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535994U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621435604.X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B22D11/115 , B22D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搅拌器线圈与电控系统驱动电源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驱动电源输出电缆、中间接线盒和电磁搅拌器线圈驱动电缆,所述电控系统驱动电源通过所述驱动电源输出电缆连接至所述中间接线盒,所述中间接线盒通过所述电磁搅拌器线圈驱动电缆连接至所述电磁搅拌器线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装置方便于结晶器、水箱及搅拌器线圈这些工装的更换,其可将应用同一电磁搅拌器电控系统驱动电源的不同搅拌器的驱动电缆的连接端集成在一个中间接线盒上,杜绝了与湿热环境接触的情况,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237028U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21116604.9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B22D2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剪切强电磁搅拌熔体处理的装置,属于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成形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由坩埚、安装在坩埚内的芯棒、及安装在坩埚外围的电磁搅拌装置组成,电磁搅拌装置包括水箱和放置在水箱中的电磁搅拌器;坩埚的形状为半锥形,芯棒形状上端为半锥形结构,下端为螺旋结构,芯棒中间为中空结构,中空部分的形状为半锥形;芯棒与坩埚同轴。该装置可用于处理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钛合金等合金熔体及其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通过本装置处理的金属熔体温度场和成分场非常均匀,成型坯料及零件组织细小均匀、成分分布均匀,铸造缺陷大大减少,性能大幅提高,同时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5236991U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21131860.5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B22D11/112 , B22D11/115 , B22D1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大规格高品质铝合金铸锭的装置,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该装置主要由均匀冷却器、热顶、油气润滑结晶器、感应线圈和引锭组成;热顶设置于油气润滑结晶器的上方,感应线圈设置在油气润滑结晶器外侧,均匀冷却器设置于油气润滑结晶器内,引锭位于油气润滑结晶器下方。本装置将分区给气结晶器与均匀冷却器和电磁搅拌器巧妙结合,三者的有效耦合能实现熔体在气体压力接触状态下强制均匀凝固成形,使熔体和结晶器之间形成稳定连续的气膜,不但铸锭表面光滑,而且内部组织细小均匀。本装置制备的大规格铝合金高品质铸锭生产效率高、易与大工业生产相结合,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等制造领域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5236988U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21130222.1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B22D11/05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大规格铝合金铸锭的均匀冷却器,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该均匀冷却器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外管的上部为绝热端,下部为冷却端;内管包括螺旋内管及分别设置在螺旋内管入口和出口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螺旋内管以螺旋方式设置在外管的冷却端内。均匀冷却器设置在半连续铸造平台上,铸造过程中深入到结晶器内,从熔体内部对熔体施加均匀冷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显著提高铸造速度和生产效率,而且制备的大规格铝合金铸锭组织均匀细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4385267U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20821633.4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搅拌高剪切熔体处理及自动净化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坩埚、电磁搅拌器、熔体处理腔体和温控装置组成,熔体处理腔体主要由腔体外壳、扇叶、中间芯棒、除气装置和除渣装置组成,坩埚由机械控制装置控制移入或移出熔体处理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控装置调节油道内油的温度来精确控制处理腔体装置的最终温度,进而精确控制合金熔体温度;同时由于搅拌腔体结构的特殊设计,充分利用电磁搅拌的集肤效应,对熔体进行强剪切,实现对合金熔体凝固组织的精确控制,获得细小均匀的凝固组织;而且加入了除气装置和除渣装置,可以在熔体处理后实现自动除气除渣,省略人工除气除渣,提高熔体处理效率,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3537590U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20674221.8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H05B6/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固态金属坯料全自动连续式二次加热装置,属于金属半固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感应加热电源、感应加热机构、托料运载机构、坯料旋转机构和自动上料机构;感应加热机构包括7个感应加热线圈和驱动装置,感应加热线圈安装在驱动装置上,7个线圈与一个空位沿圆周方向45°均布,线圈之间互相串联与感应加热电源相连;坯料通过自动上料机构放置到托料运载机构,依次完成7个感应加热线圈的加热,坯料旋转机构连接到托料运载机构上,使坯料在加热过程中处于连续旋转状态。该装置能够满足铝合金半固态触变加工中,加热迅速、温度均匀及加热过程完全自动化的要求,同时具有操作安全、运行稳定、易于控制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2824585U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20453750.0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B22D11/14 , B22D11/05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连续制备高品质合金铸锭的装置。该装置由热顶、石墨环和结晶器组成。结晶器中内嵌有石墨环,结晶器内设置一次冷却水腔和二次冷却水腔,水腔设置多个出水口。一次冷却水腔出水口方向与其径向投影角度A为60-88度。通过此装置,使一次冷却水腔通过出水口喷出的水流在铸锭表面、石墨环以及结晶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水气膜。在水气膜作用下,避免铸锭出现冷隔、偏析瘤、拉裂等铸造缺陷。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得到的合金铸锭,表面光滑、减少了偏析瘤、冷隔、粗晶层和表面裂纹等铸造缺陷,提高了铸锭的成品率和材料利用率,保护了环境,简化了结构,降低了铸锭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1625773U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20350697.X
申请日:2009-12-2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备半固态合金流变浆料或坯料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制浆室,在该制浆室的外周由里到外依次设置有保温桶、电磁搅拌器;制浆室上设有制浆室保温盖。制浆室外壁上方设有冷却介质输入管道和冷却介质输出管道。其特征在于:制浆室的型腔的形状为环状凹形缝隙,制浆室的外壁和内壁形成环状外冷却介质冷却腔,制浆室的芯壁之间形成环状内冷却介质冷却腔,环状外冷却介质冷却腔和形成环状内冷却介质冷却腔内可通入冷却介质。该装置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可制备出组织形态优良,均匀细小的半固态合金浆料或坯料,非常适合半固态合金浆料或坯料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208104508U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721888358.8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C22C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颗粒粉体加工处理领域,特别涉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用颗粒表面改性处理装置。该装置为与旋转辊(3)同一中心轴线的筒体(1),旋转辊(3)贯穿并支承筒体(1);筒体(1)固定,旋转辊(3)中空部分的外壁安装有螺旋旋转条(8),中空内嵌套安装加热棒(5),旋转条(8)经旋转辊导轮(10)带动旋转;粉体自送料口(2)进入后,在筒体(1)内壁与旋转辊中空部分外壁(11)之间的环隙内被旋转条(8)驱动,进而均匀受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能够避免普通反应炉中粉体上下部分反应程度不一的问题,处理后的粉末颗粒分散,形貌完整,具有加热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236987U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21130185.4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B22D11/041 , B22D11/112 , B22D11/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规格细晶均质铝合金铸锭的制备装置,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该装置主要由均匀冷却器、热顶、电磁搅拌器、结晶器、引锭组成;热顶设置于结晶器的上方,电磁搅拌器设置在热顶和结晶器外围,引锭位于结晶器下方,均匀冷却器设置于结晶器内,均匀冷却器由内管和外管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合金熔体施加结晶器内均匀冷却和结晶器外电磁搅拌的耦合特殊处理,实现对大体积合金熔体温度场和成分场均匀性的有效控制,制备出组织均匀细小、成分均匀的大规格铝合金铸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法可行、效果显著、生产效率高、易与大工业生产相结合,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等制造领域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