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醚醚酮-氮化硅复合纳米生物涂层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92495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0966982.3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骨科和牙科植入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醚醚酮‑氮化硅复合纳米生物涂层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壳聚糖溶于醋酸溶液中,配置壳聚糖醋酸溶液,之后在所述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加入聚醚醚酮,脱泡后,制备浆料;在基底表面旋涂或喷涂浆料,干燥后,进行烧结处理,获得多孔聚醚醚酮涂层;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所述多孔聚醚醚酮涂层上制备Si3N4涂层,制得所述聚醚醚酮‑氮化硅复合纳米生物涂层。本发明最终得到的涂层不仅具备精细的纳米结构,力学性能和生物性能上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一种用于胰肠吻合术的胰管引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87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08500.6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胰肠吻合术的胰管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引流管的一端置于主胰管,第一引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肠内,通过第一引流管连通胰管和空肠,以创建一个“人工瘘管”,使胰液能通畅地进入空肠,从而降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管由若干个第一管节依次首尾拼接组成,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之间通过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连接件连接,第一引流管在置于患者体内一段时间后,连接件发生降解,使得第一引流管被分解形成若干个第一管节,进而使得第一管节能够通过空肠将其排出体外,实现第一引流管的“自动拔管”。

    一种三自由度微振动抑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9725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230242.9

    申请日:2016-04-14

    Abstract: 一种三自由度微振动抑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振动隔离与抑制装置,解决现有主被动复合隔振机构存在的结构复杂、控制方式繁琐的问题。本发明的三自由度微振动抑制平台,包括基础平台、负载平台、完全相同的三套单自由度主被动复合隔振组件以及控制器,每套单自由度主被动复合隔振组件上下两端分别与负载平台和基础平台连接。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计算逻辑轴位移信号、计算逻辑轴控制信号、计算物理轴实时控制信号和传递步骤。本发明结构简单,刚度可调,能够对X轴、Y轴的转动方向及Z轴的平动方向三自由度微振动进行抑制和隔离,能够适合不同的场合,可以有效的衰减不同频段的微振动,为微振动环境下的精密加工与测量设备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种Stewart主动平台和基于Stewart主动平台的振动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4165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22196.5

    申请日:2015-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tewart主动平台和振动抑制方法,Stewart主动平台包括负载平台、基础平台、控制器、加速度传感器及压电单腿结构,每个压电单腿结构均包括上柔性铰链、力传感器、压电致动器和下柔性铰链;力传感器、压电致动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控制器得到反馈控制信号;2)控制器得到前馈控制信号;3)控制器获得前馈与反馈复合控制电压;4)将复合控制电压输给压电致动器,压电执行器施加作用力在负载平台上。本方法采用的控制算法利用PI力反馈算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固有频率及振动共振峰,而且利用高效计算的RLS自适应算法高效迭代寻求最优权值,从而降低负载平台的振动。

    一种Qβ-2aa噬菌体病毒样颗粒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1921733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010028904.7

    申请日:2010-01-05

    Abstract: 一种Qβ-2aa噬菌体病毒样颗粒蛋白,按如下方法制备:步骤1)将Qβ噬菌体CP蛋白基因终止密码子由TGA突变为强终止密码子TAA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得到编码CP蛋白质粒pETQβ-CP;步骤2)在Qβ噬菌体CP延伸蛋白基因中编码免疫优势决定区位置,即Qβ噬菌体CP延伸蛋白基因第72位至73位密码子间,插入编码赖氨酸和亮氨酸的核苷酸AAGCTT,并将CP蛋白基因终止密码子由TGA突变为GGA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得到编码A1蛋白质粒pGEXQβ-A1;步骤3)突变后编码Qβ噬菌体CP蛋白质粒与A1蛋白质粒共同转化大肠杆菌,诱导后表达得到病毒样颗粒蛋白Qβ-2aa。使用异双功能交联剂将短肽抗原耦联至Qβ-2aa噬菌体病毒样颗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