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74939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132396.5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杨树溃疡病的生防菌菌株及其应用方法。所述的菌株为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菌株编号为CGMCC8795。该菌株发酵液与麦麸和玉米粉混合,发酵7d后自然风干并碾碎制成原粉;添加42wt%原粉,36wt%高岭土,12wt%吐温20,8wt%拉开粉,2wt%抗坏血酸制成菌剂;将菌剂稀释后以喷洒和灌根的方式用于防治杨树溃疡病。该菌株具有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繁殖速度快、作用效果稳定等优点,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ia)抑制作用强,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814009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34128.1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驱避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防治技术领域。该驱避剂包含反式马鞭草烯醇、顺-3-己烯-1-醇、里哪醇和R-alpha-蒎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该驱避剂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驱避活性和稳定性,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特别适合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达到针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虫危害群防群治的效果。驱避剂与引诱剂结合使用,适用于发生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的落叶松八齿小蠹虫的综合防控,从而使落叶松八齿小蠹虫推拉技术防控其危害,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814007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34246.2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毛虫性信息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松毛虫性信息素微胶囊包埋技术工艺领域。该微胶囊包括微胶囊壁材和微胶囊芯材,微胶囊壁材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引发剂反应形成预聚液,微胶囊芯材包括松毛虫性信息素和液体石蜡,松毛虫性信息素为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和/或顺5-十二碳二烯乙酸酯。本发明的微胶囊具有灵敏、专一、高效、持效期长、可降解、生物兼容性好、不污染环境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点,可用于松毛虫的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准确预报下一代虫口发生密度,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616419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22661.9
申请日:2015-01-18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IPC: G08B1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17/12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天地空一体化森林火灾余火监测方法,它使用无人机、地面行走机器人、控制中心;地面行走机器人上有红外摄像机;在无人机上有GPS接收器、成像光谱仪、驾驶中心、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内有地形信息和植被信息;GPS接收器把无人机所在位置的定位信号传输给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将定位信号、地形信息、植被信息传输给驾驶中心,无人机在植被上方5-20m范围内飞翔,成像光谱仪拍摄地表高光谱图像,高光谱图像和定位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若高光谱图像显示有超温区,超温区有植被且以前发生过火灾,则超温区为异常点;控制中心控制机器人到异常点附近进行红外摄像,控制中心根据红外图像,确认异常点是否是森林余火发生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01509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288981.4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森林可燃物中脂溶性抽提物的提取、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可燃物样品的采集;可燃物样品的烘干;可燃物样品的粉碎;超临界萃取脂溶性抽提物:载气为99.9%纯度的CO2气体,萃取釜温度:35-45℃,萃取釜压力:40-50MPa,静态萃取时间:5-6min,收集时间:80-100min,CO2气体流速:1.5-2.5L/min;植物样品粒度40-60目;脂溶性抽提物的接收:用已知重量的可密闭玻璃瓶,接收超临界脂溶性抽提物,瓶重的增加值即为抽提物的绝对含量。通过本方法,可准确快速的测定不同可燃物中脂溶性抽提物的含量,此科学数据是研究森林燃烧性、树种燃烧性及抗火性的重要理化指标,也是林火管理的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552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45341.5
申请日:2014-06-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目的在于针对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提出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火烧迹地调查,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火烧迹地受损级别、火前林分状况、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并通过种子年的判断,确定不同受损级别、落叶松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等多种情况下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3886386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57162.9
申请日:2014-02-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网格预测人为火日发生概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数据文件,将测试区域内每个格点以及所有的火点作为采样点;通过数据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通过Logistic?Forward?Wald分析,选取对火发生有显著影响的因子;通过Logistic模型建立人为火日发生概率模型,从而分析人为火日发生概率,通过二级判别理论确定人为火着火阀值,计算精度,从而进行精度分析;基于GIS将关键因子的日值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完成人为火日发生概率预报等七个步骤。该发明既可以用于日常的人为火发生概率预报,也可以用于基于气候情景数据对未来人为火发生危险性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601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1881.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以往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和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云杉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593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38318.0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突变株Sd-m-16及其微生物制剂和应用。本发明将淡紫拟青霉菌株20-7、山东菌株搭载“神舟”8号飞船进行航天诱变,以未搭载的原始菌株为对照,比较航天搭载菌株在表形、色素变化、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等方面变异性,以筛选生长性能有所改善以及对根结线虫卵致病力有显著提高的突变株。本发明对航天搭载菌株通过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筛选发现,山东菌株航天诱变株Sd-m-16在生长特性以及对根结线虫卵致病力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正向变异,尤其是在致病力上相比于原始菌株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含有所述航天诱变菌株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生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05011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279109.4
申请日:2012-08-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矫正树干木质部液流测定的装置,包括:储水器,安装在树干木质部切口位置,在所述储水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切口相通的用于储水的腔体;补水箱,用于向所述储水器自动补水,在所述补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水位变化的探头;数据采集器,用于接收所述探头采集的水位变化信息并进行记录;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器连续记录所述补水箱内的水位变化的数据,从而自动连续观测树干木质部液流动态变化。本发明通过将储水器设置为密闭式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内水面的自由蒸发,从而提高了该装置测定的准确性;此外,通过在补水箱内增加水位测定探头及数据采集器可以实现数据收集的自动化和连续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