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34601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521881.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树木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601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1881.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以往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和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云杉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69848.4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促进川西岷江冷杉次生林天然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乔木层优质母树的选择,2)乔木层抚育;3)下层清林;4)补播和补植。通过对川西岷江冷杉次生林天然更新的方法,实现人工辅助的措施促进红桦-岷江冷杉林的天然更新,既保留了天然更新的苗木,缩短了培养周期,促进了林木生长,又改变了林地土壤环境和林分结构,克服了天然更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新效果差的缺点,加速了现有林分向高效暗针叶林的演化过程天然。
-
公开(公告)号:CN10561286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71656.1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C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 A01C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侵蚀林地直播造林的种子,种子依次从内到外包裹有内包衣层和外包衣层,内包衣层为多功能包衣层,由生物炭、粘土矿物、营养保水材料和粘合剂组成;外包衣层为包裹有内包衣层的种子浸渍在外包衣层溶液中形成。制备方法包括备料、形成内包衣层、一次晾干、形成外包衣层和二次晾干。本发明提供的侵蚀林地直播造林的种子,由两层包衣材料组成,内层主要为种子萌发提供养分和水分,外层主要是提供同土壤中其它矿物的粘合功能,防止种子流失,尤其在严重侵蚀林地,能有效改善种子萌发生长的生态环境、降低树种成本、提高了植树成功率;本发明提供的侵蚀林地直播造林种子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方便、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28001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257470.1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纯林改造为粗枝云杉与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针叶复层混交林的方法,通过在川西地区40年林龄以上的粗枝云杉人工纯林内创建林窗、人工栽植5年生岷江冷杉幼苗、抚育幼苗、林分管理等方式,优化了林分结构和更新格局,降低了林分耗水量,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水平。本发明提高了粗枝云杉人工纯林的混交度和稳定性,提升了林地水源涵养效应,在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纯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3336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367529.5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固氮树种旱冬瓜修复西南亚高山地区退化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于10~12月采种,于12月~翌年2月播种,当幼苗高4~5cm时,移植到轻基质无纺布网袋中盛于塑料托盆中,培育成轻基质无纺布网袋苗;移植后通过切根和空气修根诱发侧根生长以及诱发二级、三级须根生长;视天气情况适时每日补水2‑3次,轻基质湿度控制在45‑55%;当幼苗高度≥20cm时用于造林;(2)整地和挖穴;(3)植树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下时,应及时在相应位置进行补植;(4)抚育和管理:造林后及时进行松土,与扶苗、填缝结合进行,对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及时清除。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实现西南亚高山地区退化土壤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9076949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811147310.0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低等植物资源藻类、菌类和地衣的收集;(2)藻类、菌类和地衣的繁殖、固定;(3)生物活性覆盖物的制作;(4)生物活性覆盖物的应用。该生态修复方法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增加立地表面藻类的生物量,使得立地对暴雨的环境侵蚀,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提高土壤的团聚稳定性,短时间内有效行程生物土壤结皮的效果,从而把本发明生态修复方法制备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覆盖到立地土壤表面时,可防止沙漠化,可把沙漠化立地改造成适合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363270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542600.0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或宜林灌丛地的带状造林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01宽带清林: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在前一年秋季带状清林,砍除箭竹、悬钩子等杂灌草;清林带宽度4‑5m,灌草保留带4‑5m,二者相间分布;S02植苗造林:每穴1株苗木,栽苗时要做到苗正根伸,栽后用手适当按压,灌水定根;栽苗后立即用苔藓、杂灌小枝杈或杂草覆盖穴面,覆盖度半阳坡不少于80%,阴坡不少于60%;S03幼林抚育。通过宽带清林、带状造林,在大幅度降低抚育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林地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云杉人工更新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69846.5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川西阔叶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类型划分;2)乔木树分级;3)划分后的林分改造,根的调查结果,确认伐林的林窗大小、林窗数量、最佳组合与布局;4)补植抚育、调整,带状、块状,确定并标记疏伐对象;5)保留幼苗。本发明对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干扰极小,可削减冠层乔木间的竞争自耗,提高乔木的净生产力,促进森林更新,增加森林的结构复杂性,推动林下环境与土壤多样性组成及其食物网关系的自然恢复。本发明通过多层立体的环境资源的高效的利用,实现森林光合碳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碳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存。
-
公开(公告)号:CN10983791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29551.0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川西地震灾区坡体土壤和植被的恢复方法,川西地震灾区坡体滑坡后土壤层按照堆积物划分结构类型分为:泥沙堆积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上部,与创面坡体下部相连,土壤以泥土、泥沙为主,含有一定石砾,石砾含量小于50%,土壤结构松散,易发生水土流失;砾石泥沙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中部或中上部,堆积物以石砾、岩石为主,有一定的泥沙、泥土,其含量低于50%,造林立地条件差;砾石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下部或中下部,堆积物全部为崩塌、坍塌的大岩石和石砾,无泥沙、泥土,无法栽植植物;按照区域分别处理,针对退化土壤养分贫瘠性、肥力低下,植物长势差的特点,在川西地震灾区通过坡体改造,减少水土流失,满足植被生长对水肥条件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