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699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554956.5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127 , A61K47/34 , A61K45/06 , A61K31/519 , A61K31/475 , A61K31/337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载药物的聚合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自组装、自交联的同时,共载抗肿瘤药物,得到聚合物囊泡双药纳米制剂。本发明提供的共载药物的聚合物囊泡具有制备简单可控,药物比例可调,尺寸小,易于储存,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优异,细胞内药物可快速且按比例释放,协同抗肿瘤作用强,体内安全性高,可完全根除肿瘤等优势。总的来说,该共载两种抗肿瘤药物的聚合物囊泡兼具制备简单、安全、高效协同等多重优势,可望大幅改善恶性肿瘤,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47640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0757758.X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107 , A61K47/34 , A61K47/10 , A61K47/18 , A61K47/62 , A61K47/60 , A61K47/69 , A61K31/3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西他赛(DTX)胶束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聚合物溶于低聚乙二醇,得到聚合物母液;将DTX溶于低聚乙二醇,得到DTX母液;再混合聚合物母液与DTX母液,得到DTX、聚合物、低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将DTX、聚合物、低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与缓冲液混合,得到DTX胶束纳米药物。本发明装载化疗药制备的纳米药物和自由药相比,能增加自由疏水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的循环时间,改变药物的生物分布,减少正常组织的富集等,在细胞内DTX能快速释放,具有长血液循环时间和高肿瘤富集量和深肿瘤穿透度,实现了对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和高效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4741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75828.4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59 , A61K47/68 , A61K47/60 , A61K31/203 , A61K31/5377 , A61K31/519 , A61P35/0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分子靶向药物聚合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应用以实现原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双重级联靶向治疗。载分子靶向药物聚合物囊泡由嵌段聚合物组装交联的同时通过静电作用装载分子靶向药物,然后与靶向单抗反应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囊泡体系拥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包括尺寸小、制备简单可控、生物相容性优异、体内循环稳定性高、肿瘤细胞特异选择性强、细胞内药物释放速度快等。本发明的联合策略可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成熟、有效靶点,促进纳米药物对于其的高效靶向治疗,有效清除了白血病细胞,显著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且安全性高。本发明联合用药策略可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供一种高全高效的靶向治疗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63277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42937.4
申请日:2023-01-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氨蝶呤纳米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具体为一种甘露糖修饰的还原响应性囊泡包载甲氨蝶呤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的甲氨蝶呤纳米载药体系递送到巨噬细胞,纳米药物进入炎症部位巨噬细胞内,发挥药物作用,将M1M转化为M2M;在RA小鼠模型中,Man‑PMTX能够靶向到达并停留在炎症关节内,将体内M1促炎型巨噬细胞转化为M2抑炎型巨噬细胞,并降低了促炎型细胞因子释放同时促进抑炎型细胞因子的释放,适当调节炎症关节内的炎症微环境,快速减缓RA进展。Man‑PMTX治疗结果显示其在RA关节中可以有效积累,快速缓解炎症,同时具有较低的副作用,这表明其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RA治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2710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75903.7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68 , A61K47/59 , A61K47/60 , A61K31/203 , A61K31/475 , A61K31/704 , A61P35/0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聚合物囊泡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策略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聚合物囊泡纳米药物由小分子药物、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官能团化两亲性嵌段聚合物、靶向单抗分子制备。本发明的联合策略中,ATRA促进靶向纳米药物递送,高效抑制白血病生长,获得显著的生存受益。该靶向聚合物囊泡纳米药物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策略可简单实现,抗白血病效果显著,有望推动急性髓系白血病高效靶向化疗策略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05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14068.5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氨基酸的小分子抑制剂纳米粒,由聚乙二醇‑b‑聚(4‑硼‑L‑苯丙氨酸‑co‑L‑酪氨酸)共聚物装载小分子抑制剂得到。具体的,将聚乙二醇‑b‑聚(4‑硼‑L‑苯丙氨酸‑co‑L‑酪氨酸)共聚物溶液与药物溶液滴加到缓冲溶液中,滴加完毕后透析得到基于聚氨基酸的小分子抑制剂纳米粒,具有较好的药物共包封能力以及稳定性,在酸性/过氧化氢/酶的环境中能快速释放药物,实现对白血病细胞协同杀伤,显著抑制了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脾、肝等器官中的浸润。本发明设计的纳米药物具有载药效率高、稳定性好、触发响应的特点,除此之外,该智能纳米药物也具有结构简单、药物组合可调、安全性高、协同疗效强等特点,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癌症的治疗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41788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679578.9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N‑羧酸内酸酐单体和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构建了一种具有生物响应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多肽纳米材料,具体涉及一种L‑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N‑羧基内酸酐的合成,以及由其开环聚合制备的一系列聚合物和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制备(肿瘤靶向)聚合物胶束,可适用于亲疏水性化药、含顺式1,2或1,3‑二醇药物、多肽药物、蛋白药物以及核酸药物等的高效装载与递送。
-
公开(公告)号:CN1153174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65291.2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载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装载入聚合物胶束中,得到共载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胶束;所述聚合物为PEG‑P(CL‑DTC),或者聚合物为PEG‑P(CL‑DTC)和ApoE‑PEG‑P(CL‑DTC)。本发明解决吲哚菁绿和索拉非尼各自的不足,并在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中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不仅能提高ICG和SF在脑肿瘤的富集和PTT/PDT疗效,还可抑制PDT导致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协同抑制脑胶质瘤的增殖。结果发现,制备的胶束载药稳定,在近红外激光(NIR)照射下能显著升高温度,并产生大量ROS,显著增强了细胞毒性,外加激光NIR治疗荷原位U‑87 MG瘤小鼠,能大大延缓脑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的中位生存期。
-
公开(公告)号:CN113244175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0561582.0
申请日:2021-05-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疫囊泡美登素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两亲性聚合物、美登素、抗体制备;具体的,将官能团化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与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组装、自发交联的同时通过巯基‑硫硫交换反应偶联美登素,然后与单抗反应,制备免疫囊泡美登素偶联物。美登素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适用于实体瘤和恶性血液肿瘤,然而由于其毒性极强,治疗窗口较窄,无法单独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出现为强效药DM1的使用提供了可能性。实验结果发现,本发明免疫囊泡美登素偶联物在高剂量下,小鼠可较好耐受,全部存活,有效扩大了毒性分子DM1的治疗窗口。
-
公开(公告)号:CN1149173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114779.4
申请日:2022-0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铁蛋白受体靶向的装载PLK1抑制剂的聚合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PLK1抑制剂、聚合物混合、透析,得到装载PLK1抑制剂的聚合物囊泡,然后将装载PLK1抑制剂的聚合物囊泡与带有蛋白点击试剂的转铁蛋白反应,得到转铁蛋白受体靶向的装载PLK1抑制剂的聚合物囊泡,利用带负电的聚天冬氨酸内核有效装载Volasertib(TPVol)并能够体内靶向递送至MV‑4‑11 AML细胞并实现治疗。与自由药相比,TPVol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PLK1抑制能力和体内的治疗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囊泡药物具有粒径有利于细胞摄取,循环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靶向性强等优点。以聚合物囊泡作为载体,开发靶向制剂,提高临床药物的治疗效果,是未来改善临床药物使用的有效尝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