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橡胶-浇注型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76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25901.1

    申请日:2025-0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橡胶‑浇注型聚氨酯复合制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硫化橡胶‑浇注型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硫化橡胶‑浇注型聚氨酯复合材料由表面处理硫化橡胶与浇注原料通过双组份胶黏剂粘接固化得到,其中浇注原料为浇注型聚氨酯的预聚体和扩链剂的混合物;表面处理硫化橡胶由硫化橡胶的表面涂覆表面处理剂得到;双组份胶黏剂包括质量比为100:(5‑20)的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和液体丁腈橡胶。本发明采用特定表面处理剂对硫化橡胶进行表面处理,再采用含有特定组分的双组份胶黏剂完成硫化橡胶与浇注型聚氨酯的粘接,硫化橡胶和浇注型聚氨酯可以先后固化并通过胶粘剂紧密结合,硫化橡胶和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可以分别实现不同的结构调控。

    非充气轮胎的拉伸承载支撑体结构、非充气轮胎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79936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35149.1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的拉伸承载支撑体结构、非充气轮胎及车辆,拉伸承载支撑体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两个弹性的第一变形结构,第一支撑腿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与轮辋连接,第二支撑腿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剪切带连接;第一支撑腿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腿通过第一变形结构连接,第二支撑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腿通过第一变形结构连接,两个第一变形结构平行设置;两个第一变形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第一支撑腿长度的1/4以及第二支撑腿长度的1/4,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发生压缩变形时两个第一变形结构可发生拉伸变形,降低了滚动阻力,提升了振动缓冲性能。

    非充气轮胎的支撑体结构、非充气轮胎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79936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35145.3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的支撑体结构、非充气轮胎及车辆,支撑体结构包括两个剪切结构和弹性的剪切件;两个剪切结构的其中一者连接在内缓冲层上,两个剪切结构的其中另一者连接在外缓冲层上;剪切件连接在两个剪切结构之间,剪切件、两个剪切结构具有重合部分,剪切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两个剪切结构背离剪切件的一端均具有夹角,两个夹角分设在剪切件的两侧,两个夹角内均具有可弹性开合的弹性的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相背的一面分别连接在夹角的两个角臂上,支撑体结构受力比较均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发生应力集中而弯曲或断裂等疲劳破坏的现象发生,提升了疲劳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

    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支撑体结构及非充气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168529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34030.X

    申请日:2023-08-1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非充气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支撑体结构及非充气轮胎,支撑体结构包括支撑主体、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支撑主体包括中间圆弧段和两个端部圆弧段,中间圆弧段上形成有弯曲凹陷,第一加强件设置在弯曲凹陷处;两个端部圆弧段分别与中间圆弧段的两端对应连接且彼此相切,两个端部圆弧段的另一端均朝向远离中间圆弧段的圆心的方向延伸,并且,其中一个端部圆弧段与内缓冲层连接,其中另一个端部圆弧段与外缓冲层连接,第二加强件设置在端部圆弧段与外缓冲层或内缓冲层之间,从而提升了支撑体结构的支撑效果,保证了非充气轮胎的承载和缓冲性能。

    风洞试验系统以及风洞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887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25519.0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洞试验系统以及风洞试验方法,涉及风洞试验技术领域,风洞试验系统包括轮罩台架、轮罩主体、轮体台架以及轮胎驱动装置,轮罩主体开设有轮体腔室,轮罩主体为整车外形的局部结构,轮罩主体设置在轮罩台架上,轮体支撑的至少一部分主体结构位于轮罩主体的轮体腔室中,试验轮胎设置在轮体腔室内,轮胎驱动装置位于轮罩主体的内部或者位于试验段平台的下方。本申请的风洞试验系统较好地模拟了轮胎的旋转、接地及加载的运动状态,在保留了轮体腔室等重要的车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轮罩主体,较好地模拟了轮胎在车辆中的流场环境,隐藏式的轮体台架及轮胎驱动装置也有利于减小测试干扰。

