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能量信息同步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74977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261224.8

    申请日:2017-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5/0037 H02J50/12 H04B5/0031 H04B5/007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线能量信息同步传输系统,包括信号调制器(1)、第一耦合变压器(2)、交流源(3)、第一多谐振单元(4)、主耦合线圈(5)、第二多谐振单元(6)、第二耦合变压器(7)、负载(8)和信号解调器(9)。本发明构建了多谐振单元,该单元至少包含两个谐振频率,在保障良好的能量传输性能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信号频率,两者在同步传输时可以达到互不干扰。本发明使能量以及信息均可以获得最佳的传输特性。同时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可以调节耦合系数的信号耦合变压器,通过调节该耦合变压器的旋转角度可以达到调节通信系统信号接收电压以及信噪比的目的。

    一种苄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442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175479.7

    申请日:2015-04-14

    Inventor: 杨超 李伟 夏吾炯

    Abstract: 一种苄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苄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合成苄醚类化合物的方法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方法:一、将苄基硅烷化合物、氧化剂和光反应催化剂加入反应器中,抽真空后充入氮气保护,再将碱类化合物和醇类试剂通过注射器加入到反应器中,置于可见光下照射,室温下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进行磁力搅拌,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反应液过滤,然后对过滤得到的液体进行浓缩至除去溶剂,得到浓缩液;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洗脱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液,完成苄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得到苄醚类化合物。本发明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方便。反应产率高,最高可达到93%。

    一种吗啡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3695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445567.X

    申请日:2014-09-03

    Abstract: 一种吗啡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吗啡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吗啡啉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环保性差的问题。方法:一、将环氮类化合物、过硫酸盐和2-氯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室温下反应;二、加入稀释剂,然后加入KOH室温下环化反应,然后进行过滤,再浓缩至干,得到固体物;三、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溶液作为洗脱剂,对步骤二得到的固体物进行硅胶柱层析纯化分离,得到吗啡啉类化合物。本发明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惰性气体保护,操作简单,采用的氧化剂过硫酸盐便宜易得且无污染,安全环保,成本低。

    一种溴代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3606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139848.8

    申请日:2013-04-22

    Inventor: 夏吾炯 黎哲 杨超

    Abstract: 一种溴代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它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溴代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溴代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环保性差和反应收率低的问题。将苯酚类衍生物、三联吡啶氯化钌、过硫酸钠、金属溴化物和有机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至于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室温搅拌反应得到反应液,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得到溴代酚类化合物。本发明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所采用的光催化剂用量少且能回收循环利用,选用的溴化剂和氧化剂低毒甚至无毒,反应收率高,反应采用绿色、清洁、易得的可见光照射,以普通的白炽灯、LED灯或太阳光作为光源。本发明主要应用于溴代酚类化合物的合成。

    连接结构及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22183660U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20763125.9

    申请日:2024-04-10

    Inventor: 欧进萍 陈昊 杨超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及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对称地固定在连接板上下表面上的插头;套筒,套设在插头的外围侧;自锁头和弹性件,自锁头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套筒与插头之间的多个扣件,多个扣件围成供插头插入的插接腔,弹性件设于套筒的内侧壁与扣件之间;扣件与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咬合结构,扣件与插头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咬合结构。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结构,利用部件的自身重力即可实现自锁式连接,大大降低了现场的施工难度,全部现场施工过程均为干式作业;同时,弹性件的设置,使得上下模块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下可以错动,并形成模块间的柔性连接。

    一种高层建筑全钢模块及消能减振抗侧力体系

    公开(公告)号:CN222206751U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20727323.X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一种高层建筑全钢模块及其消能减振抗侧力体系。全钢模块包括:模块梁、模块柱、以及侧向载荷支撑件,其中,模块梁和模块柱为全钢制备,且模块梁和模块柱固定连接成立方体模块,侧向载荷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立方体的不同表面,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在表面的对角线的两顶点处,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模块柱固定连接。本申请的侧向载荷支撑件可有效行使侧向支撑作用,以承担地震产生的侧向力。此外提出的全模块结构体系施工方便,能更好的满足快速施工和减少现场工作量的要求,且该体系能明显提高模块化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进一步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的潜力。

    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
    1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83692U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20818848.4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一种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主要由多个矩形模块单元交错堆叠形成多层矩形主体结构,矩形模块单元包括横梁、立柱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在连接板的一C形插接块和一C形插接筒,C形插接块可插接于C形插接筒;立柱两端分别与连接件的连接板焊接,横梁两端分别与连接件的C形插接筒焊接,上下相邻两个矩形模块单元的连接件插接后形成注浆空间,通过注浆将两个矩形模块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了更好的传递立柱的弯矩,将插接块设计为C形,通过C形插接筒,可使得两个连接件的插接结构与立柱的截面完全相对应,从而能达到受拉和受弯与被连接的立柱达到等强,进一步提高模块化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的安全性。

    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及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20377657U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20871064.3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和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包括: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内筒;多个外筒;内筒设有第一抗剪栓钉,外筒设有第二抗剪栓钉,内筒和外筒分别设有抗拔凸起结构。本申请提供的双重抗剪灌浆套筒,外筒和连接件可铸造批量生产,通过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承载力要求进行定型,从而可以产品化;大幅提高了制造效率,能很好地适用于快速制造。外筒和内筒设置的抗剪栓钉和抗拔凸起结构能够提高连接的锚固力。灌浆套筒在工厂与模块梁柱构件连接形成单个模块,既能连接钢结构中梁柱也能连接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具有通用性。然后在工地组装模块通过灌浆连接为相应的模块化混凝土或钢结构体系。

    核心筒连接结构
    1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025247U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23406789.4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心筒连接结构,运用于建筑领域,其包括核心筒、与核心筒连接的连接件及固定于连接件上的上模块及下模块。所述连接件包括锚固组件、承载板及连接杆组件。所述锚固组件锚固连接于所述核心筒上。所述承载板自所述锚固组件延伸,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及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穿过所述上模块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穿过所述下模块及所述承载板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上朝向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分别凸伸有上锚固连接筋及下锚固连接筋,所述上锚固连接筋及下锚固连接筋分别伸入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内并与之固定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