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深基坑底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2031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1025379.1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相邻深基坑底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两个相邻的基坑互相连接的一侧的封堵墙高过相应的底板的中线的部分均被横向截去形成一个水平方向的断面;在两个相邻的基坑之间设置新建底板,新建底板连接两个相邻的基坑的两端的下部各设有一倒牛腿结构,倒牛腿结构的上面与新建底板的上面形成一个阶梯结构;每一倒牛腿结构的上面,以及相应断面均形成一个凹槽,每一凹槽内均用混凝土铺平形成连接底板。施工时,现在两个基坑之间设置新建底板和倒牛腿结构,并将倒牛腿结构内的钢筋和封堵墙相应位置的钢筋连接,然后截去封堵墙的上部,在形成的凹槽内用混凝土浇筑连接底板。

    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539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711019502.9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楼板和基坑围护结构,楼板边缘处设有待与外墙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对称设置的临时构造梁;临时构造梁向外的一面与连接部共面,且与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并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铺设范围的下端延伸出连接部的下端,上端覆盖临时构造梁的下半部分;在施工中,先在楼板上增设临时构造梁,使其与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并在楼板与基坑围护结构相接处预铺防水卷材,且预留一定搭接长度;待下部外墙结构回筑后,竖向支撑体系完成托换,凿除增设的临时构造梁的混凝土;在之后的施工中做好与防水卷材做好搭接。本发明实现了在采用逆作法建造中,楼板与支护结构连接处的全外包防水。

    预留管道套管实现防火的隔墙结构及其一次砌筑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645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05495.3

    申请日:2021-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留管道套管实现防火的隔墙结构及其一次砌筑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设置有U形弹性阻燃件,所述框架的外部设置有防火涂层,所述框架上穿设有拉结筋,所述U形弹性阻燃件内填充有防火泥,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采用方钢管焊接组合成平面的框架,框架内侧用栓钉固定U形弹性阻燃件,同时在框架的外部设置防火涂层;步骤二、在框架内安装套管,套管的安装过程与墙体的砌筑一起进行,将框架与墙体之间采用拉结筋进行连接成整体;本发明可与墙体同步施工,从而实现防火隔墙的一次砌筑,同时利用U形弹性阻燃件的弹性在管道安装时将管道插入预留好的孔洞即可与管线紧密接触,完成防火封堵。

    实现复合墙地铁车站不同刚度的弹性隔震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242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74586.0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实现复合墙地铁车站不同刚度的弹性隔震结构及施工方法,地铁车站围护墙与侧墙之间的顶板、中板和底板对应位置均设置钢套管‑弹簧支座,并在缝隙处回填低刚度材料,组合形成复合弹性隔震层;钢套管‑弹簧支座均包括高弹性弹簧和可伸缩钢套管;高弹性弹簧外均套设相应的可伸缩钢套管;可伸缩钢套管均包括互相套接,且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移动的第一钢套管和第二钢套管。施工时,先施工地下连续墙和侧墙,并设置预埋钢板;然后施工钢套管‑弹簧支座施工;最后浇筑顶板,并在完成后向地墙与内部结构侧墙缝隙回填低刚度材料。本发明能够消除地震水平波对车站横向结构的剪切作用以及提高结构的协调变形能力。

    预制的有轨电车路基轨道一体化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537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44665.3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预制的有轨电车路基轨道一体化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轨道梁、桩基础和轨道;轨道梁均为预制轨道梁;桩基础均为预制管桩;预制轨道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一预制管桩的上端与相应的预制轨道梁之间均设有调节装置;每一调节装置上均设有连接板,并通过连接板与预制轨道梁连接每一预制轨道梁的上面均通过若干扣件与相应的轨道连接。施工时,首先破除路面、开挖路槽,施工预制管桩;然后安装调节装置,吊装预制轨道梁并通过焊接将每一连接板与相应的预埋钢板紧固定;最后架设轨道,并安装相应的扣件。本发明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围挡时间,降低对周边交通和居民出行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软土地区,预制桩可有效减少工后沉降。

