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向生长蓝宝石单晶用小角坩埚

    公开(公告)号:CN105088331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10530969.4

    申请日:2015-08-26

    Abstract: 一种C‑向生长蓝宝石单晶用小角坩埚,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长蓝宝石单晶的坩埚,它为了解决现有生长蓝宝石单晶用坩埚产生的W型界面以及蘑菇状界面引发的晶体开裂以及易形成多晶生长的问题。本发明小角坩埚包括坩埚壁和坩埚底,坩埚壁的厚度为8~12毫米,坩埚底呈锥形,坩埚底纵切面的锥角为145°~160°。本发明通过改善液面以及等温线的形状,避免了液面W型和蘑菇状带来的缺点,应用该小角坩埚最终生长出优质蓝宝石单晶,尺寸达到Φ(260‑300)×150‑200mm,晶体不开裂,完整性好,提高制备蓝宝石晶体的质量和完整性。

    一种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夹头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8417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1018855.8

    申请日:2015-12-29

    Inventor: 赵丽丽 吴立成

    Abstract: 一种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夹头及其使用方法,涉及一种石墨夹头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夹头与硅芯接触不均匀,从而导致接触点局部温度过高,发生靠壁或倒棒现象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改良西门子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夹头包括圆台部分4、环形凹槽5、圆状部分6和凸缘7,圆台部分4和圆柱部分6中心为连通孔;使用方法:一、将硅芯下端加工成与倒圆台孔1相同锥度的倒圆台形;二、将加工后的硅芯的倒圆台形一端插入到石墨夹头的倒圆台孔1中。本发明石墨夹头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提高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炉的运行稳定性,可避免发生靠壁或倒棒现象,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所需石墨材料少,成本低。

    一种C-向生长蓝宝石单晶用小角坩埚

    公开(公告)号:CN105088331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30969.4

    申请日:2015-08-26

    Abstract: 一种C-向生长蓝宝石单晶用小角坩埚,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长蓝宝石单晶的坩埚,它为了解决现有生长蓝宝石单晶用坩埚产生的W型界面以及蘑菇状界面引发的晶体开裂以及易形成多晶生长的问题。本发明小角坩埚包括坩埚壁和坩埚底,坩埚壁的厚度为8~12毫米,坩埚底呈锥形,坩埚底纵切面的锥角为145°~160°。本发明通过改善液面以及等温线的形状,避免了液面W型和蘑菇状带来的缺点,应用该小角坩埚最终生长出优质蓝宝石单晶,尺寸达到Φ(260-300)×150-200mm,晶体不开裂,完整性好,提高制备蓝宝石晶体的质量和完整性。

    一种氮化硅/氧化硅复合坩埚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03955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74632.2

    申请日:2014-03-03

    Inventor: 赵丽丽 吕铁铮

    Abstract: 一种氮化硅/氧化硅复合坩埚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坩埚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的底部的热导率高于侧壁的坩埚的生产造价高并且生产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氮化硅/氧化硅复合坩埚的制备方法:制浆、浇注、脱坯、高温烧结。本发明的氮化硅/氧化硅复合坩埚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和散热效率,极大改进了硅熔体的定向凝固效果,从而提高硅晶体生长的质量,可以降低晶体硅光伏发电的成本。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多晶硅定向凝固生长。

    基于CGSim软件模拟获取大尺寸黄铜矿类单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6407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37537.9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利用CGSim软件模拟获取大尺寸黄铜矿类单晶的方法,它涉及计算机模拟生长单晶的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的大尺寸黄铜矿类ABP2单晶生长的研究周期长﹑无法直接观察此类单晶生长及应力分布的问题。本方法:实际测量单晶生长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实际结构、材质和尺寸,根据实测结果利用CGSim模拟仿真平台建立二维旋转轴对称模型,通过校准验证获得稳定热场的模型;在该模型中设定晶体生长参数进行模拟生长,获得随着晶体高度变化晶体的热应力分布情况,利用平均热应力预测晶体生长状态,完成大尺寸黄铜矿类单晶的模拟生长。通过计算机模拟生长大尺寸的ABP2晶体,效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可用于黄铜矿类单晶的生长领域。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背板的红外散热涂料及散热光伏组件背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31701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525613.7

    申请日:2014-10-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背板的红外散热涂料及散热光伏组件背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散热涂料及光伏组件散热背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的现有的降低太阳能电池背板温度的金属导热层的耐侯性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红外散热涂料由碳材料、粘结剂和溶剂组成。制备散热光伏组件背板的方法:一、对已经封装好的光伏组件,或者组件半成品,清洁背板的散热区域;二、将碳材料、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浆料;三、将浆料涂于背板的散热区域;四、固化,得到散热光伏组件背板。本发明制备的涂覆了红外散热涂料的散热光伏组件背板与没有该红外散热涂料的组件相比,在工作状态时背板平均温度低3~4℃,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高1~1.8%。

    碳包覆生产微纳米级碳化物陶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943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78947.1

    申请日:2013-08-27

    Inventor: 赵丽丽

    Abstract: 碳包覆生产微纳米级碳化物陶瓷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碳热还原反应生成碳化物陶瓷的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碳化物陶瓷的生产方法反应温度高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碳化物陶瓷生产方法:一、氧化物原料与树脂充分混合,在醇类溶剂中球磨,烘干后压制固化成混合物;二、混合物置于炭化炉中加热反应,使树脂炭化分解,得到包覆碳的氧化物粉体;三、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固相碳化反应;四、将步骤三获得的碳化物粉末进行氧化处理;五、将步骤四获得的碳化物粉末酸洗处理后烘干得到微纳米级碳化物陶瓷。本发明生产微纳米级碳化物陶瓷的反应效率高,反应温度较低,得到的碳化物粉末尺度均匀可控。

    一种掺钬氟化钇钡晶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356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1023450.3

    申请日:2015-12-30

    Abstract: 一种掺钬氟化钇钡晶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晶体生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掺钬氟化钇钡晶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掺钬氟化钇钡晶体难以生长的问题。一、晶体生长原料的制备;二、晶体的生长;三、退火;四、后处理。本发明采用缓冷法和坩埚下降法结合的方式制备掺钬的氟化钇钡晶体,能有效避免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过大造成的晶体开裂问题,可得到大尺寸、高质量的完整晶体;并且该方法不需要籽晶,设备简单,整个生长过程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解决了氟化钇钡熔体流动性能差造成晶体生长困难、晶体中包裹气泡等不利因素。

    一种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夹头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84172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1018855.8

    申请日:2015-12-29

    Inventor: 赵丽丽 吴立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035

    Abstract: 一种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夹头及其使用方法,涉及一种石墨夹头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夹头与硅芯接触不均匀,从而导致接触点局部温度过高,发生靠壁或倒棒现象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改良西门子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夹头包括圆台部分4、环形凹槽5、圆状部分6和凸缘7,圆台部分4和圆柱部分6中心为连通孔;使用方法:一、将硅芯下端加工成与倒圆台孔1相同锥度的倒圆台形;二、将加工后的硅芯的倒圆台形一端插入到石墨夹头的倒圆台孔1中。本发明石墨夹头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提高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还原炉的运行稳定性,可避免发生靠壁或倒棒现象,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所需石墨材料少,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