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类脑计算的仿生动态纳流离子器件及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75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200765.5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类脑计算的仿生动态纳流离子器件及调控方法,所述的仿生动态纳流离子器件包括纳米尺度的纳流通道和柔性支撑层;所述的纳流通道可以动态弯曲并通道内表面具有分布动态可调的电荷。所述的仿生动态纳流离子器件可以通过施加应力、脉冲电压强度、脉冲电压数量、正负脉冲电压对仿生纳流离子器件电流、电容及电导调控,实现对信息的调控、记忆及存储。所述的仿生纳流离子器件在电压脉冲作用下具有正电压电导的读写与负电压电导擦除能力。本发明所述的仿生纳流离子器件在类脑计算过程中具有高度可塑性、高度并行处理、自适应学习、超低能耗等优点。

    一种制备Cas12a蛋白的合成生物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00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641074.8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任磊 陈昊湘 王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Cas12a蛋白的合成生物学方法。本发明通过表达冰晶核蛋白(INP)‑SpyCatcher和SpyTag‑Cas12a融合蛋白,利用SpyCatcher和SpyTag的蛋白自组装特性,实现基于INP的Cas12a表面展示。BL21/Cas12a可以与crRNA组成正常的CRISPR‑Cas12a系统,并进行靶核酸序列的识别及单链DNA的反式切割。本发明只需细菌常规培养、诱导和离心便可进行Cas12a的相关应用,因此,本发明为CRISPR相关蛋白的生产提供了一种便捷易用、绿色经济的方法。

    一种用于细菌一体化分离与多靶标检测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98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21852.4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任磊 王苗 焦正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细菌一体化分离和多靶标检测的装置及检测方法。所述装置可经化学气相沉积(CVD)在多层环形平台上制备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VACNT),并通过层层自组装(layer by layer,lbl)等方法进行修饰,使其表面结合上特异性的适配体。在器件顶部注射液样后,第一层环形VACNT能够分离细菌,其他层VACNT可以特异性捕获细菌分泌物,并通过拉曼增强标签法实现对细菌的特异性检测。本发明设计的多级环形碳纳米管阵列器件充分利用了VACNT的形貌优势,能够集细菌的分离与检测于一体,并首次提出VACNT的拉曼增强标签‑适配体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特定细菌时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一种高效促伤口愈合的抗菌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8684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452302.7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促伤口愈合的抗菌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感染伤口的治疗。所述的伤口敷料由季铵盐和苯硼酸修饰后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PPDB)与聚乙烯醇(PVA)以及小分子肽修饰的多巴胺纳米颗粒混合制备而成。所述聚合物PPDB携带的苯硼酸基团可以通过与PVA上携带的多羟基结构形成动态硼酸酯键,形成具备自愈合性能的动态交联水凝胶。同时,所述聚合物PPDB上携带的季铵盐基团,能够有效杀伤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述MP196@PDA能够提供近红外光响应的光热杀菌功能,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本发明的开发的一种高效促伤口愈合的抗菌水凝胶伤口敷料,能够通过联合光热杀菌效应和阳离子杀菌效应,在无抗生素的条件下对细菌感染性伤口进行治疗。

    一种基于动电效应的流体复合孔道能源转化系统及转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3713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198778.8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电效应的流体复合孔道能源转化系统及转化方法,系统包括复合孔道材料、水基溶液和电极;所述复合孔道材料包括孔道材料和功能性液体,所述功能性液体浸润所述孔道材料,所述功能性液体和所述水基溶液不混溶;所述电极设于所述复合孔道材料两侧并浸入所述水基溶液;所述水基溶液在一压力驱动下通过复合孔道材料并产生电位差,通过两侧的电极进行收集以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与传统孔道材料对比,形成的液‑液界面对流动电位具有提升作用,并可降低发电的工作压强,最终达到动电能源转化效率增强的效果。

    一种基于动电效应的流体复合孔道能源转化系统及转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371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198778.8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电效应的流体复合孔道能源转化系统及转化方法,系统包括复合孔道材料、水基溶液和电极;所述复合孔道材料包括孔道材料和功能性液体,所述功能性液体浸润所述孔道材料,所述功能性液体和所述水基溶液不混溶;所述电极设于所述复合孔道材料两侧并浸入所述水基溶液;所述水基溶液在一压力驱动下通过复合孔道材料并产生电位差,通过两侧的电极进行收集以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与传统孔道材料对比,形成的液‑液界面对流动电位具有提升作用,并可降低发电的工作压强,最终达到动电能源转化效率增强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