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07688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610481724.1
申请日:2016-06-2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降解苯酚类化合物的菌株及其应用,所述的菌株分类命名为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DL‑10,已于2014年3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058。其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菌株DL‑10为好氧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6.0,NaCl浓度高于3%时其生长即受到明显的抑制。菌株DL‑10在12 h内可以完全降解100 mg/L的苯酚,并利用其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可以完全降解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2,6‑二甲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6‑二甲基对苯二酚等苯酚类化合物降解。本发明对于工业废水中苯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治理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0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28535.4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N1/21 , C12N15/70 , C12N15/90 , C12N15/54 , C12N15/52 , C12N15/60 , C12N15/61 , C12P13/20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马来酸全细胞催化合成L-天冬氨酸的菌株与方法,所述菌株分类命名为Escherichia coliΔfumABCΔgltAΔargG/pMA,其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9171,构建过程包括敲除出发菌中富马酸酶编码基因、柠檬酸合酶编码基因和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编码基因,同时将天冬氨酸酶编码基因突变N217K-T233R-V367G和马来酸顺反异构酶编码基因突变G8A-G179A,将两者克隆到表达质粒上构成重组质粒,并转化至之前敲除了基因的菌株中,得到目的菌株。利用该基因工程菌全细胞催化合成L-天冬氨酸的方法,实现了以马来酸为原料催化合成L-天冬氨酸的路线,降低了生产成本、高效催化,具有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1677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328523.2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降解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的菌株,其分类命名为代尔夫特菌(Delftia sp.),菌株号为WL‑3,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136,保藏日期为2017年3月21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菌株在降解土壤中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应用。菌株WL‑3为好氧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0。菌株WL‑3在7天内可以完全降解1000mg/L的对苯二甲酸二乙酯,并利用其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可以完全降解其代谢产物对苯二甲酸。本发明对于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的降解以及对其代谢产物在工业废水的生物治理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536565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62945.7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热解糖高温厌氧菌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混菌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活化的热解糖高温厌氧菌接种到含有木聚糖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2)将活化的琥珀酸放线杆菌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发酵液中,发酵生产丁二酸。当热解糖高温厌氧菌M5培养了48 h时加入产琥珀酸放线杆菌菌泥,丁二酸产量最高,达到43.10 g/L,该方法是目前利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时混菌发酵得到的最高丁二酸产量,降低了工业生产丁二酸的底物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295031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36660.4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1,3-葡聚糖酶基因、含有该基因的工程菌及其在抗真菌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真蛋白β-1,3-葡聚糖酶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编码的β-1,3-葡聚糖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利用该基因构建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能高效表达β-1,3-葡聚糖酶,该酶以昆布多糖为底物时其比活力高达10.8 U/mg。该β-1,3-葡聚糖酶能有效的水解真菌的细胞壁,如安琪酵母和稻瘟病菌,进而抑制稻瘟孢子的萌发和附着孢的形成,展现出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利用基因生产的酶制剂可用于农业上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13478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10594.9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8F292/00 , C08F220/28 , C08F8/00 , C12P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92/00 , C08F8/00 , C12P19/04 , C08F2220/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酶法制备梳状糖基化聚合物刷的方法,首先基于SAM在QCM金芯片表面构建ATRP引发剂Br‑单分子层,然后采用SI‑ATRP在QCM金表面构建多羟基聚合物刷POEGMA,并BF3‑Et2O的催化作用下将MOA接枝到POEGMA上构建麦芽糖‑糖基受体单分子层,最后进行酶催化多糖延伸得到支化葡聚糖刷。本发明不仅简单高效的生产出人造糖被,还通过加入酶催化的方法使得该制备方法相较于传统化学合成法更加绿色环保,相较于化学法制备出的糖基具有构型一定的优点。并且避免了传统方法无法形成三维结构的缺点,在酶的催化下多糖延伸成3D结构,产生了相较于2D结构更高密度的糖基。
-
公开(公告)号:CN10892958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1010556.3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9D5/24 , C09D17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然多酚制备抗静电表面均匀涂层的方法,将材料浸入天然多酚溶液中,在材料表面形成抗静电均匀涂层,所述天然多酚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01‰-6%,天然多酚溶液中加入了阳离子聚电解质,加入量为0.1-1μg/L。所述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所述天然多酚为多巴胺或单宁酸。材料浸入天然多酚溶液中的浸入时间为2-24h。本发明操作简便,绿色无污染,不需更改或修改散装材料,所以不用替换大量的现有表面,能保持电荷的整体性质和原始材料的完好无损,具有极高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4152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39859.6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R,5S)-6- 氯 -3,5- 二羟基己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作为全细胞生物催化剂,从(S)-CHOH开始不对称合成,能够实现反应的一步合成,并在发酵液不浓缩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10452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318950.7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A61L26/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用功能性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敏性葡聚糖基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温敏性葡聚糖基水凝胶是以单宁酸为交联剂,由温敏性水凝胶和葡聚糖形成的双网络凝胶。其具有温敏性、抗菌特性,可实现药物可控释放,随着发生炎症部位局部温度变化而灵活控制药物释放,并且能吸附伤口渗出液、生物相容性好、表面润滑性能佳,在临床更换时不易造成伤口的二次伤害,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8245481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30840.0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A61K9/00 , A61K31/496 , A61K31/5383 , A61K31/616 , A61K47/26 , A61K47/36 , A61K8/02 , A61K8/60 , A61K8/73 , A61M37/00 ,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针和微针贴片,所述微针包括微针形状的基质和包埋于基质中的活性成分,所述基质为葡聚糖与单宁酸聚合而成的水凝胶,所述活性成分为具有医疗或美容功效的物质,将贴片敷于皮肤上时,经过拇指的短暂按压,能够将微针插入皮肤中之后提供所述治疗活性成分的持续释放。本发明的微针及微针贴片,在无高度的熟练或痛症的情况下,可有效地进行药理活性物质的经皮传递。葡聚糖和单宁聚合物为网络结构,具有更强的硬度和韧性,所制成的微针不易折断,更易于穿透皮肤角质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