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3600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13751.3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卡爪连接器结构失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针对水下卡爪连接器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得到分析表;根据所述分析表,建立水下卡爪连接器结构失效的故障树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计算水下卡爪连接器结构失效的故障树中各底事件的失效率;对水下卡爪连接器结构失效的故障树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得到故障树顶事件失效率和可靠性指标;本发明能够实现水下卡爪连接器没有充分的统计数据时,通过专家判断法结合故障树分析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定量的故障树底事件的失效率,并计算得到水下卡爪连接器的相关可靠性指标,实现水下卡爪连接器结构失效的风险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0918978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95162.1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用于熔凝技术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强化的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它要解决现有纳米粒子混粉的方式容易发生团聚,使其形核效应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强化复合粉末是由96wt.%~98wt.%金属基粉末为基体粉,4wt.%~2wt.%具有功能层的石墨烯材料作为掺杂相组成。所述的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的制备方法:将非金属纳米粒子加入到含有镍盐的混合溶液中,得到反应溶液,将氯化钯处理后的增强相加入到反应溶液中进行反应。本发明在合金粉中通过增强相的介质作用引入纳米颗粒,非金属纳米颗粒与合金粉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均匀分散在合金粉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9908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810046289.9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杭州爱易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传感器隧洞定位系统及其方法,系统中主要包含测距声呐、姿态传感器和深度计等三大模块。其中,利用测距声呐可以获取测距声呐到洞壁的距离信息;利用姿态传感器可以获得机器人的艏向角信息;利用深度计,可以获得机器人在水中的深度信息。本发明涉及一种隧洞的定位方法,根据隧洞的走向,可以分成上坡、下坡、水平、前进、左转、右转、孔径收缩、孔径扩大、孔径不变等9个类别。根据走向的排列组合,洞内走向一共可以分成27种。根据隧洞的地图信息,从27种分类走向中,找到隧洞中存在的实际走向类别。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处理,隧洞走向信息的特征定义、提取,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隧洞走向识别模型,识别机器人在隧洞中的特征位置,实现机器人在隧洞中的定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3686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328205.2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下连接器的拉近工具,安装于水下连接器的第二安装位置和下法兰机架的第一安装位置之间,包括:下放件、飞头组件、连接架和拉近组件,下放件为倒U型结构架,飞头组件可拆卸的连接在倒U型结构架上,连接架的个数为两个并分别铰接在倒U型结构架的两端,拉近组件的个数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连接架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拉近组件放置于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上。本发明的拉近工具采用双液压缸驱动方式,有效减少倾覆力,同时拉近工具的可靠性强,使用安全系数高,且使用周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211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328207.1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25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卧式连接器的密封圈更换工具,包括:工具架、定位扣板、密封圈卡环以及用于安装或拆卸密封圈的顶头,工具架包括工具架本体和固定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组件的侧端与工具架本体连接,固定连接组件的下端与连接器相匹配连接;定位扣板可拆卸的连接于工具架本体上;密封圈卡环固定连接在定位扣板上,密封圈卡环外壁上设有三组定位块组;顶头的个数为多个且均匀布设于每两组的定位块组之间。本发明可在水下由远程遥控机器人利用更换工具提供动力源方便快捷的对连接器密封圈进行安装或拆卸,有效避免将连接器回收至安装船舶或陆地进行更换的过程,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施工时间和油气田停产时间,有效保证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30458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04212.7
申请日:2020-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重载齿轮表面渗碳层的循环渗碳处理方法,通过在对待处理齿轮进行真空渗碳处理前,对待处理齿轮表面进行超音速微粒轰击,实现对待处理齿轮表面进行复合催渗处理,使得待处理齿轮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晶粒细小,晶界多的复合改性层,便于碳原子的扩散与渗入待处理齿轮表面。在完成一个复合催渗-真空渗碳的循环渗碳周期后,通过反复执行多个复合催渗-真空渗碳的循环渗碳周期,使得待处理齿轮表面生成碳浓度较高、厚度较大、表面强硬度较大的渗碳层。本申请涉及的重载齿轮表面渗碳层的循环渗碳处理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相对于传统气氛渗碳方法而言碳浓度更高、厚度更大、表面强硬度更大的渗碳层,满足重载齿轮的服役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990890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810046289.9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杭州爱易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传感器隧洞定位系统及其方法,系统中主要包含测距声呐、姿态传感器和深度计等三大模块。其中,利用测距声呐可以获取测距声呐到洞壁的距离信息;利用姿态传感器可以获得机器人的首相角信息;利用深度计,可以获得机器人在水中的深度信息。本发明涉及一种隧洞的定位方法,根据隧洞的走向,可以分成上坡、下坡、水平、前进、左转、右转、孔径收缩、孔径扩大、孔径不变等9个类别。根据走向的排列组合,洞内走向一共可以分成27种。根据隧洞的地图信息,从27种分类走向中,找到隧洞中存在的实际走向类别。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处理,隧洞走向信息的特征定义、提取,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隧洞走向识别模型,识别机器人在隧洞中的特征位置,实现机器人在隧洞中的定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0615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711468999.2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杭州爱易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有压输水隧洞情况的智能探测装置,探测装置本体的外壳设计为轴对称椭球形结构,外部周向均匀布置防撞条,外壳内部的耐压总舱为五舱一体式结构,由动力舱、集成探测设备舱、核心控制舱和两个集成测距声呐舱构成,探测装置本体内部两端还各有一组垂向和横向推进器,推进器推力方向和测距声呐方向一致,探测装置本体的首端设有一个前视摄像头。本发明可实现多种水下机动动作;基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和运动控制方式,提出对有压输水隧洞的探测详细流程,通过周向摄像机采集洞壁图像,前视摄像机采集前方图像并识别障碍物重新规划航线,保证智能探测装置自主安全地完成隧洞探测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130458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204212.7
申请日:2020-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重载齿轮表面渗碳层的循环渗碳处理方法,通过在对待处理齿轮进行真空渗碳处理前,对待处理齿轮表面进行超音速微粒轰击,实现对待处理齿轮表面进行复合催渗处理,使得待处理齿轮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晶粒细小,晶界多的复合改性层,便于碳原子的扩散与渗入待处理齿轮表面。在完成一个复合催渗‑真空渗碳的循环渗碳周期后,通过反复执行多个复合催渗‑真空渗碳的循环渗碳周期,使得待处理齿轮表面生成碳浓度较高、厚度较大、表面强硬度较大的渗碳层。本申请涉及的重载齿轮表面渗碳层的循环渗碳处理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相对于传统气氛渗碳方法而言碳浓度更高、厚度更大、表面强硬度更大的渗碳层,满足重载齿轮的服役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9189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295162.1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用于熔凝技术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强化的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它要解决现有纳米粒子混粉的方式容易发生团聚,使其形核效应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强化复合粉末是由96wt.%~98wt.%金属基粉末为基体粉,4wt.%~2wt.%具有功能层的石墨烯材料作为掺杂相组成。所述的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的制备方法:将非金属纳米粒子加入到含有镍盐的混合溶液中,得到反应溶液,将氯化钯处理后的增强相加入到反应溶液中进行反应。本发明在合金粉中通过增强相的介质作用引入纳米颗粒,非金属纳米颗粒与合金粉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均匀分散在合金粉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