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8456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911035467.9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是在车辆后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被分割的后地板侧梁(20),所述后地板侧梁(20)包括:铁制的后地板侧梁前部(82),构成所述后地板侧梁的前部;压铸制的后地板侧梁后部(84),构成所述后地板侧梁的后部;及结合部(45),在车辆侧视下设置于从门槛后部(19)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到后悬架构件的安装部(36)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之间,将所述后地板侧梁前部(82)与所述后地板侧梁后部(84)互相结合,所述门槛后部(19)在门槛(18)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门槛(18)在车辆侧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车辆用电池搭载地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78962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0468833.3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对于电池组的搭载量的自由度较高的车辆用电池搭载地板结构。本发明的车辆用电池搭载地板结构(10)具备:底板部件(14),其通过使多个具有平板部(22)和分隔部(26)的单元部件(20)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且使相互对置的接合部(24)彼此接合而被构成,其中,所述平板部(2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朝向车身前方侧的端部以及朝向车身后方侧的端部上形成有接合部(24),所述分隔部(26)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直立设置在平板部(22)的上表面上;侧板部件(16),其被设置于底板部件(14)的上表面上、且别设置于分隔部(2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并且通过其与分隔部(26)而形成对电池组进行收纳的区域(E)。

    车身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21812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1019438.9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一种车身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脊部。所述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线性膨胀系数并且设置有被接合部。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超过所述第一线性膨胀系数的第二线性膨胀系数并且在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外边缘部处设置有多个接合部,并且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被接合部。所述脊部形成在所述外边缘部中以在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表面相交的平面相交方向上突出,并且从所述接合部中的一个至所述接合部中的另一个连续。

    接合构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9453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11476361.8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构造,所述接合构造是利用机械嵌接将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接合的接合构造,其中,通过使基于机械嵌接的铆接部排列形成多个,从而形成呈长条状地延伸的接合区域,所述多个铆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从与所述多个铆接部中的其它铆接部相反的面板侧铆接。

    车辆、信息处理装置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21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110522126.5

    申请日:2021-05-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轻因外部光线的射入而导致车辆内的乘员的难以观看性的车辆、信息处理装置以及方法。所述车辆具备:多个调光玻璃,其被用于多个车窗;传感器,其取得预定的位置处的外部光线的射入状况;控制部。控制部执行如下动作,即,根据外部光线的射入状况来确定多个调光玻璃中的成为控制对象的第一调光玻璃,并对第一调光玻璃的遮光性进行控制。控制部如下进行控制,即,在外部光线的射入状况满足表示车辆内的乘员感到了眩光的第一条件的情况下,使第一调光玻璃成为遮光状态,在外部光线的射入状况满足表示车辆内的乘员不会感到眩光的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解除第一调光玻璃的遮光状态。

    车辆
    10.
    发明公开
    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88550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221133.7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辆具备:具有底部(200b)的车身;包括主体部(11)的蓄电装置(10),该主体部(11)具有前壁部(11f)、后壁部(11r)及下表面(11b);以及在从底部(200b)向下方侧离开的位置具有前端部的整流板(20),在主体部(11)的下表面(11b)侧设置有突出部,在蓄电装置(10)固定于车身(200)的固定状态下,下表面(11b)位于比底部(200b)靠下方的位置,整流板(20)设置成能够在前端部接近蓄电装置(10)的状态和远离蓄电装置的状态之间转动,在固定状态下,通过突出部与整流板(20)抵接,由此整流板(20)维持覆盖前壁部(11f)和后壁部(11r)中的至少一方的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