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L-岩藻糖的工程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5527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74464.8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L‑岩藻糖的工程大肠杆菌及其应用,其通过代谢工程策略,利用基因组整合和质粒表达路径基因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L‑岩藻糖的生产,通过优化双质粒系统,加强前体供应,实现了高效生产L‑岩藻糖。此外,引入hok/sok系统和cysC的营养缺陷系统,成功构建了基于质粒的无抗生素依赖的工程菌株。该菌株在不添加抗生素的情况下,通过摇瓶培养和补料培养,分别产生了7.99g/L和61.91g/L的L‑岩藻糖,提供了迄今为止报道的最高L‑岩藻糖产量,并且发酵过程完全无需抗生素的使用。

    高效合成乳酰-N-岩藻糖基五糖-Ⅴ的工程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6548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02878.2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效合成乳酰‑N‑岩藻糖基五糖‑Ⅴ的工程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领域。以高效生产乳酰‑N‑四糖(LNT)的大肠杆菌为起始菌株,引入具有底物特异性的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实现LNFP V的高效合成。从九个候选酶中选择脆弱拟杆菌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作为体内合成LNFP V的最佳酶,其LNFP V产量最高,副产物积累最低。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定点突变,获得了一种有益的突变体K128D,进一步提高了LNFPV的产量,构建得到的重组大肠杆菌通过分批补料培养可以产生25.68g/L的LNFP V,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与合成其他复杂母乳低聚糖奠定了基础。

    一种高产乳酰-N-四糖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9003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573394.4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产乳酰‑N‑四糖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前期研究中获得的高产乳酰‑N‑三糖II的重组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并在该大肠杆菌基因组上整合有单拷贝的galE,通过质粒组合优化表达lgtA、pF和galE,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大肠杆菌宿主基因组上敲除ugD,以缓解中间产物的代谢分流,同时加强产物合成过程中辅因子的再生与循环,进一步提高乳酰‑N‑四糖的产量,在摇瓶发酵实验过程中,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乳酰‑N‑四糖的能力为6.16g/L,在5L发酵罐中,乳酰‑N‑四糖的产量达到57.5g/L,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乳酰‑N‑四糖奠定了基础。

    一种高产乳酰-N-新四糖的微生物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8416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0900122.6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乳酰‑N‑新四糖的微生物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过表达β‑1,3‑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和/或UDP‑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的编码基因,使其拥有生产乳酰‑N‑四糖的合成能力。本发明通过筛选高效的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并通过组合调控乳酰‑N‑新四糖合成途径中lgtA,Aa‑β‑1,4‑GalT和galE的表达,从而精确调控代谢通路的碳通量,缓解代谢压力。在摇瓶实验中,大肠杆菌生产乳酰‑N‑新四糖的能力为0.91 g/L,在3 L发酵罐中,乳酰‑N‑新四糖的产量达到12.14 g/L,具备工业应用的前景。

    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甘露糖异构酶突变体

    公开(公告)号:CN11351254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0797099.2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甘露糖异构酶突变体,属于酶的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来源于微生物Deltaproteobacteria bacterium的甘露糖异构酶作为亲本,利用基因突变技术,第37位的精氨酸替换成赖氨酸和第164位的甘氨酸替换成亮氨酸,得到双突变体R37K/G164L。在温度为60℃时,测得野生酶的半衰期为46.27min,突变体酶R37K/G164L的半衰期为185.83min,两点突变体R37K/G164L在60℃的半衰期为野生酶半衰期的4倍,突变体酶相对于野生酶热稳定性明显的提高。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更多热稳定性甘露糖异构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种高产3-岩藻糖基乳糖微生物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0715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404385.4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3‑岩藻糖基乳糖微生物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筛选高效的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并通过组合调控3‑岩藻糖基乳糖合成途径中manC、manB、wcaG和gmd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使大肠杆菌拥有生产3‑岩藻糖基乳糖的合成能力,并能够精确调控代谢通路的碳通量,缓解代谢压力。在摇瓶实验中,大肠杆菌生产3‑岩藻糖基乳糖的能力为2.01g/L,在3L发酵罐中,3‑岩藻糖基乳糖的产量达到20.3g/L,具备良好工业应用的前景。

    一种热稳定性增强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突变体

    公开(公告)号:CN11330845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496246.2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增强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突变体,属于酶的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以来源于微生物Thermoclostridium caenicola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作为亲本,将107位的甘氨酸Gly突变为脯氨酸Pro,155位的苯丙氨酸Phe突变为酪氨酸Tyr,162位的天冬氨酸Asp突变为苏氨酸Thr,70位的丙氨酸Ala突变为脯氨酸Pro,获得单点突变体酶G107P、F155Y、D162T、A70P和四点突变体酶G107P/F155Y/D162T/A70P,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在工业化制备D‑阿洛酮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