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绳驱动蛇形臂机器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830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0927995.X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绳驱动蛇形臂机器人,包括臂体与驱动部,臂体由多个连杆依次活动连接而成,两相邻连杆之间采用十字轴连接构成关节,两相邻连杆之间通过十字轴实现上下、左右方向的自由摆动,驱动部包括多个驱动单元、装载驱动单元的驱动箱以及设置于驱动箱前端的固定杆,臂体中第一个关节与固定杆连接;各个连杆同时与两个驱动单元连动,每个驱动单元均设有两个牵引端,两个牵引端分别连接在连杆的相对两端,通过两个牵引端相互反向移动驱动与之对应的连杆实现上下或左右方向摆动,本发明提供的四绳驱动蛇形臂机器人结构,电机数目等于关节自由度数目,避免了驱动冗余。

    一种空间交替拓扑互锁结构柔性仿生复合装甲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403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74731.1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交替拓扑互锁结构柔性仿生复合装甲及制备方法,涉及穿戴防护装备技术领域;该复合装甲包括多胞软体层和复合面板层,所述多胞软体层包括多胞软体层基体和嵌入多胞软体层基体内侧硬质薄片,该方法包括嵌入硬质薄片与多胞软体层基体的多胞软体层制备,含空间交替拓扑互锁结构的复合面板层的制备,将多胞软体层和复合面板层进行固定。本发明装甲的多层级结构设计,使得装甲具备抗冲击穿刺、冲击吸能比高的特点,使得在受到冲击过程中有效阻隔应力,降低损伤,软体层中填充较轻质的硬质胞元结构,以此来进一步分散冲击载荷,消耗冲击能量以及减小侵入量,从而能有效削弱冲击载荷对人体产生的后效损伤。

    一种剪切增稠液填充的多胞软体材料、层合防护结构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5155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702612.5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剪切增稠液填充的多胞软体材料及多胞元硬质面层的层合防护结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使得结构在受到冲击载荷过程中,硬质面层和剪切增稠液的冲击强韧效应可有效抵抗冲击穿透,硬质面层单胞受到的冲击损伤不会传递到其他硬质胞元,可以确保整体结构在不同胞元位置点承受二次或多次抵抗冲击作用。同时,受到冲击载荷作用时,多胞软体材料结构变形、整体硬质多胞元面层跟随软体层运动以及剪切增稠液的流动可以有效消耗冲击能量,避免冲击作用对人体产生的后效损伤。整体结构形式可有效抵抗冲击作用,并确保具有一定柔性。

    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8749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72096.1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的设计方法,包括:对ZJ17型蜘蛛手-接烟轮交接机构进行运动分析,计算烟支交接过程中蜘蛛手的烟道和接烟轮的烟道在各方向的相对速度,将幅值较大的相对速度作为主要运动参数,选取主要运动参数的最大值作为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的运动参数的限定值;计算同比满足ZJ17型蜘蛛手-接烟轮交接机构烟支交接参数的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的参数;基于相邻两个传送臂不会发生干涉的条件,优化传送臂行星轮系齿轮参数和回转盘行星轮系齿轮参数;评价各运动方案的抓烟质量和交烟质量,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作为最终的设计方案。采用上述方法设计的24-30mm双倍长超短烟支蜘蛛手机构可以交接24-30mm超短烟支。

    一种空间堆堆芯结构时变可靠性分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859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74962.1

    申请日:2022-08-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堆芯结构的时变可靠性分析系统和方法,利用区间变量来描述燃料棒外径、燃料棒总长度、燃料密度、中子吸收含量的静态不确定性参数;利用区间过程模型表述动态载荷与材料性能退化的时变不确定性参数;获取所述静态不确定性参数和时变不确定性参数对应的应力响应;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大堆芯结构不确定性参数应力响应,通过实际应力响应值是否小于不确定性参数对应的应力响应的最大响应值,判断堆芯结构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本发明对几何尺寸等静态不确定性参数采用区间变量模型描述,对于动态载荷与材料性能衰退等动态不确定性参数采用区间过程模型表征,以避免传统方法假设结构参数与外部载荷是确定性的带来的模型不准确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