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44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78777.5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宏平林机高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D4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林果采摘收集装置,包括底座、传送带单元、卷布机构、果实分类单元和收集单元;底座包括保持架,传送带单元和收集单元固接于保持架上,传送带单元包括多级传送带机构,用于对林果进行线性集运,卷布机构固接于传送带单元上,用于展开与收纳帆布而集运林果至传送带单元,果实分类单元固接于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对收集到的林果中果实和树叶进行分类,收集单元包括收集盒,收集盒固接于果实分类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收集分类后的林果。本发明对目标树实现果实收集分类处理,降低人力投入,缩短作业时长,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采摘收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53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22772.3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V20/70 , G06V10/25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44 , G06V10/52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果实姿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响应于一个原始图像的输入,将所述原始图像输入至一个形态识别模型以使所述形态识别模型输出一个形态识别图像;根据所述选取框和所述形态标记截取预设的一类所述形态标记的果实的单体图像;将所述单体图像输入至一个姿态识别模型以使所述姿态识别模型输出一个姿态识别图像。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在视觉上为末端执行器提供了抓取方向从而避免机械臂及末端执行器因碰到树枝而造成损伤的果实姿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96320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54832.2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B64U80/86 , B64U10/14 , B64U101/40 , B64U1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保无人机转场车,其用于转运植保无人机,其包括移动底座以及停靠座;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座体以及行走轮;所述停靠座安装在所述座体的上方,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多个减震器;所述停靠座包括框架,框架具有中空的中部框体以及位于所述中部框体的前后两侧的侧部支架,所述侧部支架的高度低于所述中部框体的高度;每个所述侧部支架上均固定有起落架支撑座。本发明的植保无人机转场车中,在停靠座上设置中部框体以及起落架支撑座,使得无人机停靠过程中,中部框体通过作用于无人机的液体箱实现对无人机的导向与定位,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8594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28580.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树种植自动化施肥处理装置,包括挖孔单元与埋孔单元,本发明通过驱动架带动挖孔架运动,从而带动取土架向下运动的同时转动,对该部位的土地进行挖掘,当取土架移动至最下侧时,对该部位底部的土进行切割,使该部位的土块与地面分离,并将该土块带出至挖掘后的槽左侧,通过取土架对土壤进行挖掘,无需在土壤干燥时,使用机器对土壤进行多次翻动,减少种植工序,降低种植难度与成本,且保证挖掘后的槽体积大于茶树树苗根部体积,保证茶树树苗舒展在槽内,且挖掘后的槽内壁未受到挤压,防止土壤变紧实,影响树苗根部的生长舒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25014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910696903.0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M7/00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农林机械领域中的植保机械,提供一种风送式变量喷雾机,主要用于基于果树特征的对果树施药时进行变量喷雾;至少包括由设置在机架后部的风送系统和变量喷雾系统构成的变量喷雾执行模块,风送系统包括由设置在机架内的发动机驱动、设置在机架后部的离心式风机,与离心式风机出口相通的多出口管道风送装置,通过软风管与多出口管道风送装置相通且具有多个风送口的风送管,变量喷雾系统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药箱和由发动机驱动的柱塞泵,设置在机架上、通过药液软管与柱塞泵相通具有多个分液管的分流器,设置在每个风送口内、由药液软管通过电磁阀与分液管联通的喷头,电磁阀与单片机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7049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10416.8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B11/24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植物表型参数获取的全地形仿生式成像平台和方法,包括仿六肢昆虫行走模块、仿乌龟高度调节模块和环形采集模块;仿六肢昆虫行走模块包括自走式行走小车和多根仿昆虫腿;仿乌龟高度调节模块包括曲柄滑块模块、推杆滑块模块和滑块旋转模块;环形采集模块包括支撑杆、转盘结构、环形下轨道、环形上轨道、自走式圆弧滑块小车、齿轮电机和环形齿条。本发明可以模仿六足昆虫进行六腿自走式运动,跨越障碍,配合轮式小车可以实现在复杂地形的快速移动;可以实现不同高度、角度的调节,使得环形采集模块可以采集到多角度、多视角的植物图像信息;可以对植物半周、全周的植物图像信息以及不同植物器官部位的图像信息进行全面完整的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71405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358144.X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驱动二级旋转抓拧式采摘手爪,包括夹持机构、一级旋拧机构、二级旋拧机构和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多个夹持手爪和手指座;一级旋拧机构包括螺旋壳;二级旋拧机构包括机架、调节螺栓、摩擦块、调节弹簧和调节螺母;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轴套一和轴套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轴套一连接,轴套一与轴套二连接;轴套二的外部套有螺旋壳,轴套二的端部与手指座连接,手指座与螺旋壳能相对转动,手指座转动连接有夹持手爪,每个夹持手爪的末端均设有球头,所述螺旋壳面向夹持手爪末端的表面开设有多条与球头数量相同的弧形槽,球头与弧形槽滑动连接。本技术通过单个驱动(即电机)可以实现抓拧连续采摘,整体结构简单,质量轻,采摘效果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6439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1089113.4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物料喂入机构,其包括输送槽,输送槽内安装有搅龙,搅龙上安装有拨指机构;搅龙包括转动单元,转动单元为圆筒状,其具有轴向推送段以及拨送段,拨指机构包括能够相对于转动单元做伸缩运动的拨指;拨指固定在随动轴上;随动轴上固定有两组拨指;随动轴置于转动单元内;转动单元上形成有供拨指穿过的通孔;转动单元的两端各设置有向随动轴施加固定方向作用力的推动机构;还包括贴靠在转动单元的外壁上的保持弧板。本发明通过设置保持弧板以及推动机构,可使两组拨指轮流伸出执行拨送作业,且拨送过程中,伸出的拨指一直处于完全伸出状态,在将物料拨送至后侧后,拨指可瞬间缩回防止缠绕,可明显提升拨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91040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911166759.6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T7/11 , G06T7/62 , G06V10/70 , G06V10/774 , G06V20/56
Abstract: 一种基于移动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行道树树干提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城市街道点云标注数据集,提取深度、高程、维度、密度、强度等14个局部点云特征;采用boosting监督学习算法自动学习树干点云与非树干点云的差异性,通过特征融合获取高精度树干点云检测器;基于树干点云识别结果,分割标识出每一根树干。本发明的方法能准确提取行道树树干,应用于行道树资源调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674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33287.0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B64D1/02 , B64D47/00 , B64D1/18 , B64U10/14 , A01M7/00 , B64U101/40 , B64U1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多旋翼无人机,涉及植保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底部设置有两个着陆架;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无人机本体底部;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顶部开设有连接孔,且安装板和连接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四角处均开设有插孔;多个连接柱,多个连接柱和多个插孔一对一的滑动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动力组件驱动连接架旋转,连接架旋转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柱转动,并且使得连接柱和连接架脱离限制组件,使得连接柱能够从连接架上脱离,进而实现了抛离箱体的目的,降低了无人机本体的总体质量,增加无人机本体的续航,进而实现在电力不足时,无人机本体能够返航。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