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多电机直流充电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39477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43203.2

    申请日:2023-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多电机直流充电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车载多电机直流充电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至少包括两个电驱,每个电驱中设置有三相单元的车载多电机直流充电系统,包括,当用该车载多电机直流充电系统对车辆电池进行充电时,对多个电驱之间的三相单元进行错相控制,使多个电驱之间存在相位差,对每一个电驱中的三相单元进行同相控制,通过将多电驱错相控制减少输入电流纹波峰峰值,以减少对外干扰,优化该车载多电机直流充电系统的使用。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传动装置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21209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682410.5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E挡位下,车辆默认为两驱模式,当车速小于预设阈值V1时保持前驱2状态,当车速高于V1时切换为前驱1状态;在车速大于V1且加速踏板信号大于预设阈值a1时,进入后驱状态;S挡位下,车辆默认为四驱模式,当车速小于设定阈值V2时保持四驱状态,当车速高于V2时切换为前驱1状态;在车速大于V2且加速踏板信号大于预设阈值a2时,退出前驱2状态,进入四驱状态;N挡位下,车辆为驻车模式或空挡滑行模式;R挡位下,车辆为倒车模式,保持四驱状态。本方法针对单电机可实现多挡位、多模式的纯电动汽车,能兼顾实现能耗经济性、安全性和驾驶乐趣。

    一种基于电机的差速限额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2526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588347.3

    申请日:2022-12-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驱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机的差速限额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初始请求扭矩、输出扭矩、转速差以及预设的标定扭矩信息,根据转速差和标定扭矩信息,确定与转速差对应的扭矩阈值,将转速差与预设的转速差阈值进行对比,将输出扭矩与扭矩阈值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基于对比结果确定并执行限额措施,以对初始请求扭矩限额。本申请通过转速差和输出扭矩共同判断差速限额需求,能够有效提高限额措施与实际工况的匹配程度,通过对初始请求扭矩限额,能够减少控制延迟,有效提高了差速限额措施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极大地降低了差速限额过程中的控制延迟和硬件失效风险。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传动装置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21209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682410.5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E挡位下,车辆默认为两驱模式,当车速小于预设阈值V1时保持前驱2状态,当车速高于V1时切换为前驱1状态;在车速大于V1且加速踏板信号大于预设阈值a1时,进入后驱状态;S挡位下,车辆默认为四驱模式,当车速小于设定阈值V2时保持四驱状态,当车速高于V2时切换为前驱1状态;在车速大于V2且加速踏板信号大于预设阈值a2时,退出前驱2状态,进入四驱状态;N挡位下,车辆为驻车模式或空挡滑行模式;R挡位下,车辆为倒车模式,保持四驱状态。本方法针对单电机可实现多挡位、多模式的纯电动汽车,能兼顾实现能耗经济性、安全性和驾驶乐趣。

    电动四驱汽车的电机扭矩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72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92018.8

    申请日:2023-02-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四驱汽车的电机扭矩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任一轴的电驱差速器进入主动保护模式时,获取任一轴的实际扭矩和当前需求扭矩之间的差值;根据差值和初始扭矩需求值叠加,得到除任一轴之外的其余轴的最终需求扭矩;在其余轴的电机差速器未进入主动保护模式时,控制其余轴的电机根据最终需求扭矩输出扭矩。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任一轴的电驱差速器进入主动保护模式时,获取其余轴的最终需求扭矩,并且在其余轴的电机差速器未进入主动保护模式时,控制其余轴的电机根据最终需求扭矩输出扭矩,使得电驱输出扭矩满足驾驶员需求扭矩,从而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并且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