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逆作法基坑竖向支承构间差异隆沉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48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49346.0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控制逆作法基坑竖向支承构间差异隆沉的方法,采用逆作法施工,包括如下步骤:1、施工围护结构、中间立柱及立柱桩,并开挖土方至需要施工的顶板底部所对应的位置;2、在每一中间立柱的柱顶安装位移补偿装置,并设置现场监测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3、施工顶板;4、在楼盖下继续进行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远程控制系统通过现场监测装置实时检测所有中间立柱及围护结构的竖向位移,并根据竖向位移计算出差异隆沉,再根据差异隆沉控制每一位移补偿装置增加或者缩小相应的中间立柱的柱顶与相应的顶板之间的间距。本发能够精确控制逆作法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与立柱之间、立柱与立柱之间差异隆沉,进一步确保结构的安全。

    沉井与铣槽相结合的地下构筑物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9769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53391.4

    申请日:2023-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沉井与铣槽相结合的地下构筑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地下构筑物划分成两个以上沉井段;2、将每一沉井单元均沉入相应的沉井段;3、施工每一沉井单元的封底素砼和所有内部结构;4、采用铣槽机铣除每两个相邻的沉井单元相向一面两侧沉井井壁之间的土体,并浇筑每一连接段侧墙的混凝土;5、开挖每两个相邻的沉井单元之间土体形成连接段窄条基坑,并逐步凿除相应的沉井单元的沉井封堵墙;6、在连接段窄条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完成连接段的结构回筑及与相应的沉井单元的内部结构的连接;7、完成连接段的的顶板防水层施工及覆土回填。本发明进一步提升沉井连接段机械化水平,拓宽连续沉井应用场景,具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地铁车站主体附属间韧性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2439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0263825.2

    申请日:2021-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车站主体附属间韧性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主体顶板和主体外墙对应附属门洞的位置设有过梁和暗桩;过梁和暗桩通过预留钢筋连接器与主体悬挑结构连接;主体悬挑结构与附属部分之间形成变形缝结构;靠近变形缝结构位置包括韧性钢桁架的安装空间;凹槽的底部对应主体悬挑结构和附属部分分别设有连接钢板;两块连接钢板分别与相应的主体悬挑结构和相应的附属部分连接;安装空间内设有韧性钢桁架;韧性钢桁架的形状与凹槽匹配,并分别与两块连接钢板连接。施工时,首先,施工所述主体部分;然后,连通附属部分与主体部分,并施工安装空间;最后,安装韧性钢桁架。本发明的应用能够防止变形缝因地震而导致的防水措施撕裂和结构漏水。

    超大基坑分区隔断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3998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025431.1

    申请日:2018-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基坑分区隔断施工方法,无需满足同时开挖基坑之间的间距要求不少于2倍基坑深度的常规基坑分区条件,可以直接在街坊地块与内部道路的分界处设置分隔墙对整体基坑进行分区。附地上建筑的地块基坑先期施工,待其地下室结构完成后,道路下方的基坑开始施工。地块基坑施工期间,道路区域地面可作为地块基坑的施工场地使用;待地块地下室完成后,其地下室顶板(无塔楼部分)可为后续道路下方基坑的施工场地使用;道路下方基坑与地块上部结构同期施工。这样,本分区方法保证了整体项目的施工周期与周期最长的塔楼一致,不受超大面积基坑施工的附加影响;同时,分区方法也为内部子基坑的施工创造了宽松的场地条件,不增加建设费用。

    冻土地区有轨电车路基的冻害防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9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90221.5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冻土地区有轨电车路基的冻害防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若干地下水位探测装置、降水装置和控制系统;若干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均布于有轨电车路基的基床底部,并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根据地下水位高度控制降水装置对相应的有轨电车路基进行降水;降水装置包括抽水设备和若干降水单元,抽水设备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将相应的降水单元中的地下水抽出送入地面水系;若干降水单元分别设置于有轨电车路基两侧的地下,每一降水单元均与相应的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对应设置,每一地下水位探测装置至少与一根降水单元对应。本发明通过控制对路基处地下水位的控制,降低路基的含水量,彻底消除冻土地区气温过低路基结冰产生的冻害。

