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8800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611043483.9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5/48 , C04B35/10 , C04B35/622 , C04B35/626 , C04B35/634 , B28B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线型陶瓷弹簧的制作工艺,包括浆料配置、除气、相转化成型、浸渍、干燥、烧结等步骤,采用卷绳效应辅助相转化方法制备得到螺线型陶瓷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方法材料消耗大,生产成本高,可适用材料范围有限的不足,生产出的陶瓷弹簧可运用于电极绝缘、隔热防护、高温弹簧零部件等诸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58800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43483.9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5/48 , C04B35/10 , C04B35/622 , C04B35/626 , C04B35/634 , B28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B1/00 , C04B35/10 , C04B35/48 , C04B35/622 , C04B35/62635 , C04B35/6264 , C04B35/62655 , C04B35/63436 , C04B35/63488 , C04B2235/3225 , C04B2235/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线型陶瓷弹簧的制作工艺,包括浆料配置、除气、相转化成型、浸渍、干燥、烧结等步骤,采用卷绳效应辅助相转化方法制备得到螺线型陶瓷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方法材料消耗大,生产成本高,可适用材料范围有限的不足,生产出的陶瓷弹簧可运用于电极绝缘、隔热防护、高温弹簧零部件等诸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451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138393.8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表面能材料、变表面能微流道结构及汗液多模态生化信息传感器,该变表面能材料呈纳米‑微米‑介观尺度的层级梯度孔隙结构,化学式为C/(MN)O2‑δ;将变表面能材料填充至倒模法制备的微流道结构中,均匀分布后,得到变表面能微流道结构;将含有变表面能微流道结构的汗液采集系统与汗液传感器硬件系统芯片集成,获得监测汗液特征成分浓度变化的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变表面能材料内均匀的分布在变表面能材料中疏水的碳和超亲水的(MN)O2‑δ与层级梯度孔隙结构协同作用赋予变表面能材料的变表面能性能;该变表面能微流道结构以变表面能材料内亲水性差异引发的表面能差作为微流体驱动力,替代传统电能和机械能,实现微流道的快速采集和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4263047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1560060.5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YAG‑氧化铝纳米纤维膜的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Fe3O4、硅橡胶、固化剂混合,得到前驱混合胶,之后将前驱混合胶涂于YAG‑Al2O3纳米纤维层上,即得到Fe3O4包覆的YAG‑Al2O3纳米纤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YAG‑Al2O3纳米纤维膜为主要承载骨架,以纤维膜材料和结构调控实现红外隐身,外涂敷雷达波吸波材料Fe3O4,进一步实现雷达隐身,两者相互联系,解决了雷达‑红外隐身材料不兼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68058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027415.0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舟山腾宇航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9D183/04 , C09D7/61 , C04B35/48 , C04B35/50 , C04B35/622 , C09D5/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对称中空锆酸镧微球增强硅橡胶隔热涂料及其应用,隔热涂料由A组分及B组分按质量比为100:2~100:3配制,A组分由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制备得到:室温硫化有机硅橡胶80-100份,具有低热导率的无机隔热填料20-40份,偶联剂0.5-1份,补强填料2-4份,溶剂80-150份,分散剂0.5-1份;B组份由交联剂和催化剂按照7:3质量组份配制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非对称中空锆酸镧微球为隔热填料,避免传统中空玻璃微球强度低,易碎的缺点。此外,涂层以室温硫化有机硅橡胶为基体,形成的涂层结合强度高,热导率低,能耐2000℃以上瞬时高温,具有优异的防热效果,可有效保护火箭表面受到烧蚀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985223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20907.7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C09D183/07 , C09D183/04 , C09D5/18 , C09D5/34 , C09D7/61 , C09D7/62 , C09D7/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喷涂的硅橡胶基轻质耐烧蚀隔热涂料及其应用,由A组分、B组分按质量比为100:0.5~100:3配制得到,A组分由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制备得到:室温硫化有机硅橡胶80-110份,阻燃填料40-50份,短切碳纤维填料3-5份、硅基补强填料10-12份、分散助剂0.5-1,偶联剂5-10份,溶剂100-150份,B组份由交联剂正硅酸乙酯或含氢硅油和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钛酸四丁酯按照7:3质量组份配制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与金属基板的涂层结合强度高,短切碳纤维在残碳层中形成坚固的蜂窝状结构,使得涂层具有优异的耐冲刷效果,可有效保护火箭等航空航天飞行器表面受到烧蚀损伤,且涂料烧蚀产物主要为CO2和SiO2,绿色,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451665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111619399.8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熵氧化物陶瓷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高熵氧化物陶瓷(High entropy Ceramics,HEC)纳米凝胶制备,在大气条件下利用热致气相分离原理实现HEC凝胶体的瞬态固化方法。瞬态固化之后的HEC凝胶体在马弗炉低温煅烧,获得介观跨尺度( 2000℃),几何外形、内部微观结构和孔隙率(>80%)高度可调控;这类气凝胶材料还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表面积,具备抗冲击性强,不易破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6304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60060.5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YAG‑氧化铝纳米纤维膜的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Fe3O4、硅橡胶、固化剂混合,得到前驱混合胶,之后将前驱混合胶涂于YAG‑Al2O3纳米纤维层上,即得到Fe3O4包覆的YAG‑Al2O3纳米纤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YAG‑Al2O3纳米纤维膜为主要承载骨架,以纤维膜材料和结构调控实现红外隐身,外涂敷雷达波吸波材料Fe3O4,进一步实现雷达隐身,两者相互联系,解决了雷达‑红外隐身材料不兼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0157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208403.1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C09D183/04 , C09D183/07 , C09D5/18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发射率自愈合硅橡胶轻质耐烧蚀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由外至内包括:自辐射层,所述自辐射层用于降低基体烧蚀;烧蚀层,所述烧蚀层通过质量损失所引起的物理化学变化带走热量;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通过低热导材料降低热传导,保护基板不受高温侵蚀;其中,所述自辐射层、烧蚀层以及隔热层的三层材料的厚度比为:3‑10:2‑8:1‑5。涂料喷涂后的硫化固化环境要求为:温度0‑40℃,湿度≤40%,干燥时间:24‑72小时。
-
公开(公告)号:CN210872794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471147.3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复位康复床,包括床体和位于所述床体底端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腿,所述床体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框架,所述框架上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端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为顶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所述立柱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槽,所述立柱的一侧顶端设有延伸至所述固定槽内的紧固螺栓。有益效果:可以实现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的调节,且调节方便,适用于各类体型的患者治疗,达到多功能化的效果,使得连杆二通过转轴二带动连接管二向下位移,从而使得锤杆向下位移带动按摩块从而达到腰椎间盘治疗,有助于治疗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