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0797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1514123.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PCB用铜箔表面涂覆硅烷偶联剂的工艺通过对涂覆在PCB用铜箔表面偶联剂层的热处理,使其形成与金属表面化学结合的内层和附着的物理吸附的外层,再利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对其进行洗涤,洗去多余的物理吸附的偶联剂。在热处理和洗涤二道工序过程中,用AFM‑IR检测偶联剂在粗糙面上的空间立体分布,用XPS检测金属表面硅含量的变化,使得铜箔表面的偶联剂用量适当而又分布均匀,避免了在PCB板材界面局部区域堆砌大量的高介电常数的硅羟基化合物,有利于提高PCB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介电性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0016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13671.4
申请日:2021-12-10
IPC: G01Q60/24 , G01N21/3563 , G01N1/30 , G01N1/34 , G01N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在AFM‑IR监测下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剂去除铜箔表面痕量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杂质去除效率高的优点。通过具有超高灵敏度的AFM‑IR检测技术对洗涤前后高频高速印刷电路板(PCB)用铜箔表面吸附杂质的相对含量进行表征,本发明可去除铜箔表面约95%的有机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182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13602.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23G1/10 , C23G1/20 , G01Q60/24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碳酸钠/柠檬酸水溶液去除PCB用铜箔表面痕量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去除大部分杂质,而且避免了用有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的显著优点。利用检测灵敏度超高的原子力显微成像红外光谱(AFM‑IR)技术对洗涤前后用铜箔表面吸附的杂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去除铜箔表面80%以上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05385056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511008566.X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杀菌塑料,该生物杀菌塑料通过下述制备方法制得:将生物活性抗菌分子溶于水中,配制成混合溶液体系,向该体系中加入聚合物纳米粒子,混合均匀后抽干,并将其放入模具中,室温条件下压制,即制得生物杀菌塑料。优点为本发明通过以聚合物纳米粒子为载体,在室温条件下(0~40℃)复合天然生物活性抗菌分子,从而制得一种生物杀菌塑料,该塑料具备良好的杀菌活性、缓释特性、不易造成环境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无害;同时,其制备方法简单、环保,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生物抗菌分子体系及各种高分子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5385056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1008566.X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杀菌塑料,该生物杀菌塑料通过下述制备方法制得:将生物活性抗菌分子溶于水中,配制成混合溶液体系,向该体系中加入聚合物纳米粒子,混合均匀后抽干,并将其放入模具中,室温条件下压制,即制得生物杀菌塑料。优点为本发明通过以聚合物纳米粒子为载体,在室温条件下(0~40℃)复合天然生物活性抗菌分子,从而制得一种生物杀菌塑料,该塑料具备良好的杀菌活性、缓释特性、不易造成环境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无害;同时,其制备方法简单、环保,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生物抗菌分子体系及各种高分子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418226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1513602.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23G1/10 , C23G1/20 , G01Q60/24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碳酸钠/柠檬酸水溶液去除PCB用铜箔表面痕量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去除大部分杂质,而且避免了用有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的显著优点。利用检测灵敏度超高的原子力显微成像红外光谱(AFM‑IR)技术对洗涤前后用铜箔表面吸附的杂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去除铜箔表面80%以上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80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514122.9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35 , G01N21/3563 , G01Q60/24 , G01N1/28 , G01N1/44
Abstract: 一种检测摩擦取向前后液晶显示面板中聚酰亚胺取向剂涂层表面分子链取向结构变化的AFM‑IR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对摩擦力作用下PI分子链中官能团的空间取向结构进行定性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快速、准确地表征摩擦取向前后PI涂层表面分子链的取向结构变化;AFM‑I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可达10nm以下,可从纳米尺度上检测PI涂层表面摩擦取向程度,通过比较摩擦取向前后红外强度的变化程度,判断PI分子链的取向排列的各向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0641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1514907.6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高频高速PCB板中玻璃材料表面硅烷偶联剂的处理工艺。对涂覆有硅烷偶联剂的玻璃材料先进行热处理,使其形成与玻璃表面化学结合、分子间交联的内层,其厚度为1nm;附着在外面的是大约7~8nm厚物理吸附层,然后再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对其进行洗涤,除去表面过多的物理吸附的偶联剂,在热重分析仪监控下,对玻璃材料表面硅烷偶联剂吸附量和结合状态进行调控,使得交联的化学吸附层外面物理附着层厚度降至2.5~3.5nm,既保留了适当数量的未反应的官能团,有利于后加工时与树脂层形成互穿网络;又去除了附着的过量的硅羟基结构,以避免加热时生成水分子。从而保持了优良的界面介电特性和耐候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80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14122.9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35 , G01N21/3563 , G01Q60/24 , G01N1/28 , G01N1/44
Abstract: 一种检测摩擦取向前后液晶显示面板中聚酰亚胺取向剂涂层表面分子链取向结构变化的AFM‑IR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对摩擦力作用下PI分子链中官能团的空间取向结构进行定性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快速、准确地表征摩擦取向前后PI涂层表面分子链的取向结构变化;AFM‑I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可达10nm以下,可从纳米尺度上检测PI涂层表面摩擦取向程度,通过比较摩擦取向前后红外强度的变化程度,判断PI分子链的取向排列的各向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97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514123.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PCB用铜箔表面涂覆硅烷偶联剂的工艺通过对涂覆在PCB用铜箔表面偶联剂层的热处理,使其形成与金属表面化学结合的内层和附着的物理吸附的外层,再利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对其进行洗涤,洗去多余的物理吸附的偶联剂。在热处理和洗涤二道工序过程中,用AFM‑IR检测偶联剂在粗糙面上的空间立体分布,用XPS检测金属表面硅含量的变化,使得铜箔表面的偶联剂用量适当而又分布均匀,避免了在PCB板材界面局部区域堆砌大量的高介电常数的硅羟基化合物,有利于提高PCB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介电性质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