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26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7639.1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离层参数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离层F2层最大高度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首次建立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电离层F2层最大高度预测模型,将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将神经网络等初始参数等作为决策变量,将给预测模型的精度作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优秀的全局搜索能力来进一步提升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本发明实现电离层F2层最大高度参数的可靠预测。从而可以获得一段时间内的电离层F2层最大高度的变化情况。为无线通信和空间天气监测等领域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信息,从而降低台风等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3253213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371251.0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雷达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频地波雷达电离层回波空间分布特性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搭建基于高频地波雷达的电离层回波录取系统;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幅度与相位误差校正。本发明由磁天线和鞭天线共同组成的准L型阵列作为高频地波雷达系统的接收天线阵列;为了提高雷达的测角精度,采用阵列校正中的特征结构算法对接收阵列的幅度相位误差进行补偿。本发明使用准L型阵列接收,采用切比雪夫窗函数对其进行幅度加权,旁瓣抑制可达到20dB,可在实际系统中使用,且该接收阵列结构并不复杂,适合工程实践;采用较为简单的特征结构法的运行时间短,方便快捷,对接收天线阵列进行通道补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雷达测角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48812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390813.2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和海洋与电离层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洋电离层探测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海洋电离层探测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构造海上目标探测目标函数,构造海洋‑电离层探测目标函数和构造目标‑海洋‑电离层兼容探测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系统时间、频率资源最优分配目标函数;确定时间资源管理,把整个事件分为若干个时间单元,每个时间单元长度为相对应模板长度;确定频率资源管理模式,包括目标探测采用单频或双频模式,海洋‑电离层探测采用扫频模式。本发明为创建目标‑海洋‑电离层兼容探测新体制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提供时间、频率资源管理技术和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60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86051.6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接收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系统,所述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接收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总控制子系统、天线开关控制器、接收机开关控制器以及显示控制子系统;总控制子系统、天线开关控制器以及接收机开关控制器的工作状态由以太网和显控平台连接,并显示在显控平台中;各个子系统通过网线与系统控制子系统连接,完成网络连接,建立与控制。本发明通过设计海洋信息‑电离层一体化探测系统的接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信号处理方法,结合磁天线特有的特性,实现电离层垂测和海洋信息的同步获取,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能够实时获得电离层的距离、多普勒频率以及空间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907428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320058.3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还原诱导法制备可重复利用的多孔SERS金属基底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为了解决现有SERS基底制备方法比较复杂,且制备的SERS基底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制备方法:一、获取氧化物金属材料前驱体;二、配制混合还原溶液:以水为溶剂,溶质包括NaBH4、NaOH和聚乙二醇4000;三、将氧化金属材料前驱体放入混合还原溶液中进行还原诱导多孔化处理。本发明通过NaBH4的还原性,使氧化金属快速与还原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去除氧组分,进而形成微纳米多孔结构。将制备的多孔金属应用于SERS,实现了单分子级别的高性能SERS增强以及多次重复利用,可靠且经济,有较高商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1917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03639.3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啸回波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频地波雷达海啸回波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将COMCOT引入到高频地波雷达对海啸进行探测,得到海啸的流速、流向、波幅特征,进一步得到真实海啸的高频地波雷达海啸回波。本发明将COMCOT引入高频地波雷达对于海啸的探测中来,实现了海啸的更为精确的仿真,得到了较为真实的高频地波雷达海啸回波信号,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能够得到海啸的流向、高度等;得到的高频地波雷达海啸回波信号贴近真实探测的海啸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60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0986051.6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接收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系统,所述海洋和电离层一体化探测接收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总控制子系统、天线开关控制器、接收机开关控制器以及显示控制子系统;总控制子系统、天线开关控制器以及接收机开关控制器的工作状态由以太网和显控平台连接,并显示在显控平台中;各个子系统通过网线与系统控制子系统连接,完成网络连接,建立与控制。本发明通过设计海洋信息‑电离层一体化探测系统的接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信号处理方法,结合磁天线特有的特性,实现电离层垂测和海洋信息的同步获取,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能够实时获得电离层的距离、多普勒频率以及空间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13122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203216.1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S13/88 , G06F18/214 , G06F18/2131 ,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99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N3/098 , G01S7/41 , G01S13/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雷达目标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权重决策融合行人步态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行人微多普勒雷达回波,对行人微多普勒雷达回波进行信号处理,对行人步态时频图进行多包络提取;将行人步态时频图多包络、行人步态时频图和行人微多普勒回波功率谱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数据对行人步态识别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进行自适应权重决策融合。本发明通过三个特征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决策融合,根据它们识别准确度动态地调整权重,从而降低单个特征分类器的误识别率,提高整个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8451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060360.5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频雷达电离层遥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重力波‑电离层扰动观测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该方法包括:建立高频地波雷达电离层回波多普勒数学模型;构建电离层回波获取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获取台风期间电离层回波信号;从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回波中提取电离层回波信号;利用获得的电离层回波信号构建电离层回波信号时间‑多普勒谱,确定重力波存在时间与距离门;从电离层回波信号时间‑多普勒谱中提取重力波周期及水平尺度参数,实现HFSWR重力波‑电离层扰动观测。本发明利用HFSWR对重力波及电离层扰动进行观测,提高高频地波超视
-
公开(公告)号:CN11433016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1618002.3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N3/08 , G01S13/88 , G06F111/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台风‑电离层扰动动力学模型建模方法,包括:同步实时获取台风‑电离层回波;根据所述台风‑电离层回波获取建立模型所需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台风中心位置、运动参数及台风轮廓,台风浪场和风场参数,电离层电子浓度、F2层临界频率、电离层多普勒频移、电离层高度参数;根据所述参数建立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台风‑电离层扰动n阶多变量受控的自回归模型CAR(n);根据所述自回归模型CAR(n)建立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台风‑电离层扰动动力学模型。本发明将促进台风‑电离层扰动动力学特征研究,无论是对于海洋自然灾害和近地空间环境实时监测,还是对于人们认识整个日地空间环境都具有积极的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