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90404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210285970.1

    申请日:2012-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后建地下结构基坑支撑构件的一端支撑在已建主体结构的竖向或水平构件上,将支撑轴力直接传至已建主体结构构件上,可实现后建地下结构基坑挖土至坑底后,通过换撑将支撑构件的一端支撑在已建主体结构上,而后依次进行底板防水层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侧墙防水层和钢筋混凝土侧墙施工以及顶板钢筋混凝土和防水层施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确保工程施工、运营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工程施工更为简便快捷,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施工缝和施工工序,节省工期、降低造价。

    一种治理地下洞室穿墙管渗漏的手动压力机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4816497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07215.5

    申请日:2015-04-28

    Inventor: 薛勇

    Abstract: 一种治理地下洞室穿墙管渗漏的手动压力机具设备,包含手动压力机具,该手动压力机具与手动压力机具支架连接,该手动压力机具通过手动压力机具支架安置在手动压力机具支座上,并可沿手动压力机具支座移动,该手动压力机具连接手动压力机具顶杆,该手动压力机具通过手动压力机具顶杆顶紧止水套箍,从而压紧橡胶止水条,完成对穿墙管的渗漏治理。本发明可以更为便捷有效地对地下洞室穿墙管渗漏进行治理维修。

    一种预制管片隧道内围岩的加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206223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137734.X

    申请日:2013-04-20

    Inventor: 薛勇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管片隧道内围岩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预埋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中的预制模壳,所述预制模壳呈阶梯状,即由大圆柱壳体和小圆柱壳体轴向连接构成,其中所述小圆柱壳体的端口与所述围岩体之间通过锚杆连接锚定,并通过在所述锚杆内注浆扩散至围岩内将三者连成为一体形成共同承载结构;在所述预制模壳的尾端口,即所述大圆柱壳体的端口安装有可拆卸式的止水装置。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施工,成本低,可有效确保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以及围岩的稳定,并且防水效果好,止水装置可更换。

    复合管片的浇注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12287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093212.9

    申请日:2014-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管片的浇注方法,该复合管片为混凝土结构与钢板的复合结构,所述浇注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内弧面钢板、外弧面钢板、迎千斤顶环面钢板、背千斤顶环面钢板以及两块端板拼装后焊接成钢结构箱体,在所述背千斤顶环面钢板上分别钻设若干间隔分布的浇注孔和排气孔;将所述迎千斤顶环面钢板贴于地面,以使所述钢结构箱体侧立;通过所述浇注孔向所述钢结构箱体内浇注混凝土,将混凝土养护并完成收缩;最后对所有的浇注孔与排气孔进行封闭,形成所述复合管片。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浇注方法通过合理布置钢结构箱体上的浇注孔和排气孔,使混凝土的浇注缺陷面位于受力要求性能最低的背千斤顶环面上,提高复合管片的综合承载能力。

    防止复合管片接头板发生变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228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093213.3

    申请日:2014-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复合管片接头板发生变形的方法,该复合管片由六面覆盖有钢板的混凝土管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钢结构箱体的环向接头上布置至少两个环向螺栓手孔,所述环向螺栓手孔由手孔侧板同所述端板围合而成,在所述侧板与所述端板之间焊接连接两者的端板加劲板;在所述钢结构箱体的纵向接头上,即分别在所述外弧面钢板与所述迎千斤顶环面钢板、背千斤顶环面钢板之间焊接若干环板加劲板;在所述背千斤顶环面钢板上间隔开设若干浇注孔和排气孔,并将所述钢结构箱体侧立,即所述迎千斤顶环面钢板贴地;通过所述浇注孔进行混凝土浇筑以构成复合管片,以提高复合管片的整体刚度。

    一种隧(地)道遮光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8934B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0910046059.3

