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84665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610335374.8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异鼠李素与环糊精复配液及其应用,该复配液为异鼠李素与环糊精的二元复配液,其中,异鼠李素的浓度均为1×10‑5mol•L‑1,环糊精为2‑羟丙基‑β‑环糊精,环糊精与异鼠李素的质量浓度比为100~800:1。本发明利用异鼠李素‑环糊精二元体系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水溶液中的铜离子,操作简单,快捷,对铜离子的识别能力强,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小,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大,检测限低。与单独使用异鼠李素相比,环糊精能显著增强异鼠李素的荧光强度,异鼠李素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异鼠李素‑环糊精二元体系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不大,稳定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749344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710097599.9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黄酮类‑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穗花杉双黄酮为配体,铜离子为中心离子,经反应得到穗花杉双黄酮‑铜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本发明研究了穗花杉双黄酮‑铜配合物的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MTT法表明穗花杉双黄酮‑铜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活性强于穗花杉双黄酮;邻苯三酚自氧化法、ABTS法均表明穗花杉双黄酮‑铜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穗花杉双黄酮本身。双黄酮类‑铜配合物的形成,提高了穗花杉双黄酮抗肿瘤、抗氧化活性,有望用于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440694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410677667.5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测定F‑的应用及其一种利用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对氟离子(F‑)的测定方法,属光分析检测技术领域。一种利用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对F‑的测定方法,其步骤如下:(1)制作标准曲线:在待测溶液F‑的浓度范围内配置至少5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在这至少5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中加入浓度相同的槲皮素溶液,确定荧光强度与F‑的浓度的定量关系;(2)将槲皮素加入到待测F‑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配置成与步骤(1)槲皮素浓度相同的溶液,记录溶液的荧光强度;(3)根据定量关系确定待测溶液F‑的浓度。本发明的测定过程具有简单、灵敏、准确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78466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335374.8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异鼠李素与环糊精复配液及其应用,该复配液为异鼠李素与环糊精的二元复配液,其中,异鼠李素的浓度均为1×10?5mol?L?1,环糊精为2?羟丙基?β?环糊精,环糊精与异鼠李素的质量浓度比为100~800:1。本发明利用异鼠李素?环糊精二元体系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水溶液中的铜离子,操作简单,快捷,对铜离子的识别能力强,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小,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大,检测限低。与单独使用异鼠李素相比,环糊精能显著增强异鼠李素的荧光强度,异鼠李素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异鼠李素?环糊精二元体系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不大,稳定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961673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64149.2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13/53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13/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吡啶脱氢枞胺希夫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脱氢枞胺基化合物。(7-异丙基-1,4a-二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1-亚甲基)-(4’-甲基-[2,2’]-联吡啶基-4-亚甲基)-胺,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1)4,4’-二甲基-2,2’-联吡啶和二氧化硒在1,4-二氧六环介质下反应24-48h得4-甲基-2,2’-联吡啶-4’-甲醛,(2)4-甲基-2,2’-联吡啶-4’-甲醛与脱氢枞胺在甲醇或乙腈介质下发生反应得到本发明的化合物。制备方法易操作,实验中所需物品毒性小,结合天然产物,富有创新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359886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77027.4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测定CH3COO-的应用和一种利用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对醋酸根离子(CH3COO-)的测定方法,属光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其步骤如下:(1)制作标准曲线:在待测溶液CH3COO-的浓度范围内配置至少5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在这至少5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中加入浓度相同的槲皮素溶液,确定荧光强度与CH3COO-的浓度的定量关系;(2)将槲皮素加入到待测CH3COO-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配置成与步骤(1)槲皮素浓度相同的溶液,记录溶液的荧光强度;(3)根据定量关系确定待测溶液CH3COO-的浓度。本发明的测定过程具有简单、灵敏、准确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62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25094.8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311/1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和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6‑偶氮苯基香豆素‑3‑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利用5‑偶氮苯基水杨醛与丙二酸二乙酯发生克莱森酯缩合反应制得6‑偶氮苯基香豆素‑3‑甲酸乙酯,然后由6‑偶氮苯基香豆素‑3‑甲酸乙酯与卤代苄胺或胺代烷基吡啶经胺解反应制得6‑偶氮苯基香豆素‑3‑甲酰胺化合物。本发明拓展了酰胺类香豆素化合物的种类,为研究香豆素酰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该类化合物对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且毒性较小,为抗癌药物的发展提供的新思路。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所需物品毒性小,结合了天然产物,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20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58840.1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D‑A型BODIPY小分子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采用meso位为强吸电子基三氟甲基(‑CF3)的BODIPY母体分别与4‑二苯胺基苯甲醛和9‑丁基‑9H‑咔唑‑3‑甲醛在对甲苯磺酸和哌啶催化作用下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得到化合物CF3‑BODIPY‑1和CF3‑BODIPY‑2。在BODIPY母体上引入二苯胺基苯乙烯基或咔唑基团,不仅可以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调节能隙,进一步扩宽光谱吸收范围,使其移动到近红外区,还可以增加其光捕获效率,CF3‑BODIPY‑1和CF3‑BODIPY‑2均显示出窄带能隙,有利于提高器件光电转换性能。本发明不仅反应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成本低;将其作为活性层电子受体材料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光电转化效率分别达到9.89%和13.07%,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04516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94820.X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9K11/06 , C09K11/07 , C09K11/02 , C08J3/075 , C08F220/0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学活性的芦丁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发光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过硫酸物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酸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共聚得到水凝胶,干燥后,将水凝胶浸入到芦丁溶液中,充分溶胀、吸附芦丁,从而得到芦丁水凝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成本低。使得芦丁与水凝胶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芦丁水凝胶,实现了芦丁与空气的隔离,解决了芦丁易被氧化的问题。且得到的芦丁水凝胶具备光学活性,可用于光学智能材料制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991336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711216129.6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4/08 , C02F1/48 , C02F9/1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传感的快速同时检测、分离Pb2+和Cu2+的方法,包括:1)制备槲皮素包覆磁性Fe3O4纳米颗粒;2)做出△T2‑Pb2+和Cu2+浓度的标准曲线;3)利用槲皮素包覆磁性Fe3O4纳米颗粒(QMNPs)结合Pb2+和Cu2+的性质,测定出△T2,依据△T2‑Pb2+和Cu2+浓度的标准曲线,计算出Pb2+和Cu2+的浓度;4)在磁场作用下,利用磁性吸附法吸附结合Pb2+和Cu2+的槲皮素包覆磁性Fe3O4纳米颗粒,实现去除Pb2+和Cu2+。本发明是基于QMNPs体系与Pb2+或Cu2+进行配位,在外界磁场作用下发生聚集和沉淀,因此能同时对水中的Pb2+和Cu2+进行检测和去除,可成功地应用于水、尿样品,并且有回收率高,吸附能力强,无潜在的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