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白质与多级孔道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07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02217.4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蛋白质与多级孔道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蛋白质、锌离子、核苷酸来源的化合物在溶液条件下自组装形成蛋白质‑金属核苷酸复合物。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分散到有机配体溶液,随着有机配体不断取代原有核苷酸的位置,形成杂化配位结构,获得多级孔道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本发明所提供的蛋白质与多级孔道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稳定性好,蛋白的生物活性得到较大程度保留。本发明所制备的蛋白质与多级孔道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显著提高了蛋白的生物活性,提升了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稳定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一种牛大力多糖及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抗菌方面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03409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1238835.X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大力多糖及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抗菌方面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牛大力根块清洗、切片、烘干、粉碎过筛,再进行热水回流浸提,得到牛大力多糖粗提液;(2)将牛大力多糖粗提液用大孔树脂脱除色素,用Sevag试剂脱除残余蛋白,再醇沉,得到牛大力粗多糖;(3)将牛大力粗多糖加水配制成牛大力粗多糖溶液,然后加入到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中,依次用蒸馏水和0.2mol/L的NaCl溶液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得到牛大力多糖MSCP1和MSCP2。本发明中制备的牛大力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用于开发抗菌材料或抗菌剂。

    一株吉氏库特菌及其在拆分1-苯基-1,2-乙二醇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294942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1052268.4

    申请日:2018-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吉氏库特菌及其在拆分1‑苯基‑1,2‑乙二醇中的应用。该菌株名称为吉氏库特菌(Kurthia gibsonii)SC0312,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7157,该菌株于2017年3月31日保藏于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本发明提供的吉氏库特菌可拆分外消旋的1‑苯基‑1,2‑乙二醇制备(S)‑1,2‑苯基乙二醇,具有催化选择性高,产物产率高,转化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可应用于医药、农药、化妆品、液晶材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一种普洱茶树叶片内生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01986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96583.3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洱茶树叶片内生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普洱茶树叶片内生芽孢杆菌的名称为贝莱斯芽孢杆菌FZ06(Bacillus velezensis FZ06),于2019年10月25日保藏于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854。该菌能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包括3大类27种,其丰富度多于目前已有报道的贝莱斯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作用,能很好地应用于抑制病原菌中。

    一种牛大力多糖及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抗菌方面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0340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38835.X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大力多糖及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抗菌方面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牛大力根块清洗、切片、烘干、粉碎过筛,再进行热水回流浸提,得到牛大力多糖粗提液;(2)将牛大力多糖粗提液用大孔树脂脱除色素,用Sevag试剂脱除残余蛋白,再醇沉,得到牛大力粗多糖;(3)将牛大力粗多糖加水配制成牛大力粗多糖溶液,然后加入到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中,依次用蒸馏水和0.2mol/L的NaCl溶液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得到牛大力多糖MSCP1和MSCP2。本发明中制备的牛大力多糖对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用于开发抗菌材料或抗菌剂。

    一种使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种油脂OPO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84311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42599.7

    申请日:2019-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种油脂OPO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微生物接种至活化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处理,得到活化的菌种;将有机物加入培养基中,混合均匀,灭菌处理,得到优化培养基;将活化的菌种接种到优化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处理,得到培养液;将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取沉淀,洗涤,超声处理,得到混合物;将有机溶剂加入混合物中,进行萃取处理,去除溶剂得到油脂混合物,所述油脂混合物中含有特种油脂OPO。本发明提供的生产OPO的发酵方法,是一种采用微生物发酵的全新技术,其工艺简单,成本低,且OPO为菌体内生长得到的,更加安全健康。

    一种羰基还原酶突变体mut-AcCR(E144A/G152L)及其应用与编码基因

    公开(公告)号:CN10946829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412391.2

    申请日:2018-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羰基还原酶突变体mut-AcCR(E144A/G152L)及其应用与编码基因。羰基还原酶AcCR能够催化多种潜手性羰基化合物不对称还原,但是其对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活性及底物耐受性较低,本发明采用酶分子改造手段将糖基化还原酶AcCR进行突变,获得突变体mut-AcCR(E144A/G152L),该突变体对于4’-氯苯乙酮的比酶活可达92.7 U/mg,比未突变前的羰基还原酶的比活力提高17.93倍。底物耐受浓度从50 mmol/L提高至200 mmol/L。本发明所述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在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中被广泛应用。

    一种磁性纤维素/2-甲基咪唑锌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62298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0111487.X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纤维素/2‑甲基咪唑锌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纤维素溶解于NaOH‑Urea水溶液中,在搅拌条件加入纳米Fe3O4,加水再生,产物分离并洗涤,得到磁性纤维素;将磁性纤维素与硝酸锌溶液混合搅拌5~30min,然后加入2‑甲基咪唑溶液,搅拌条件下反应0.5~24h,将所得固体磁性分离,洗涤,干燥,得到磁性纤维素/2‑甲基咪唑锌盐;该产物能够用作固定化酶的载体,能够固定化脂肪酶、木瓜蛋白酶、绿豆环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等一系列酶,具有作为蛋白质药物载体的潜质。

    一种能高效分解甲酰胺和氧化亚磷酸盐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76064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04085.X

    申请日:2017-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80 C12N9/0004 C12N15/70 C12Y120/01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高效分解甲酰胺和氧化亚磷酸盐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大肠杆菌DH5α工程菌为宿主,将克隆得到的甲酰胺酶基因和亚磷酸脱氢酶基因依次连接在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并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诱导培养得到重组大肠杆菌。本发明的重组大肠杆菌同时含有甲酰胺酶基因和亚磷酸脱氢酶基因,能同时表达甲酰胺酶分解甲酰胺生成NH4+和表达亚磷酸脱氢酶把亚磷酸盐氧化磷酸盐,为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提供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氮源和磷源,而其他微生物不具备这两条获取营养途径,使重组大肠杆菌成为优势菌,解决了大肠杆菌在工业发酵中染菌问题,同时降低了发酵设备需求以及减少了抗生素的添加。

    一种银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354175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12718.2

    申请日:2017-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3/00 A01N5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采用分离自铁皮石斛根部的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D07 (保藏号CCTCC NO.M2017145)生物胞外合成所述银纳米材料,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避免了化学、物理方法中的有毒或放射性试剂,具有可靠、绿色的优点。本发明的银纳米材料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纳米颗粒材料,分散性好,粒度分布窄,颗粒粒径为16~46nm,且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利用所述银纳米材料具有的良好抗菌活性,将银纳米材料应用于抑菌材料的制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