    逆作法基坑中预制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58617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992937.5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逆作法基坑中预制梁柱节点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钢立柱、水平设置的一根或多跟逆作梁,钢立柱上设有分别连接每一根逆作梁的梁柱接头,梁柱接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接头与钢立柱固定连接是一整体预制件;梁柱接头朝向每一逆作梁的侧面设有与相应逆作梁连接的连接面,连接面的形状与相应的逆作梁连接的一端相配。施工过程中,将在工厂完成梁柱接头安装的钢立柱运输到基坑现场后,直接完成立柱的现场安装后进行钢管内素砼的浇筑,以及逆作楼板的浇筑,楼板框架梁钢筋通过梁柱接头内预留的连接器连接。本发明充分利用工厂预制精细化加工的优势保证每一个连接节点的有效性,规避了现场大量焊接引起的操作难度与工期占用。

    地铁车站采用气压挖土高精度下沉的连续沉井及工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0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15497.7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车站采用气压挖土高精度下沉的连续沉井及工法,沉井包括井壁和刃脚;井壁内绕周向设有多根气压管、多根进水管和多根出泥管;刃脚结构的底端设有应变片;气压管的上端与设置在地面的气压设备连接,下端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刃脚结构相向的内侧面;进水管的上端和出泥管的上端分别与设置在地面的带压水源及负压抽泥设备连接,下端均设置在井壁位于刃脚结构相向的内侧面之间的底面。施工过程包括:1、沉井制作;2、沉井的下沉;3、所有沉井的贯通连接。本发明使沉井下沉时实现高精度剪切刃脚底部土体,同时发挥水土平衡性,有效地减小了工程投资及风险,拓展了轨道交通的建设手段,推动行业进步。

    无梁楼盖体系地下室顶板改造为梁板体系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599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081529.X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梁楼盖体系地下室顶板改造为梁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认需要改造的地下室的顶板下的既有管线间存在设置腹杆的位置,并实测顶板的吊顶高度;2、对改建后形成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进行整体结构计算;3、在顶板下设置所有腹杆;4、设置下弦杆,将下弦杆与所有腹杆连接,并通过锚栓与地下室的柱连接;5、在所有腹杆所在的平面设置若干交叉斜杆和若干水平系杆。本发明的应用填补了行业内无梁楼盖体系调整改造方面的技术空白,是一种应用了预制装配技术的全新地下工程改扩建绿色低碳建设手段,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智能监控及自动注胶的平台钢筋砼植筋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03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94713.3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监控及自动注胶的平台钢筋砼植筋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与既有隧道结构的内壁连接的平台;平台与既有隧道结构连接一侧的钢筋均以植筋形式设置在侧壁的植筋孔道内;钢筋位于相应植筋孔道部分的侧面均设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应力监测片;植筋孔道的内腔均与注胶管连通;注胶管的另一端均与注胶装置连接;注胶装置与控制中心连接,根据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注胶管对植筋孔道注入植筋胶;控制中心与应力监测片均连接,接收应力监测片采集到的相应的钢筋的应力数据,并控制注胶装置工作。施工时,先施工所有植筋孔道,预埋注胶管;然后注入植筋胶,并插入钢筋;再浇筑平台;最后建立控制中心。本发明的应用彻底规避植筋锚固失效的风险。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及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5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57253.1

    申请日:2023-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改造的上承桁架结构及改造方法,包括紧贴楼板上面设置最少两道下弦梁和两道上弦梁;每两个相邻的下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下水平系杆;每两个相邻的上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上水平系杆;每一下弦梁与相应的位于上方的上弦梁之间均设有多道直腹杆;每两道直腹杆之间均设有斜腹杆;每一下弦梁与结构梁之间均设有多个下挂吊杆;每一下挂吊杆与结构梁之间均通过匹配的抗剪销孔和抗剪销固定。施工时,先通过焊接形成上承桁架结构的主体部分;然后开设所有邮票孔;再设置所有下挂吊杆,最后割除中间支柱。本发明无需任何混凝土浇筑作业,在能够满足加固要求低的前提下,不会降低原结构梁的净空高度,施工更便利,更低碳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