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32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32998.5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江燕 , 黄琳 , 邓保顺 , 张明 , 白青松 , 何磊 , 贾文璟 , 蔡玉军 , 毛萌 , 闻克宇 , 张涛 , 于世平 , 侯卫华 , 马强 , 李峥 , 刘婧睿 , 王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富集区孤岛式铁路建筑群近零碳供能系统及其方法。本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与乙二醇‑水板式换热器一侧组成循环,高温直供水箱和低温水箱与乙二醇‑水板式换热器另一侧组成循环;高温直供水箱与水‑水板式换热器一侧组成循环,用户与水‑水板式换热器另一侧组成循环;太阳能光伏发电面板的光伏背板余热回收单元通过风管接入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与高温直供水箱和低温水箱组成循环;高温直供水箱和低温水箱与水源热泵的蒸发器组成循环,用户与水源热泵的冷凝器组成循环。本系统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采用多种模式运行,有效控制排放污染,降低耗电,能量供应平稳,能效更高,可实现铁路站区建筑群近零碳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676577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1710010241.8
申请日:2017-01-0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出入口无组织进风控制装置。设有安全门系统形式的地铁车站由于活塞风的存在,会造成地铁出入口和连接出入口站厅段的温度较低,不能满足热舒适度,甚至会引起管道的冻结及设备的安全。本发明安装在地铁出入口的走道顶棚内,包括并排连接的A、B两大部分;A部分壳体及内部的风机和加热盘管,壳体底部设置有条形出风口;B部分包括壳体以及保温风屏障,保温风屏障上均匀设置有洞口,洞口后方固定有单向开启的矩形转动块。本发明完全利用列车进站、离站形成活塞风的特点,冬季提高地铁车站温度和热舒适度,夏季能有效阻止列车进站出站时引起的无组织进风,进而降低空调负荷,大大节省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79134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33255.X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D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D27/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干燥寒冷地区的双能源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送风风井通过风道接入蒸发冷却机组和直膨机组,蒸发冷却机组通过风道接入送风风机再通过风道接入站厅及站台内的送风风管,直膨机组通过风道接入站厅及站台内的送风风管;站厅及站台排风兼排烟管和上下行线轨行区的排风兼排烟管通过风道接入排风兼排烟风机,排风兼排烟风机通过风道接入蒸发冷却机组和排风风井;各路风道均设置有电动风阀。该系统不但夏季及过渡季节,能最大限度利用当地气候特点,达到节能目的,并且冬季能主动和被动的有效利用列车产生的废热,很好的解决严寒地区冬季车站温度过低、环境不达标、系统运行能耗高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494453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84357.7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K11/00 , F24H3/0429 , H05B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列车高压热风枪辅助红外线辐射加热除冰装置。当高速列车在室外运行时,高速列车裸露在外的转向架部分,包括其侧面以及底面,都极易发生结冰积雪的情况。本发明包括三角支撑架、铝制聚光罩、钨丝灯管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铝制聚光罩安装于三角支撑架顶端,铝制聚光罩内设置有钨丝灯管,铝制聚光罩的边沿设置有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三角支撑架的支撑杆上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安装有可移动式高压热风枪。本发明采用红外线辐射加热除冰,红外线的部分能量可以直接穿透冰层对结冰的车体部位进行加热,使得冰层更容易脱落,辅以高压热风枪对特殊部分进行加热,除冰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9126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15867.1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通风与排烟功能的弥散吊顶送风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新风管和回风管,空气处理机组的进风端与新风管连接,空气处理机组的出风端分别与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连接,第一送风管的出风口连接有射流送风口,第二送风管的出风口连接有静压室送风管,静压室送风管与侧送风口连接,射流送风口和侧送风口均设置在静压室内,回风管的一端与风道连接,风道连接有回风口,回风管的另一端与空气处理机组连接。本发明地铁站台公共区兼具通风与排烟功能的新型弥散吊顶送风系统送风射流能在静压室内均匀混合,均匀混合的气流穿过弥散吊顶板以较低的速度进入下部空间,下部空间温度分布均匀,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059161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1810627454.X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连续调节、部分开启的地铁活塞风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在车站两端与轨行区连接的出站端活塞风道内设置的活塞风阀,活塞风阀下方沿轨道方向上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各个温度传感器接入DDC控制器,并与活塞风阀互联;活塞风阀内设置有多组平行的叶片,均通过叶片轴固定,叶片轴侧面设置有多组连杆将叶片分成多组,每组叶片的连杆均设置有独立的模拟量电动执行机构,模拟量电动执行机构与DDC控制器互联。本发明克服了既有活塞风系统活塞风阀只有开关两种模式的运行缺点,能缓解冬季闭式运行时活塞风压对站台门系统的影响,有效提高车站问题,并优化了传统活塞风阀半开时叶片受力过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88533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171477.1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能多源互补型供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五个循环:第一循环为空气源热泵循环制热蓄热系统,由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组成;第二循环为中间换热蓄热系统,由第一冷凝器、储热换热水箱和第二蒸发器组成;第三循环为水源热泵换热系统,由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组成;第四循环为用户端用热系统,由第二冷凝器和散热末端组成;第五循环为太阳能换热蓄热系统,由太阳能集热板和储热换热水箱组成。该供暖系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子系统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太阳能及空气能等清洁能源,解决太阳能利用率低可靠性差,空气源热泵供热稳定性低、能效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9395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57470.8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与回风混合调节的新型弥散吊顶送风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机组、弥散吊顶板及输配风管;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设置在地下车站两端的环控机房内;所述弥散吊顶板将地下车站站台公共区分隔为静压室和站台公共区室内空间,静压室用于均匀送风气流;所述输配风管包括新风管、回风管以及送风管,所述各风管上安装有调节阀门,可调节风量;静压室设置有侧送风口,送风管可通过侧送风口将冷风送入静压室。设有独立的旁通管,用于连通空气处理机组的新回风混合段和表冷段,旁通管上设置有旁通阀门和止回阀。本系统可以根据气候及负荷特性的变化调整系统风量进行全年供冷,其室内气流均匀性好、节能降噪、初投资小,可以有效降低全年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80385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11543.7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F24F11/64 , F24F11/77 , F24F11/88 , F24F11/85 , F24F110/10 , F24F110/1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直接蒸发冷却地铁通风降温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系统运行能耗高的问题,本发明实现直接蒸发冷却地铁通风降温系统在满足环境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长期运行耗能最低,达到运行节电的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机组节能控制柜与地铁车站BAS系统的互联,实现BAS系统下发的直接蒸发冷却地铁通风降温系统一键启动或停止控制指令;(2)机组节能控制柜通过对各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与比较判断,并给出各受控设备的具体运行状态指令,控制各受控设备运行;(3)直接蒸发冷却地铁通风降温系统自动运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77952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08304.1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平台的马蹄形隧道减少空气侵入量用自空气幕系统,包括导入风板、风道主体底部弧面结构、风道主体顶部弧面结构和弧面导出风板,隧道内两侧向内延伸出平台,系统两端衔接到隧道内的平台上;导入风板和风道主体底部弧面结构依次连接,为下部一体结构;风道主体顶部弧面结构和弧面导出风板依次连接,为上部一体结构。本发明中,构成风道的每一个弧面都有特定的曲线形式,通过这些特定的弧面风道,使得风道可以低阻力地将从导入风板进入的空气转变方向,形成与隧道进风方向相反但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定向空气幕。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极高,不需要外部输入能量,同时避免了隧道保温系统高负荷运行,降低了发生意外危险的几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