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059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81320.3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充气反向超压进行梁板结构加固的施工方法;1、根据梁板结构的上方荷载的增加量和分布情况,以任意多根主梁围成的区域作为加固范围;2、在加固范围下面设置覆盖面与加固范围相匹配的封底密肋钢板;封底密肋钢板与加固范围内的每一主梁的下面均密封,使网格状结构在加固范围内的每一个网格均封闭成一个独立的气密空间作为超压空腔;封底密肋钢板对应每一超压空腔均设有充气孔;每一充气孔均设有单向阀;3、将每一充气孔均与高压气源连接,根据梁板结构上方荷载的增加量和分布情况,对每一超压空腔进行充气形成超压空腔。本发明在实现梁板结构加固的同时,还具有自重轻便、工序简单、施工快捷、影响微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82231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89763.5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浅基础保护建筑物整体托换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浅基础保护建筑物下方土体内由顶管通过钢绞线束合成的托换平台;顶管包括两根侧边顶管和多根中间顶管;托换平台对应所有顶管两个开口处的两边均设有顶管顶进工作井,两个边的下方均设有托换梁;托换梁与相应的边之间均设有多个千斤顶;两根侧边顶管上方的土体均挖空形成连通两个顶管顶进工作井的离断槽;浅基础保护建筑物周边设置顶管顶进工作井和离断槽的土体均进行加固形成土体加固区。施工时,先顶进多根顶管通过多道钢绞线束合成的托换平台;然后施工离断槽,最后通过多个千斤顶完成顶升。本发明能够消除对原有部件造成的损坏,以及消除对建筑物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681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354006.9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31/08 , E02D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应强地震作用的狭长型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地下结构的侧墙与围护结构之间设置矩阵耗能层;矩阵耗能层包括多个钢弹簧;多个钢弹簧阵列布置,多个钢弹簧之间采用水泥土填充。施工时,首先施工围护结构,并在围护结构设置弹簧预埋件;其次,在侧墙施工时,在侧墙的迎土侧设置相应的弹簧预埋件;待侧墙达到设计强度后,逐个安装钢弹簧;再次,对侧墙和围护结构之间填充水泥土至地下结构的顶板的顶面;最后,在顶板上覆土回填至设计地面标高。本发明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狭长型地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适应能力,又兼具施工方便和造价经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681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54006.9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31/08 , E02D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应强地震作用的狭长型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地下结构的侧墙与围护结构之间设置矩阵耗能层;矩阵耗能层包括多个钢弹簧;多个钢弹簧阵列布置,多个钢弹簧之间采用水泥土填充。施工时,首先施工围护结构,并在围护结构设置弹簧预埋件;其次,在侧墙施工时,在侧墙的迎土侧设置相应的弹簧预埋件;待侧墙达到设计强度后,逐个安装钢弹簧;再次,对侧墙和围护结构之间填充水泥土至地下结构的顶板的顶面;最后,在顶板上覆土回填至设计地面标高。本发明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狭长型地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适应能力,又兼具施工方便和造价经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7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95482.8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榫卯接头的盾构管片双向错缝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盾构管片环,所述盾构管片环的各边分别预留纵向和环向的拼接装置和连接螺栓,两个所述盾构管片环连接后形成凹槽和榫头,两个所述盾构管片环之间设置有纵缝,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工厂进行预制盾构管片环,并在盾构管片环的各边预留纵向和环向的拼接装置和连接螺栓;步骤二、待盾构掘进的距离足以放下一组第一环管片后,将第一环管片运送至安装区并进行第一环管片的组装;本发明一方面彻底规避隧道拼缝的纵、环向贯通,提高隧道整体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利用榫卯结构有效限制管片连接部位的各向变形,提高管片连接部位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9679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60402.0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管片间的智能监测补偿充气止水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压力探测装置、气压调节装置和充气止水袋;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压力探测装置将充气止水袋的实时压力数据反馈至控制中心;步骤二、控制中心先进行判定充气止水袋存在的风险,而后向气压调节装置发出充气或泄气指令;步骤三、气压调节装置对充气止水袋进行充气或泄气,直至充气止水袋的压力恢复正常压力值。本发明通过控制中心、压力探测装置、气压调节装置和充气止水袋之间的配合,根据充气止水袋表面实时压力变化动态控制充气止水袋的气压,彻底规避防水节点失效的风险,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89381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15835.8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钢桁架减振一体化轨道板及施工方法,包括若干钢桁架单元;每一钢桁架单元均为预制件,且均包括多个拱形结构、钢板和多个拱脚连接钢板;多个拱形结构呈矩形阵列布置,每一拱形结构的长度方向均与轨道的长度方向对应,形成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续拱形结构;多个拱形结构的上面设有钢板;多个拱脚连接钢板沿轨道的长度方向均布;每一组侧面相连的若干拱形结构的多个拱脚,以及相邻的另一组侧面相连的若干拱形结构的多个拱脚均通过拱脚连接钢板固定连接。施工时,先将所有钢桁架单元的拱脚连接钢板与相应的路基预埋钢板进行固定;之后将若干轨枕固定到钢板上,最后安装调试轨道。本发明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工程投资与实施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7514003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993992.6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截面钻孔灌注支护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止水帷幕和若干根支护桩,若干根支护桩并行排列形成支护墙,所述支护墙与止水帷幕平行设置,每一所述支护桩均包括设置为一体的浅层支护桩段和深层支护桩段,所述浅层支护桩段的顶部与所述基坑顶部平齐,所述浅层支护桩段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深层支护桩段的截面直径,每两所述浅层支护桩段之间均设有桩间土加固体。本发明的变截面钻孔灌注支护桩能大幅减小支护结构工程量,有效拓展了地下工程的建设手段,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09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81222.X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0 , E02D29/045 , H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实体支撑的车站侧墙开洞与另一构筑物连接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车站需要开洞的侧墙两面的每一层的顶板和底板上根据开洞的范围设置电磁支撑装置;2、激活电磁支撑装置对侧墙两面每一层的顶板和底板进行支撑;在完成对每一层的顶板和底板进行支撑后,凿除侧墙需要开洞的部分;3、在侧墙开洞的部分施工框架柱和过梁,完成后拆除电磁支撑装置。本发明针对开洞范围内侧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通过设置电磁装置,利用电磁力实现顶板结构的临时托换,无需设置竖向支撑,节约施工空间,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0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81203.7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于下沉和抗浮的沉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沉井主体的侧壁设有若干电磁力吸附装置,以及若干外贴钢板;所有外贴钢板拼接后能够覆盖沉井主体侧壁的外表面,并均通过相应位置的电磁力吸附装置吸附固定在沉井主体的外表面;每一外贴钢板朝向沉井主体外侧的一面均为光滑的表面;沉井主体的侧壁设有若干沿水平方向贯通的预留孔;每一预留孔内均设有增阻块。使用时,在沉井主体下沉过程中逐一关闭电磁力吸附装置并拔出外贴钢板,然后在预留孔内插入增阻块,当沉井主体沉至设计深度,将所有增阻块均从预留孔中向外移出,最后通过注浆管和注浆口向土体中注入水泥浆液。本发明在沉井下沉时能利于减阻下沉,在达到设计深度后又能够增大抗浮阻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