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88469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0346544.1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 A63B23/02 , A63B23/04 , A63B23/12 , A63B23/035 , A63B21/005 , A63B21/00
Abstract: 一种老年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同步带型直线机构的直线导轨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座相连接,固定连接座上具有安装挂钩,在安装挂钩内卡接挂杆,挂杆固定在安全支撑架的一端,安全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座椅相连接,挂杆卡接在安装挂钩上,使座椅与同步带型直线机构可拆卸,同步带型直线机构的直线导轨的另一端与动力机构固定连接,直线导轨另一端的下部设有定向轮,直线导轨另一端的端部固定急停开关,训练机构设在同步带型直线机构的载物台上。本发明工作平稳、噪音小、响应快、驱动力大,结构简单,成本低,方便移动,安全可靠,不会对康复训练者造成二次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158859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49321.5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康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自由度上肢康复训练臂及机器人,训练臂包括肩关节组件、肘关节组件、前臂旋转机构以及腕关节组件;肩关节组件包括:X向肩关节驱动机构、第一直角转接架、Z向肩关节驱动机构、第二直角转接架以及Y向肩关节驱动机构;X向肩关节驱动机构、Z向肩关节驱动机构和Y向肩关节驱动机构的转轴互相垂直,且Z向肩关节驱动机构位于X向肩关节驱动机构和Y向肩关节驱动机构的上方。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包括两对称设置训练臂、升降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顶端的两臂间距调节机构。本发明人的上肢与上肢康复训练臂的各零部件不干涉、不接触,提高的患者训练的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18935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10203634.5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空间四自由度下肢康复训练器,主要包括弧形底板、主弧形导轨、左主弧形导轨、右主弧形导轨、弧形齿条、辅弧形导轨、左辅弧形导轨、右辅弧形导轨、腿部康复训练机构、方形底壳、六维力传感器、第二铰链座、第三铰链座、踝关节电动推杆、中间轴、鱼眼轴承、主动承载滑座、从动承载滑座、减速电机、齿轮、万向轮、升降脚、座椅、控制器、左腿部训练机构、右腿部训练机构等。本发明能够进行多功能,多姿态的,更全面的下肢康复训练。能够满足下肢在矢状面内的屈伸运动,以及绕人体的髋关节的内收和外展运动,能够始终保持较大的刚度,提高运动的稳定性。人体下肢绕髋关节的内收和外展运动更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33082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1433491.3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下肢康复机械腿,包括机架组件和髋关节组件,机架组件包括底座面板和机架侧板;机架侧板上具有向上开口的U形凹槽和升降导轨;髋关节组件包括:下安装板、上安装板、升降电动推杆以及髋关节动力组件,髋关节组件还包括升降滑块,升降滑块与升降导轨相适配连接;髋关节动力组件包括:轴承座、髋减速器、轴承端盖、减速器连接板、两定位块、髋关节限位块以及髋关节输出轴;髋关节输出轴从U形凹槽伸出后连接大腿关节组件。本发明高度可调,可将康复机械腿大腿部分进行矢状面180度旋转,达到一台康复机械腿对患者左右腿进行交替康复训练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88846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346544.1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 A63B23/02 , A63B23/04 , A63B23/12 , A63B23/035 , A63B21/005 , A63B21/00
Abstract: 一种老年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同步带型直线机构的直线导轨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座相连接,固定连接座上具有安装挂钩,在安装挂钩内卡接挂杆,挂杆固定在安全支撑架的一端,安全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座椅相连接,挂杆卡接在安装挂钩上,使座椅与同步带型直线机构可拆卸,同步带型直线机构的直线导轨的另一端与动力机构固定连接,直线导轨另一端的下部设有定向轮,直线导轨另一端的端部固定急停开关,训练机构设在同步带型直线机构的载物台上。本发明工作平稳、噪音小、响应快、驱动力大,结构简单,成本低,方便移动,安全可靠,不会对康复训练者造成二次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158859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010449321.5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康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自由度上肢康复训练臂及机器人,训练臂包括肩关节组件、肘关节组件、前臂旋转机构以及腕关节组件;肩关节组件包括:X向肩关节驱动机构、第一直角转接架、Z向肩关节驱动机构、第二直角转接架以及Y向肩关节驱动机构;X向肩关节驱动机构、Z向肩关节驱动机构和Y向肩关节驱动机构的转轴互相垂直,且Z向肩关节驱动机构位于X向肩关节驱动机构和Y向肩关节驱动机构的上方。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包括两对称设置训练臂、升降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顶端的两臂间距调节机构。本发明人的上肢与上肢康复训练臂的各零部件不干涉、不接触,提高的患者训练的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3210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47489.1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姿态多自由度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本发明包括支撑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的悬吊机构、对称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的机械腿宽度调节机构以及安装在机械腿宽度调节机构上的机械腿;机械腿包括依次设置的髋关节组件、大腿组件、膝关节组件、小腿组件、踝关节组件以及脚踏板;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平台、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平台上且另一端通过立柱搭接在固定平台上的活动平台以及固定端安装在固定平台上其伸缩端转动连接在活动平台上的姿态变换电动推杆。本发明的大腿组件和小腿组件均可调节长度以适用不同身高的患者,且在患者坐、躺以及站三种姿态下均可做康复训练,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51399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448466.3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前臂康复训练装置。柔性前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前臂支架、对称转动连接在前臂支架两端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安装在第一摆臂上端和第二摆臂上端的电机支架、安装在电机支架上的旋转电机、与旋转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一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带轮连接的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实现前臂旋前旋后的康复训练,本发明可放置在桌子边、平台边等载具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受训练场景限制程度小、便于移动、训练方便、体积小质量轻及提高空间占有率等优点,从而提高病人的训练效率和训练完成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296695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710519850.6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智能爬楼梯轮椅,主要包括车架、车架变形机构、载人上平台、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车架变形机构设在车架中央部位,可载人上平台安置在车架中部上方,前轮组件设在车架的前端底部,后轮组件设在车架的后端底部。本发明的特点是质量轻,结构简单,合理利用了空间,平衡了轮椅的重心,上下楼梯轻快。本发明可以实现平稳舒适的平地行走及爬梯功能,在爬梯过程中有安全机构作用,更大程度的保证了人身安全。下肢不便人士通过此发明达到居家或社区独立出行和爬楼梯的目的,这利于其身体机能和信心的恢复,让他们享受和正常人同样的驾驶快乐,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42019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84097.3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G1/02 , A61G1/04 , A61G5/006 , A61G7/1025 , A61G7/104 , A61G7/1046 , A61G7/1049 , A61G2200/20 , A61G2200/32 , A61G2203/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卧床病人双向转运装置,包括从前至后依次铰接相连的至少三个搬运机构,搬运机构包括底壳、盖合在底壳上的支撑板、设置在底壳内的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固定在支撑板上的齿条以及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均具有第一导辊,支撑板内具有与第一导辊平行设置的主动带辊,第二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主动带辊转动,一传动带紧贴支撑板的上表面,且从支撑板左右两端的第一导辊绕到支撑板的下表面后再绕在主动带辊上。本发明运行平稳,实现了医护人员与病人无肢体接触式的病床间转移,且可根据需要变换成担架车状态或轮椅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