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流场控制的超声射流激励器

    公开(公告)号:CN118654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20326.X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流场控制的超声射流激励器,包括超声激励源、空腔和狭缝出口,其中,超声激励源使用超声波作为激励源,通过超声激励源产生方向性的超声压力波;所述空腔采用流线型设计结构,有效减少了结构突变造成的能量损失;所述空腔一端与所述超声激励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狭缝出口相连接,使得所述超声激励源、空腔、狭缝出口共同构成亥姆霍兹共振器;所述超声压力波在所述狭缝出口处,产生脉冲射流。本发明通过使用超声作为激励源,既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也有效解决了噪声污染问题,其产生的脉冲射流和方向性的超声压力波,能实现对流体的主动控制,结构紧凑小巧,方便安装,易于在不同环境和工况下使用,具有较强的应用范围。

    一种用于汽车风洞测力试验的浮动式模型限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6051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0640423.4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风洞测力试验的浮动式模型限位装置,包括设置有转轴的夹持装置,其中,夹持装置的顶部与试验车辆连接,夹持装置的底部连接有高度可变的浮动支撑机构,浮动支撑机构与六分力天平相连接,浮动支撑机构连接有处理器,浮动支撑机构将自身高度浮动距离数据输出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浮动支撑机构的高度浮动距离数据,对应换算出试验车辆受气动力影响而产生的姿态变化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并测量不同汽车模型在气动力作用下的真实姿态变化,并能提高试验模型限位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用户热需求的汽车空调送风调控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0164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415172.X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用户热需求的汽车空调送风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收集模块连接车辆内置传感器,以收集车内外数据,根据车内外数据获取人员服装热阻水平;基于人群热需求计算模块获取满足用户热需求的舒适设定温度和风速范围;根据车内人员数量和位置控制各个送风口的开闭以及调整相应风向;根据车内外温度、空调风量、风向以及用户的历史调温和调风动作获取反应用户个性热需求的舒适设定温度和风速调节参数;获取最终空调设定温度和送风参数,并通过执行模块对空调设备进行控制;对汽车空调的舒适设定温度和送风参数进行动态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空调调控的精确性等优点。

    一种基于用户热需求的汽车空调送风调控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0164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15172.X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用户热需求的汽车空调送风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收集模块连接车辆内置传感器,以收集车内外数据,根据车内外数据获取人员服装热阻水平;基于人群热需求计算模块获取满足用户热需求的舒适设定温度和风速范围;根据车内人员数量和位置控制各个送风口的开闭以及调整相应风向;根据车内外温度、空调风量、风向以及用户的历史调温和调风动作获取反应用户个性热需求的舒适设定温度和风速调节参数;获取最终空调设定温度和送风参数,并通过执行模块对空调设备进行控制;对汽车空调的舒适设定温度和送风参数进行动态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空调调控的精确性等优点。

    一种用于汽车风洞流场标定的移测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6045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40440.8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风洞流场标定的移测架装置,包括垂直支撑梁、夹持装置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探针或传感器,所述垂直支撑梁的底部与试验段地面连接,所述垂直支撑梁的顶部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驱动垂直支撑梁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以及用于驱动夹持装置发生垂直方向的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无振动的简易移测架装置,同时能够提高探头或传感器的位置精度和方向准确性。

    汽车风洞的水平抽吸系统及抽吸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08089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610023920.0

    申请日:2006-02-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万钢 庞加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风洞的水平抽吸系统及抽吸控制方法。水平抽吸系统,由风洞喷口、抽吸口密封、水平抽吸槽、抽吸气流管道、流量计、抽吸风机、差压传感器、PLC控制器和变频调速器组成,风洞喷口出口下方设有抽吸口,其前缘连接抽吸口密封,前缘的上、下端测压孔连接差压传感器;流量计一端联接抽吸口,另一端联接抽吸风机,抽吸风机联接变频调速器;变频调速器、差压传感器、流量计分别联接PLC控制器。本发明将被测气流通过本装置进入试验段的下游扩散段内,实验车辆前方形成风速剖面,选择不同抽吸口密封,调节抽吸口开度;标定压差-试验风速、流量-试验风速和转速-试验风速三条运行控制曲线,将测量实际抽吸流量和实际抽吸口前缘上、下表面压差与标定曲线数据比较,至所测值在允许范围内。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模拟均匀风速剖面,去除风洞边界层对汽车空气动力学实验的影响,同时克服了基础抽吸或切向射流等传统的边界层控制方法产生的试验段静压力梯度或者气流偏角等负面影响。

    一种基于超声射流的车辆湍流尾迹气动减阻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094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54283.X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射流的车辆湍流尾迹气动减阻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超声激励器(1)、车身(2)和射流喷口(3),所述超声激励器(1)安装在车身(2)上,通过射流喷口(3)喷出超声射流。将减阻装置安装到车辆的合适的位置启动之后,超声激励器(1)会通过射流喷口(3)产生一系列超声射流,超声射流会对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湍流尾迹产生控制效果,从而实现气动减阻。

    一种用于汽车风洞测试的扰流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3047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63980.1

    申请日:2024-06-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风洞测试的扰流器装置,该扰流器装置安装在汽车风洞测试装置中,汽车风洞测试装置包括车轮转动单元和移动带单元,车轮转动单元包括工作皮带和车轮转动单元腔室,工作皮带安装在车轮转动单元腔室一端,且工作皮带和车轮转动单元腔室之间具有缝隙,扰流器装置包括扰流器,扰流器安装在工作皮带和车轮转动单元腔室之间的缝隙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通过在车轮转动单元工作皮带和车轮转动单元腔室的缝隙之间安装扰流器,削弱了车轮转动单元的气动特征对附近流场造成的影响,减小了测试过程中的气动阻力误差;扰流器可选用条状板、毛刷或吹气管,适应了不同车轮转动单元转动速度和形状构造的需求等优点。

    一种管道流体主动减阻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022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75076.2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道流体主动减阻装置,包括:管道,其上开设射流缝道;脉冲激励器,用于对管道内的湍流流体产生扰动,其设置于管道,并覆盖于射流缝道,脉冲激励器和射流缝道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本发明可通过改变管道内流动状态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摩擦阻力,从而突破现有被动控制的瓶颈。

    汽车风洞的水平抽吸系统及抽吸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01034C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610023920.0

    申请日:2006-02-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万钢 庞加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风洞的水平抽吸系统及抽吸控制方法。水平抽吸系统由风洞喷口、抽吸口密封、水平抽吸槽、抽吸气流管道、流量计、抽吸风机、差压传感器、PLC控制器和变频调速器组成。被测气流通过本装置进入试验段的下游扩散段内,实验车辆前方形成风速剖面,调节抽吸口开度;标定压差-试验风速、流量-试验风速和转速-试验风速三条运行控制曲线,将测量实际抽吸流量和实际抽吸口前缘上、下表面压差与标定曲线数据比较,至所测值在允许范围内。本发明有效地模拟均匀风速剖面,去除风洞边界层对汽车空气动力学实验的影响,克服传统边界层控制方法产生的试验段静压力梯度或者气流偏角等负面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