多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不仅能够在调节架位置确定后,利用液压伸缩杆推动钻机主体水平移动用于调节勘探取芯位置,不需要频繁调节整个设备的位置,并利用配重系统,用于在调节前后始终保持设备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该设备工作的稳固性,并利用退土组件方便取芯后的退芯作业,方便使用者使用,并利用定点组件辅助钻机主体找点定点勘探。
-
公开(公告)号:CN11943493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912644.8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增能压裂方法,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对致密砂岩储层中注入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气体;S2、调节注入的二氧化碳的压强,提高地层的压力,促使原生裂缝扩展、以及形成新生裂缝;S3、调节注入的二氧化碳的压强,在形成新生裂缝后进行压力恢复,二氧化碳气体置换出扩展后的原生裂缝和新生裂缝之中的致密砂岩气;S4、在致密砂岩气增能压裂和采收后停止向致密砂岩储层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二氧化碳气体部分被封存在致密砂岩气藏的孔隙和裂缝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促进致密砂岩气的释放与流动,够延长天然气生产周期,维持天然气藏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砂岩气的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473621.5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源储配置导向的页岩储层甜点评价方法,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包括:开展源识别;开展储层识别;开展源储综合分类,进行源储组合类型划分;对于四种类型,分别计算综合评价指数FI1;计算综合评价指数FI2;计算综合评价指数FI3;对四种源储组合类型进行差异化工程甜点计算,得到工程甜点模型;收集压后产量数据进行源储划分后的工程甜点可压性评估,实现权重的反演校正,进一步计算确定现场工程甜点评价版图。本发明通过利用多种方法结合来识别储层的储集空间结构,并结合物性条件来来确定页岩储层的复杂源储类型,对页岩储层的综合甜点情况进行判断,实现井位和层位优化部署,提升页岩气储层增产开发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5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26812.5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吸附测量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的方法,按照第一预设温度值控制第一腔室内的温度,按照第二预设温度值控制第二腔室内的温度;执行预设次数的吸附控制动作,获取每一次吸附控制动作对应页岩样品吸附天然气前,页岩气吸附测量系统内的天然气的物质的量,以及页岩样品吸附天然气后,页岩气吸附测量系统内的天然气的物质的量;根据每一次吸附控制动作对应的吸附前天然气的物质的量和吸附后天然气的物质的量,确定每次吸附控制动作对应的页岩样品的气体吸附量。能够还原长期高温状态下的深层页岩对气体的吸附过程,提升了吸附气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控制高精度仪器所在的腔室保持低温,保护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18037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33927.8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T17/05 , G06F18/2135 , G06F18/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空间插值的地层确定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方法包括:基于地质勘探的每组钻孔点离散出多个离散点,并根据钻孔点成分向量确定离散点成分向量;将所述钻孔点以及离散点作为采样点,基于每个地层的层次以及采样点成分向量,在所述采样点的基础上进行插值操作,得到多个插值点,并基于每个插值点与所述样本点的距离以及角度,确定插值点成分向量;根据所述插值点成分向量与每个地层对应的地层特征成分向量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所述插值点对应的地层。本申请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无法对定性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实现三维地质框架自动建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69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98448.5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微观力学实验的层理性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估方法,收集标准页岩岩石柱样,并进行页岩岩心柱样加工,分别得到页岩层理和页岩基质测试式样;进行抛光处理;对加工页岩岩心进行微米压痕实验,得到页岩层理和页岩基质的硬度参数和杨氏模量;加工页岩岩心进行微米划痕实验,得到页岩层理和页岩基质的断裂韧性参数;对钻取层理页岩样品进行观测,通过统计地质学和分形理论计算得到层理厚度;对页岩岩屑进行矿物组分分析,得到页岩矿物组分特征;构建层理页岩组合体物理模型,并进行岩石力学参数尺度升级和计算,得到层理性页岩组合体的参数,通过组合权重方法得到层理性页岩可压性综合评价指标对拟压裂区域进行可压性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200425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192822.2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回注利用的高温气田综合开发方法,包括:在高温气田进行一次采收混合气,并一次提取利用混合气中地热能,且将提取后混合气分离得到天然气和二氧化碳,直至天然气产能下降至第一产能预设阈值;驱动二氧化碳进入超临界状态并回注,直至气藏压力上升至压力预设阈值,二次采收混合气,并二次提取利用地热能,且得到天然气和二氧化碳,直至天然气产能下降至第二产能预设阈值;停止采收,并将处于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回注封存;当高温气田内气体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预设阈值,三次采收混合气,并三次提取利用地热能,直至气体温度下降至第二温度预设阈值,停止采收,封闭高温气田;如此,提高采收率,高效利用地热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51370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97003.X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8/241 , G06F18/2415 , G06F18/2433 , G06F21/62 , G06N3/042 , G06N3/09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联邦蒸馏学习系统的多元时序数据分类方法及装置,包括:服务器向各客户端发送初始时序数据分类模型和蒸馏模型,同时提供包含关系目录和知识队列的时序数据知识库;各客户端利用初始模型对本地多元时序数据训练集进行分类预测,形成预测数据集后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这些数据更新关系目录和知识队列,再将更新后的近邻知识标签向量集反馈至客户端;客户端通过蒸馏模型提炼这些知识,并结合预设损失函数评估本地模型;若损失值超出阈值,则调整模型并重新训练;否则,应用优化模型对新的待分类时序数据进行分类。本公开提高了多元时序数据分类的精度与鲁棒性,优化了联邦学习中的信息共享与模型更新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