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5503149U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20186014.1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柳兴旺 , 王立新 , 康华 , 王俊 , 王天明 , 杨沛敏 , 罗世明 , 杜宇 , 马晓波 , 李储军 , 曹伟 , 王博 , 杨小兵 , 张利斌 , 毛念华 , 张海 , 李小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下不等圆特殊断面矿山法隧道结构。受到已建地铁线路与周边环境的影响,后期地铁线路建设条件相对苛刻,特殊断面的矿山法隧道结构方案应运而生。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结构的断面呈上下不等圆形状,包括上半圆和下半圆;上、下半圆之间通过直线段过渡,整体左右对称,上半圆曲率半径小于下半圆曲率半径,主要通过大管棚与自进式锚杆的超前支护作用施工。本实用新型具有断面布置灵活、内部空间调整幅度大、支护结构体系可靠的优势,满足上部截面小、下部截面大这一特殊要求的类圆形构造型式,同时可有效避免常规马蹄形或直墙圆拱矿山法隧道开挖轮廓相对较大且受力性能相对较差的不利影响,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20979528U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22528959.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格栅钢架连接节点及其锁脚锚杆预埋套筒结构。目前常规锁脚锚杆打设存在打设方向、长度与精度难以控制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相邻的两节格栅钢架,格栅钢架包括四根受力主筋,四根受力主筋在其横断面方向呈矩形布置;沿隧道径向,两节格栅钢架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固定有上下两个带孔L型钢板并通过螺栓互相固定连接;两节格栅钢架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内部固定有L型钢板,L型钢板的内侧固定有用于插入锁脚锚杆的钢套筒。本实用新型在隧道初支钢架接头内侧增设L型钢板,预埋斜向钢套筒,钢套筒贯穿L型钢板,为后期锁脚锚杆打设提供定位与导向,锁脚锚杆打设方向与长度易于控制,能有效控制上半断面钢架沉降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215715503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1785592.4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钢肋柱挡墙结构。岩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围护结构的施工,需要进行大量的现场钢筋置安工作,钢筋绑扎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深基坑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包括型钢肋柱、锚杆、肋间挡板,锚杆与型钢肋柱固定连接,肋间挡板设置于型钢肋柱之间;型钢肋柱包括2个对称设置的槽钢和多个沿槽钢轴向设置的连接钢板。本实用新型利用槽钢本身具有的优异机械性能,通过连接钢板将两个对称设置的槽钢固定连接,形成整体肋柱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0799000U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21668354.8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锚式无支撑杆件的盾构隧道加固体系,所述盾构隧道加固体系紧贴既有盾构隧道内侧,由环向的多个弧形的支撑块拼装成环、然后纵向多环拼装成型;支撑块环、纵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凹凸榫,相邻的支撑块通过彼此的凹榫与凸榫相互锚固。本实用新型用于对既有盾构隧道产生扰动或变形等影响区域的加固处理,结构型式简明,受力合理,充分利用了钢构件工厂化加工、安装快速、承载能力高、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巧妙利用凹凸榫卯结构的优势,快速形成有效的自锚式无支撑杆件加固体系,有效地抑制变形,确保盾构隧道的结构安全与椭圆度要求,并使得加固后盾构隧道具备正常的通行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797573U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21274416.7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李谈 , 高志宏 , 王立新 , 李润轩 , 马晓波 , 康华 , 郭亮 , 王天明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段亚刚 , 王春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于结构顶板和结构中板底部设置纵横交错的下翻梁,下翻梁的梁底设置预埋滑槽,T型锚栓可方便地固定于滑槽内,T型螺栓与滑槽之间利用滚珠实现无摩擦滑动,T型锚栓提供站内物资运输需要的锚固点。本实用新型由板下结构下翻梁内预埋滑槽与T型锚栓形成受力体系,满足基坑盖挖区域物质的运输需要,基于基坑明挖部分龙门吊与盖挖部分结构板下运输系统,实现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浇筑期间各类物资的高校运输,有效避免常规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浇筑期间,站内物资运输路径与基坑内支撑空间冲突,可显著提高地下工程施工效率,节约工期与工程投资,可为地下结构施工提供借鉴参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244824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0723293.4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李谈 , 高志宏 , 王立新 , 李润轩 , 马晓波 , 康华 , 郭亮 , 王天明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段亚刚 , 王春希