    申请日:2009-02-10

    Inventor: 薛勇 邓钟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地)道遮光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为:a、按标准建成敞开段车道;b、按标准建成车道的侧壁,在车道的两侧壁上方设置钢筋混凝土对撑构件;c、按标准进行布筋并与车道一侧壁上方处的预留钢筋衔接;d、浇灌混凝土,修建成与车道侧壁连为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板;e、在钢筋混凝土板的另一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壁,形成凹槽,并在在凹槽的侧壁底部处预留排水孔;g、在对撑杆构件与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壁之间形成透光格栅;h、在凹槽中覆土,在土层上进行植被。本发明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还改善了环境景观,而且因有覆土绿化层可抵抗地下水浮力,减少抗拔措施,降低造价,施工方便。

    一种预制管片隧道内加固围岩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622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37733.5

    申请日:2013-04-20

    Inventor: 薛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管片隧道内加固围岩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体如下:在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中预埋用于实施锚杆施工的预制模壳,之后通过预制模壳向围岩体内进行钻孔施工,在钻孔过程中于预制模壳的端口设置一止推件以减小钻杆横向振动对于预制模壳的影响;待钻孔完成后,在围岩体钻孔内设置中空注浆锚杆体,其后在该中空注浆锚杆体上设置止浆装置并连接注浆接头管,对围岩体钻孔进行注浆加固作业;注浆完成后,取下注浆接头管并在预制模壳的端口设置可拆卸式的止水装置。本发明的优点是,隧道主体结构与锚杆紧密结合,并与加固后的围岩体共同形成承载体;施工时对于预制管片隧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止水装置可更换且防水效果好。

    一种位于山体坡脚隧道的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8927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49000.6

    申请日:2013-02-07

    Inventor: 薛勇 沈艳峰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位于山体坡脚隧道的建造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完成内部隧道靠近山体坡脚一侧导洞;在该侧导洞内施做挡墙桩的下部结构体,并在山体坡脚地表面上挖孔施做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与所述下部结构体组合构成挡墙桩;完成内部隧道的施工;挖除挡墙桩外侧土体,同时加固挡墙桩;最后完成外侧隧道施工。本发明的优点是,(1)采用在导洞内施做挡墙桩下部结构体,可使山体坡脚地表面挖孔深度减少以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2)挡墙桩设置上部水平支撑梁可兼作内部隧道主洞拱部初期支护支撑点,设置一种构件可起到两种构件作用;(3)适用于小净距隧道,此举不仅节约工程建设用地、而且有利于隧道洞口交通组织。

    一种螺栓防松结构及其防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7921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1710203701.9

    申请日:2017-03-30

    Inventor: 薛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栓防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防松结构包括:防松螺栓、防松螺母、防松卡簧,所述防松螺母旋入防松螺栓,所述防松卡簧设置于防松螺母上方,防松卡簧锁舌嵌入防松螺栓凹槽内,防松卡簧槽口嵌入防松螺母卡键,同时防松卡簧键嵌入防松螺母凹槽。本发明防松螺栓方法可将螺栓预紧力控制在恒定、有效范围内,使在振动状态下运行的连接部件有效连接并安全正常工作,其安装、拆卸等维养操作较为便捷。

    一种隧道排风道预制拼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160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1711433049.6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排风道预制拼装方法,将预制的风道底板分块架设在现浇风道侧壁的牛腿上,而现浇侧壁牛腿与预制风道底板、底板之间的槽口填充细石混凝土、压紧螺栓等作业随预制风道底板分块架设实施,如此可明显降低工作强度和难度,节省了人力成本。本发明的优点为:免除狭长风道内拆摸板作业,明显降低作业强度和难度,节省人力成本;符合“绿色”施工要求;采用压紧螺栓、连接螺栓可有效防止车辆行驶产生振动以及隧道内部如顶板和风道底板为安装防火板采用钻孔设置锚栓作业等振动引起预制风道板块间缝隙扩大而漏风导致影响排风效果;对于如在隧道火灾等事故中受损的风道底板易于更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