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117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62607.7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16H50/20 , G16H50/30 , G16H20/10 , G06V20/52 , G06V40/16 , G06V10/82 , G10L15/22 , G10L15/26 , G16H5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I的口腔镇静下治疗辅助监测方法、系统及介质,涉及人工智能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患者处于镇静状态下之时,接收该语音识别模块发送的测试语音识别结果;基于该测试语音识别结果向该图像识别模块发出测试动作识别指令,以使该图像识别模块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该患者的人物图像;接收该图像识别模块发送的测试动作识别结果;根据该测试语音识别结果与该测试动作识别结果,确定该患者的镇静测试反应结果;根据该镇静测试反应结果,调整该患者当前接受的镇静药物剂量。本发明通过AI技术,提高了口腔疾病患者在镇静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精确度,而且提升了治疗效率和患者体验,为患者的健康安全和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90813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47968.X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9B2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领域,公开了一种胸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该胸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一,选择探头的扫查方法,探头的扫查方法包括纵轴扫查和横轴扫查;步骤二,选择对应的预设扫查路径,通过探头找到各预设扫查路径的起点棘突水平位置;步骤三,根据预设扫查路径,将探头自起点扫查至终点,并对扫查过程中得到的切面图像进行观察,以获取目标切面图像。本发明的胸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以通过建立胸部脊椎的扫查路径示意图,更利于对临床医生的扫查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38575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211634149.6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8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强标注和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基于增强标注和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识别方法包括:对医学图像中的目标部位进行增强标注得到标注数据集;其中,所述目标部位包括作为最终目标的第一部位和作为辅助的第二部位;基于所述标注数据集,训练得到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将待检测医学图像输入至所述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得到所述待检测医学图像的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作为最终目标的第一部位和作为辅助的第二部位对目标部位进行增强标注,以及,通过建立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搜索临床目标区域,提升了医学图像识别和临床靶点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7713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51019.1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K9/06 , A61K9/70 , A61K45/06 , A61K47/34 , A61K31/445 , A61P23/02 , A61P29/00 , A61K31/1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缓释载体、缓释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药物缓释载体包括负载第一药物的凝胶以及负载第二药物的静电纺丝;所述缓释药物组合物包括第一药物、第二药物和药物缓释载体,所述第一药物选自局麻药,第二药物选自抗炎镇痛药。
-
公开(公告)号:CN110796942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34635.X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9B2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剖图贴的制作方法,包括:构建人体解剖结构模型图库;自所述人体解剖结构模型图库中,收集目标解剖层结构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图片,组织结构包括骨骼结构、肌肉结构、血管结构,以及神经结构;根据收集的目标解剖层结构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图片,制成多种类别的解剖图贴。该解剖图贴的制作方法,能够快速高效的制作出多种类别的高质量解剖图贴,能够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并且图贴的使用简单快速,大大提高了解剖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解剖图贴、解剖教学用人体解剖结构图案的形成方法,该形成方法能够在超声成像下进行二维和三维立体解剖结构相结合的教学,给医学学习者更多的直观视觉感受,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797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1735.3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扫描的胸段背根神经节定位方法,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胸椎节段椎间孔/椎间隙水平横断面的核磁共振扫描图像并对核磁共振扫描图像进行测量,获取第一距离;基于第一距离、胸膜信息和肋骨信息,设置进针方案和第二距离;通过超声预扫描患者目标穿刺区域,标记背根神经节位置和超声探头位置,并基于第二距离预设穿刺点位,完成胸段背根神经节定位。本发明根据核磁共振扫描图像中胸膜位置(穿刺过程避开胸膜)预设穿刺路径及进针点;在核磁共振图像中测量进针点至棘突连线体表投影线的垂直距离,并据此在患者体表提前定位穿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7010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484052.1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位胸段背根神经节及预设穿刺路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胸椎节段椎间孔/椎间隙水平横断面的核磁共振扫描图像并对所述核磁共振扫描图像进行测量,获取第一距离;基于所述第一距离、胸膜信息和肋骨信息,设置进针方案和第二距离;通过超声预扫描患者目标穿刺区域,标记背根神经节位置和超声探头位置,并基于所述第二距离预设穿刺点位,完成胸段背根神经节定位。本发明根据核磁共振扫描图像中胸膜位置(穿刺过程避开胸膜)预设穿刺路径及进针点;在核磁共振图像中测量进针点至棘突连线体表投影线的垂直距离,并据此在患者体表提前定位穿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857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634149.6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8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强标注和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基于增强标注和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识别方法包括:对医学图像中的目标部位进行增强标注得到标注数据集;其中,所述目标部位包括作为最终目标的第一部位和作为辅助的第二部位;基于所述标注数据集,训练得到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将待检测医学图像输入至所述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得到所述待检测医学图像的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作为最终目标的第一部位和作为辅助的第二部位对目标部位进行增强标注,以及,通过建立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搜索临床目标区域,提升了医学图像识别和临床靶点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5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85128.4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ALDI‑TOF质谱平台检测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用药相关的基因位点的试剂盒,其无需添加其它标记,仅需合成普通引物,检测成本低,适合大规模人群分子筛查和常规基因诊断;反应体系为非杂交依赖性,不存在潜在的杂交错配干扰,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检测通量大;只需最低2ng的DNA样本,就能进行分型,分析灵敏度高;具有极高的精确度和极快的速度,人力成本与检测成本低,适合大规模人群分子筛查和常规基因诊断。本发明实现了在同一试剂盒中检测麻醉药物及镇痛药物用药相关(恶性高热)的60基因位点,能有效解决因遗传多态性造成醉药物效果差异甚至致死等问题,可帮助医生调整麻醉方案,以取得高效、安全、经济的最佳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01107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27875.2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16/0461 , A61M16/0003 , A61M16/01 , A61M25/1011 , A61M2025/10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鼻气管导管(双套囊)。该发明属于一种麻醉科用医疗器械,应用于麻醉科气管插管领域。包括鼻端套囊、支气管端套囊、气管导管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鼻气管导管带有双套囊,分别位于气管导管两端。所述发明能在麻醉气管插管术中防止气管导管压伤鼻粘膜,起到保护鼻粘膜作用,从而保证医疗安全并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