IPC: G09B2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仓分隔式水囊排水的盾构掘进地层损失模拟装置,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模型试验土箱,模型试验土箱内设置水平的模型盾构,模型盾构外的模型试验土箱内填满地层土;模型盾构外壁沿纵向环周设置水囊,水囊沿圆周方向分隔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仓室;每个水囊仓室都设有一个独立的排水软管,排水软管一端接入水囊仓室,另一端穿过模型试验土箱预留孔洞接入量模型试验土箱外的量杯中,地层损失大小通过控制水囊排水量实现。本实用新型具有实验装置简单、功能多样、成本低且工艺简便等优势,可为各类工况下盾构掘进地层损失机理与位移规律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与试验方式,为确保盾构掘进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179083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746678.4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牛腿式冠梁与斜型压顶梁组合的抗浮体系,所述抗浮体系设置于围护桩的桩顶,包括牛腿式冠梁和斜型压顶梁;牛腿式冠梁位于围护桩桩顶,牛腿式冠梁宽度大于围护桩,悬出端部分的底部向下设置有扩大端,扩大端底部呈倾斜面;斜型压顶梁位于围护桩内侧的混凝土结构顶部,并位于牛腿式冠梁的扩大端倾斜面下方,斜型压顶梁顶面也呈倾斜面,与牛腿式冠梁扩大端的倾斜面对应相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围护结构、牛腿式冠梁、斜型压顶梁组成抗浮体系,既能有效抵抗水浮力,又能避免大范围植筋,同时在施工斜型压顶梁时,绑扎钢筋及浇筑混凝土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可确保压顶梁浇筑质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041775U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21607649.X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直径热力管线柔性悬吊支架,包括门形的格构钢架和格构钢架内用于悬吊大直径热力管线的双吊带悬吊体系;格构钢架横向两侧各为纵向排列的两根型钢柱,横向同排的两根型钢柱顶部之间固定有钢横梁,前后两根钢横梁顶部之间固定有纵向的钢棒;双吊带悬吊体系包括吊带,吊带绕过大直径热力管线,两端固定于钢棒。本实用新型利用管线两侧格构支架体系和U型螺栓双吊带悬吊体系对大直径热力管线进行悬吊保护,在不改变既有管线的基础上可进行后续工程的施工,解决管线常规悬吊措施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施工工序简便灵活、操作性强,不增加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208605191U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20502683.4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先隧后站先拱后墙分步开挖的深埋车站结构,包括顶部的盖拱上部结构及其两侧的盖拱大拱脚、左侧的左侧墙上部曲墙结构和左侧墙下部墙踵结构、右侧的右侧墙上部曲墙结构和右侧墙下部墙踵结构、以及底部的仰拱结构;仰拱结构上方设置有竖向的车站中柱,车站中柱上方设置有水平的车站站台板。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暗挖工法施工过程中,TBM继续向前掘进施工,保证了区间的施工工期,保证结构安全、节约工程造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801586U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20571649.8
申请日:2017-05-2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李润轩 , 王立新 , 王俊 , 康华 , 王天明 , 马晓波 , 李储军 , 曹伟 , 王博 , 张利斌 , 王春希 , 雷永生 , 翁木生 , 段亚刚 , 倪飞 , 毛念华 , 高志宏 , 张海 , 杨沛敏 , 李谈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床内纵向暗梁与盾构管片的叠合结构。由于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缝的存在,导致隧道整体刚度相对较弱,会发生隧道纵向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影响隧道结构自身安全。本实用新型包括拼装式的盾构管片,拱底处盾构管片上方设置有道床基础,道床基础上方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上安装有轨道;道床基础内设置有横向钢筋与纵向加强钢筋,沿隧道纵向形成暗梁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道床基础内设置纵向暗梁结构,形成纵向暗梁结构,并将暗梁与盾构管片按叠合构件处理,极大地增加了盾构隧道纵向整体刚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盾构管片环纵向接缝的不利影响,增加了隧道抵抗纵向不均匀荷载的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