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87177A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510066855.5
申请日:2005-04-29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nventor: 川村和郎
IPC: H01L21/28 , H01L21/336 , H01L29/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28518 , H01L21/28052 , H01L29/665 , H01L29/6659 , H01L29/7833
Abstract: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栅电极30上形成Co膜72的步骤,该栅电极的栅长Lg小于等于50nm;第一次热处理步骤,进行热处理,以使Co膜72和栅电极30相互反应,从而在栅电极30的上部形成CoSi膜76a;选择性蚀刻掉Co膜72未反应部分的步骤;以及第二次热处理步骤,进行热处理,以使CoSi膜76a和栅电极30相互反应,从而在栅电极30的上部形成CoSi2膜42a,其中,在第一次热处理步骤中,形成CoSi膜76a,以使得CoSi膜76a的高度h与CoSi膜76a的宽度w之比h/w小于等于0.7。
-
公开(公告)号:CN1700478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410082007.9
申请日:2004-12-29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nventor: 川村和郎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1/28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源/漏极扩散层(64)上形成镍膜(66)的步骤;第一热处理步骤,通过热处理,使镍膜(66)下侧面上的一部分和源/漏极扩散层(64)上侧面上的一部分相互反应,以在源/漏极扩散层(64)上形成Ni2Si膜(70b);蚀刻掉尚未反应的该部分镍膜(66)的步骤;以及第二热处理步骤,通过热处理,使Ni2Si膜(70b)与源/漏极扩散层(64)上侧面上的一部分相互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0442464C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510107112.8
申请日:2005-09-2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36 , H01L21/3205
Abstract: 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衬底34上形成栅电极54p;在栅电极54p两侧的半导体衬底34中形成源极/漏极扩散层64p;在源极/漏极扩散层64p中埋入硅锗层100b;在硅锗层100b的上部形成非晶层101;在非晶层101上形成镍膜66;以及进行热处理以使镍膜66与非晶层101互相反应从而在硅锗层100b上形成硅化物膜102b。由于在与镍膜66反应的非晶层101中没有晶界,因此硅化均匀进行。由于非晶层101中没有晶面,从而可防止形成尖峰状的Ni(Si1-xGeN)2晶体。因此,即便当通过使用薄镍膜66硅化硅锗层100b时,也可以具有低薄层电阻,并且可以抑制结漏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938825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580010207.6
申请日:2005-05-10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nventor: 川村和郎
IPC: H01L21/28 , H01L21/336 , H01L29/417 , H01L29/423 , H01L29/49 , H01L29/78
Abstract: 具有:在源极/漏极扩散层64上形成Ni膜66的工序;通过进行热处理,使Ni膜66中的下层侧的部分和源极/漏极扩散层64中的上层侧的部分反应,在源极/漏极扩散层64上形成Ni2Si膜70b的第一热处理工序;有选择地蚀刻除去Ni膜66中的未反应的部分的工序;通过进行热处理,进一步使Ni2Si膜70b源极/漏极扩散层64中的上层侧的部分反应的第二热处理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881548A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510107112.8
申请日:2005-09-2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36 , H01L21/3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26513 , H01L21/26506 , H01L21/28518 , H01L21/28525 , H01L21/76829 , H01L29/165 , H01L29/41783 , H01L29/665 , H01L29/66537 , H01L29/66545 , H01L29/6656 , H01L29/6659 , H01L29/66636 , H01L29/7833 , H01L29/7848
Abstract: 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衬底34上形成栅电极54p;在栅电极54p两侧的半导体衬底34中形成源极/漏极扩散层64p;在源极/漏极扩散层64p中埋入硅锗层100b;在硅锗层100b的上部形成非晶层101;在非晶层101上形成镍膜66;以及进行热处理以使镍膜66与非晶层101互相反应从而在硅锗层100b上形成硅化物膜102b。由于在与镍膜66反应的非晶层101中没有晶界,因此硅化均匀进行。由于非晶层101中没有晶面,从而可防止形成尖峰状的Ni(Si1-xGex)2晶体。因此,即便当通过使用薄镍膜66硅化硅锗层100b时,也可以具有低薄层电阻,并且可以抑制结漏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841771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510092181.6
申请日:2005-08-22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7/092 , H01L21/336 , H01L21/8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23814 , H01L21/76804 , H01L21/76805 , H01L21/76843 , H01L21/76864 , H01L21/823807 , H01L23/485 , H01L29/165 , H01L29/41766 , H01L29/665 , H01L29/66636 , H01L29/66643 , H01L29/7843 , H01L29/7848 , H01L2924/0002 , H01L2924/3011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p沟道MOS晶体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及其制造工艺。该p沟道MOS晶体管包括形成在硅衬底中栅极的各横向侧的p型源极区和漏极区,其中每个p型源极区和漏极区包括任一金属膜区和金属化合物膜区,它们作为内部积累压应力的压应力源。使用本发明,可以实现更大的压应力、相当大的空穴迁移,从而使MOS晶体管的运行速度大幅提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