    非充气轮胎的拉伸承载支撑体结构、非充气轮胎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799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35149.1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的拉伸承载支撑体结构、非充气轮胎及车辆,拉伸承载支撑体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两个弹性的第一变形结构,第一支撑腿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与轮辋连接,第二支撑腿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剪切带连接;第一支撑腿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腿通过第一变形结构连接,第二支撑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腿通过第一变形结构连接,两个第一变形结构平行设置;两个第一变形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第一支撑腿长度的1/4以及第二支撑腿长度的1/4,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发生压缩变形时两个第一变形结构可发生拉伸变形,降低了滚动阻力,提升了振动缓冲性能。

    用于非充气轮胎的裂纹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546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1042790.5

    申请日:2023-08-1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裂纹检测装置,非充气轮胎的轮胎本体包括内缓冲层和设置在内缓冲层外侧的多个沿轮胎周向间隔布设的支撑体,裂纹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件和多个检测导线,安装件一端用于与车辆的车轴连接,另一端朝向内缓冲层延伸,安装件上设有用于与车辆控制系统电连接的传输导线,传输导线的端部自安装件另一端显露;每个支撑体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导线,检测导线在支撑体上沿轮胎径向延伸,且两端穿过内缓冲层并朝向所述安装件的一侧显露,以与安装件上的传输导线接触并连通,从而可根据电流信号状态来实时监测支撑体的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提高非充气轮胎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非充气轮胎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3040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1014199.4

    申请日:2022-08-23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胎面、带束层、支撑组件、轮毂和轮辐,轮毂与轮辐连接,支撑组件连接在轮毂上,带束层沿支撑组件的外周缘套设,胎面覆设在带束层上。支撑组件为弹性件,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体。支撑体具有弧度,沿轮胎的径向且由内到外,两个支撑体的间距由大变小再变大,或者两个支撑体的间距由小变大。通过上述设置,在轮胎承载变形的过程中,随着载荷的增加,两个支撑体的接触面积会越来越大,而且支撑体的变形区域会由两个支撑体的接触区域沿轮胎的径向两侧逐渐扩展,支撑体会慢慢变形产生相互支撑,相互拮抗,能够使得刚度不随着变形的增加而减小,有利于轮胎的轻量化和性能提升。

    非充气轮胎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9395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232566.1

    申请日:2022-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轮毂、支撑件、旋转结构、调节环和外壳层;旋转结构包括夹持部和与夹持部连接的旋转件,支撑件的一端与外壳层连接,支撑件的另一端与夹持部连接,调节环包括圆环和设置于圆环上的连接件,连接件与旋转件连接,圆环上形成有多组固定孔,轮毂上设置有多组第一安装孔,调节环与轮毂可拆卸连接,调节环用于驱动连接件带动旋转件旋转,以通过夹持部带动支撑件扭转,且夹持部还可以调节支撑件平移。该非充气轮胎实现了轮胎的刚度可调,针对不同工况调节不同的旋转角度或位置,实现轮胎最佳的刚度效果,还可进一步提升刚度,以弥补永久变形损失的刚度,大大提高轮胎的行驶性能和使用寿命。

    轮辐及轮胎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7126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504190.0

    申请日:2021-05-10

    Inventor: 徐婷 刘晓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轮辐及轮胎,其中,该轮辐包括:内环形缓冲层、外环形缓冲层、多个支撑体以及多个保护件,外环形缓冲层套设于内环形缓冲层的外周;多个支撑体连接于内环形缓冲层和外环形缓冲层之间,且多个支撑体将内环形缓冲层和外环形缓冲层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腔室;多个保护件分别填充于多个腔室内,保护件用于反弹外物或在轮辐转动时将外物离心甩出。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阻止外物滞留在轮辐内,减小外物对非充气轮胎的行驶状态的影响,保证非充气轮胎各方面的行驶性能和行车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