    钻孔灌注支护桩桩间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177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233581.6

    申请日:2019-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钻孔灌注支护桩桩间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设置于相邻的每两根钻孔灌注支护桩之间,包括一对U形止水滑槽和止水板;每对U形止水滑槽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每两根钻孔灌注支护桩相对的侧面,且两个U形止水滑槽内凹的一侧相向设置;止水板两侧边分别卡在两个U形止水滑槽相向的内凹的一侧。在施工时,首先将U形止水滑槽焊接于钻孔灌注支护桩的钢筋笼;然后,放入钢筋笼,并注浆制成带有U形止水滑槽的钻孔灌注支护桩;最后,在每对U形止水滑槽内插入止水板。本发明能有效协调变形确保止水的有效性,同时后插钢板能在基坑回筑完成后回收实现绿色施工与经济性。

    钻孔灌注支护桩桩间止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798769U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20390401.0

    申请日:2019-0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钻孔灌注支护桩桩间止水结构,设置于相邻的每两根钻孔灌注支护桩之间,包括一对U形止水滑槽和止水板;每对U形止水滑槽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每两根钻孔灌注支护桩相对的侧面,且两个U形止水滑槽内凹的一侧相向设置;止水板两侧边分别卡在两个U形止水滑槽相向的内凹的一侧。在施工时,首先将U形止水滑槽焊接于钻孔灌注支护桩的钢筋笼;然后,放入钢筋笼,并注浆制成带有U形止水滑槽的钻孔灌注支护桩;最后,在每对U形止水滑槽内插入止水板。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协调变形确保止水的有效性,同时后插钢板能在基坑回筑完成后回收实现绿色施工与经济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35657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21211989.8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包括多个依次纵向铺设的混凝土预制轨道板,轨道板内设置有纵向通道,相邻轨道板的纵向通道相连通,纵向通道内设有受力件,并且受力件沿其所在纵向通道延伸穿至相邻的纵向通道内,多个纵向通道内均浇筑填充至少使相邻轨道板形成一体结构的现浇层,依次纵向铺设的轨道板的纵向通道相连通,并且至少相邻的纵向通道内具有同一受力件,从而在纵向通道内浇筑填充的现浇层的强度得到保证,并且现浇层使得至少相邻的轨道板形成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相邻的轨道板之间可以整体受力,进而使得轨道板在受力时,轨道板不会相对相邻轨道板产生翘曲。(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相邻深基坑底板连接结构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12774U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21397707.6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相邻深基坑底板连接结构,两个相邻的基坑互相连接的一侧的封堵墙高过相应的底板的中线的部分均被横向截去形成一个水平方向的断面;在两个相邻的基坑之间设置新建底板,新建底板连接两个相邻的基坑的两端的下部各设有一倒牛腿结构,倒牛腿结构的上面与新建底板的上面形成一个阶梯结构;每一倒牛腿结构的上面,以及相应断面均形成一个凹槽,每一凹槽内均用混凝土铺平形成连接底板。施工时,现在两个基坑之间设置新建底板和倒牛腿结构,并将倒牛腿结构内的钢筋和封堵墙相应位置的钢筋连接,然后截去封堵墙的上部,在形成的凹槽内用混凝土浇筑连接底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392240U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21403084.9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包括楼板和基坑围护结构,楼板边缘处设有待与外墙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对称设置的临时构造梁;临时构造梁向外的一面与连接部共面,且与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并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铺设范围的下端延伸出连接部的下端,上端覆盖临时构造梁的下半部分;在施工中,先在楼板上增设临时构造梁,使其与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并在楼板与基坑围护结构相接处预铺防水卷材,且预留一定搭接长度;待下部外墙结构回筑后,竖向支撑体系完成托换,凿除增设的临时构造梁的混凝土;在之后的施工中做好与防水卷材做好搭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采用逆作法建造中,楼板与支护结构连接处的全外包防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