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6854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75509.1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南京杰博宏镓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IPC: B01J10/00 , C01B13/34 , C01B21/06 , C01B31/30 , C01B6/00 , C01B9/02 , C01B9/08 , C01B35/04 , C01B1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难熔化合物粉末材料制备装置,该装置包括源金属熔化设置,雾化-反应炉,冷却设置和难熔化合物粉末收集分类设置。源金属通过熔化设置形成液流并进入雾化设置,熔融态金属雾化形成微小液滴与反应气体进行反应,使金属液滴转换为难熔化合物粉末,同时颗粒均匀器使得金属液滴连续反应形成多元难熔化合物晶粒;晶粒通过冷却、颗粒收集分类制成难熔的难熔化合物粉末材料。本装置是一集熔化、雾化、反应、合成、冷却、收集、分类一体化设备,利用该设备可制备得到纯度高、颗粒均匀的难熔化合物粉末材料,且本装置效率高,对环境影响小,适合在粉末冶金领域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185936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36766.0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P2002/72 , C01P2002/78 , C01P200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氨水插层、剥离二维晶体碳化钛纳米材料的方法,将二维晶体碳化钛材料加入到氨水中,利用高速剪切机进行插层、剥离,再经清洗、真空干燥后得到层间距增大的二维晶体碳化钛纳米材料。本发明的二维晶体碳化钛纳米材料层间距较大,可在一定程度克服碳化钛之间的团聚效应,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吸附等方面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116588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00028.0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北京光科博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35/58 , C04B35/56 , C04B35/10 , C04B35/563 , C04B35/626 , C01B35/04 , C01B31/30 , C01B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58071 , C01B35/04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4B35/10 , C04B35/5611 , C04B35/563 , C04B35/622 , C04B2235/3232 , C04B2235/3409 , C04B2235/401 , C04B2235/402 , C04B2235/404 , C04B2235/4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提供了一种自蔓延高温合成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反应室、调压器、真空泵、惰性气体存储瓶以及设置于反应室内的石墨舟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前述自蔓延高温合成装置的TiB2粉末、TiC粉末、TiB2‑Al2O3复合陶瓷粉末以及B4C粉末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法。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提供的自蔓延高温合成专用装置,结构简洁、生产效率高、结构稳定。提供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步骤简洁、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获得的TiB2粉末、TiC粉末、TiB2‑Al2O3复合陶瓷粉末以及B4C粉末各种理化性能优良,显著优于其他同类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449584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785489.8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1B31/30 , C04B35/56 , C04B35/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纳米碳化钒粉末的方法,属于陶瓷粉末制备技术领域。工艺过程为:(1)将钒源、碳源和辅助剂按照一定比例配成溶液;(2)将溶液加热,使溶液挥发、浓缩后分解,得到含有钒源和碳源前驱体粉末;(3)将前驱体粉末于700?1300℃温度范围内,在一定气氛下反应1?5小时。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产业化,得到的碳化钒粉末颗粒粒度小于50nm,分散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819446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143769.8
申请日:2016-03-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1B3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62 , C01P2006/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亚微米级碳化钛粉体材料的方法。首先将普通二氧化钛、酚醛树脂和甲醇按照摩尔比1:0.5~0.8:1.9~3.05在常温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在70~110℃下保温2~4小时,得到二氧化钛/酚醛树脂前驱体。将此前驱体置于高温炉中加热,在1300~1700℃、氩气气氛下,保温2~6小时,最终得到亚微米级(200nm~1μm)的碳化钛粉体。反应过程中,酚醛树脂热解生成高活性的无定形碳,包裹住二氧化钛粉体,形成球壳微观结构,极大程度地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本发明所选用的原料成本低廉,降低了工业生产碳化钛粉末的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短,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731457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96389.3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56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Abstract: 一种纯净单相三元碳化物Co3W3C的制备方法,属于硬质合金材料制备领域。以钴粉、钨粉、碳粉为原料进行配比,与不同直径硬质合金球、无水乙醇一起间歇球磨,然后冷压、进行化学反应,得到含纯净单相三元碳化物Co3W3C粉体坯体;再进行间歇球磨破碎,使用400~600目的网筛过筛可得到物相纯净、粒度均匀的Co3W3C粉体;装入模具,冷压成型,送入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中烧结,冷却至室温后可得到含单一物相的Co3W3C块体材料。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得产品均为纯净单项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554059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48419.4
申请日:2015-12-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P2002/72 , C01P2002/85 , C01P2002/88 , C01P2004/03 , C01P2004/04 , C01P2006/12 , C01P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表面积Fe3C纳米线填充N掺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该方法以三聚氰胺为碳源和氮源,氯化铁为催化剂和铁源,氯化锌为活化剂;机械混合均匀后,高温碳化分解,用稀盐酸除去碳纳米管表面的铁和锌化合物,获得Fe3C纳米线填充氮掺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价格低廉的原料,一步法制备高比表面积Fe3C纳米线填充氮掺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比表面积达到1500.21 m2·g-1;而且本发明工艺简单,适于工业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016345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43022.0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石墨烯二维层状碳化钛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原位热压固液反应制备Ti3AlC2粉末、化学液相反应制备二维碳化钛、真空煅烧后处理等步骤。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工艺参数稳定、过程可控、效率高、成本低,短时间、低压力下即得到了结晶度良好、纯度高的Ti3AlC2前驱物;从SEM照片中可以看到本发明制备的二维Ti3C2纳米片横向尺寸可达5~10微米,单层平均厚度约为10~20纳米,经煅烧处理后层间距明显增大,层片表面规整光滑。
-
公开(公告)号:CN105329893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701823.1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1B3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64
Abstract: 一种可燃气驱动多相前驱体爆轰制备碳化物纳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制备碳化物纳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装置为:设计内径80mm,总长度4m的可用于可燃气体、液体、粉尘等多相的、具有夹层结构、快速化学反应管道式爆轰装置,该装置由五部分组成爆轰激发装置、前驱体混合装置、爆轰波传播装置、辅助测试装置和环保处理装置;便于实现对气、液、固多相混合形成均匀多相前驱体,通过有效的控制温度、压力、爆速等性能参数实现对目标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高效制备;同时可以实现尾气零排放、绿色环保的特征。该装置及制备方法的优点:结构优化,功能性强,操作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廉,反应迅速,产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964437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188332.7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控制碳化钛渣生产过程炉底上涨的方法,当炉底上涨未超过反应炉的出渣口上限位置时,在熔化升温阶段,采用第一输入功率进行送电,第一输入功率为反应炉的额定功率的50~90%;在碳化还原阶段,降低输入功率至第二输入功率进行送电,第二输入功率为反应炉的额定功率的45~65%;在出炉排渣阶段,提高输入功率至第三输入功率进行送电,第三输入功率为反应炉的额定功率的75~95%,并控制出炉排渣后的炉底残渣量不超过反应炉的出渣口上限位置。当炉底上涨超过反应炉的出渣口上限位置时,进行化渣操作使炉底残渣量不超过反应炉的出渣口上限位置后进行生产。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还原过程中因碳化钛的沉积造成的炉底上涨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