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甜叶菊定向杂交制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1682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047263.6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叶菊定向杂交制作方法,属于经济作物制种领域。该方法包括父母本植株的隔离种植、花粉的采集保存、授粉液的配制、液体喷雾或液体滴注授粉和甜叶菊种子的收集。依照本发明的甜叶菊定向杂交制种方法,可提高杂交结实率、保障杂交种子纯度和提高种子收获率。

    一种甜叶菊青贮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58938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356617.1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叶菊青贮方法,属于作物收贮领域。该方法将甜叶菊叶片、茎秆和根收获后,切0.2-5.0cm段或粉碎至0.1-3.0cm3大小或直接使用,喷洒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液,混匀,制作青贮备料,将青贮备料压块或卷裹后裹包密封保存或直接压实保存于窖、池、瓶等密封容器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甜叶菊收贮方法,有效替代现有干燥保存方法,实现甜叶菊收贮、提取等环节的清洁生产,促进甜叶菊规模化种植及各部位有用化合物的开发利用。

    利用茶籽稳定可控工厂化生产优质茶叶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28333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89251.4

    申请日:2013-0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茶籽稳定可控工厂化生产优质茶叶的工艺。以茶树种子为材料,在植株培养车间和品质促成车间内,通过对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对茶树种苗的生长及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等化学组分进行调控,然后在采摘加工车间内采摘后迅速加工,实现优质茶制品的工厂化生产。本发明建立了一种以茶树种子作为起始材料直接生产茶制品的生产工艺,缩短了优质茶制品生产时间,实现了茶籽在茶制品生产中的应用,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方式对依赖自然环境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摆脱了茶叶生产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实现了对茶制品品质的定向调控,解决了手工采摘人力制约的难题,实现了优质茶制品的工厂化连续生产和稳定供应。

    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二化螟进行选择性诱杀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051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611414.X

    申请日:2010-12-28

    Abstract: 一种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二化螟进行选择性诱杀的方法,该方法所述的单色LED发光器发出395-410nm的光波。本发明通过研究不同波段光谱对二化螟的趋性,获得对该昆虫吸引最强的光波在395-410nm。通过该方法利用发出395-410nm单色光的LED发光器作为光源,特异性地诱集水稻二化螟,避免了现有诱虫灯对各类昆虫都具有“广谱”吸引性的缺点,保护了稻田天敌种群,可推广用于稻田二化螟的监测和防治。

    一种甜叶菊叶片品质育种亲本选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913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571121.1

    申请日:2021-05-25

    Inventor: 罗庆云 吴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叶菊品质育种亲本选配方法,属于作物品质育种领域。该方法包括育种材料叶片所含化合物的检测及定性和定量信息提取、基于目标化合物含量改良方向的育种材料利用潜力评估,建立了一种可计算的、更精准的甜叶菊叶片品质育种亲本选配方法。依照本发明的甜叶菊品质育种亲本精准选配策略,可提高甜叶菊品质育种效率。

    一种甜叶菊定向杂交制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1682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810047263.6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叶菊定向杂交制作方法,属于经济作物制种领域。该方法包括父母本植株的隔离种植、花粉的采集保存、授粉液的配制、液体喷雾或液体滴注授粉和甜叶菊种子的收集。依照本发明的甜叶菊定向杂交制种方法,可提高杂交结实率、保障杂交种子纯度和提高种子收获率。

    一种获取甜叶菊无菌外植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6534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510780388.6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甜叶菊无菌外植体的方法。以甜叶菊植株、枝条、根蔸或根为获取外植体的初始材料,将初始材料进行培养,获取萌蘖、分生幼苗、新生腋芽、枝条或主茎的新生顶端作为组织培养用的无菌外植体,这些外植体经表面消毒后即可接种利用。如果需要扩大无菌外植体数量,可进一步繁殖后再作为外植体接种利用。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为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的甜叶菊材料快繁、种质保存、生物技术操作等提供适宜的无菌外植体材料,该方法操作简便、所获外植体组培污染率低、大幅度地提高甜叶菊组培成功率。

    一种获取甜叶菊无菌外植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6534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780388.6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甜叶菊无菌外植体的方法。以甜叶菊植株、枝条、根蔸或根为获取外植体的初始材料,将初始材料进行培养,获取萌蘖、分生幼苗、新生腋芽、枝条或主茎的新生顶端作为组织培养用的无菌外植体,这些外植体经表面消毒后即可接种利用。如果需要扩大无菌外植体数量,可进一步繁殖后再作为外植体接种利用。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为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的甜叶菊材料快繁、种质保存、生物技术操作等提供适宜的无菌外植体材料,该方法操作简便、所获外植体组培污染率低、大幅度地提高甜叶菊组培成功率。

    一种利用滩涂野生大豆改良栽培大豆耐氯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2064A

    公开(公告)日:2011-03-02

    申请号:CN201010503413.3

    申请日:2010-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滩涂野生大豆改良栽培大豆耐氯性的方法。该利用滩涂野生大豆改良栽培大豆耐氯性的方法包括采用栽培大豆品种与野生大豆种群进行双列杂交,收杂交F1代种子,之后连续几年大田种植收至F4代,F1至F4代的幼苗经过浓度逐渐递增的盐处理,存活下来的大豆幼苗脱盐培养至成熟、结荚,再与优良栽培大豆品种进行回交转育。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少,操作简单,经多次反复试验,杂交和耐氯性逐代筛选的杂交后代的果荚和种子外观、株高、分枝数等农艺性状都基本介于双亲之间,耐氯性超双亲或较其母本栽培大豆品种有明显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