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26777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88492.9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用管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用半刚性管节;其包括一个管节主体,该管节主体由多个首尾相接的管节节段拼接而成,各所述管节节段之间均设有榫凸结构;在所述管节主体内沿其周向布设有多条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内对应贯穿有用于对各所述管节节段进行预应力度调节的预应力钢束;在所述管节主体两端上设有预应力锚具。本发明采用预应力钢束的设计,可以将多个管节节段串联起来,使各管节节段串联拼接成一个整体,使管节主体在不失整体刚度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柔度;半刚性管节比节段式柔性管节具有更高的受力及防水安全度,比整体式刚性管节具有更好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947714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02308.9
申请日:2015-04-24
Applicant: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领域,提供一种沉管隧道用端封门结构,设置在预制管节的各管孔两端,其包括第一预埋件和封门面板,在管孔端部沿内壁周向分别埋设多个第一预埋件,多个第一预埋件的钢板首尾紧密连接,第一预埋件的钢板表面从管孔内壁中露出;封门面板由多个独立并排布置的条形钢板装配组成,条形钢板的边缘通过第一密封钢板与第一预埋件的钢板密封焊接连接,多个条形钢板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密封钢板焊接连接,形成本发明所述的装配式焊接止水端封门结构。相对于现有的一次性端封门结构和装配式橡胶止水端封门结构,其拆装方便,减少了人力消耗,可重复利用,节约了工程材料,对封门面板变形及安装误差适应性强,降低了工程防水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3526777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488492.9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用管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用半刚性管节;其包括一个管节主体,该管节主体由多个首尾相接的管节节段拼接而成,各所述管节节段之间均设有榫凸结构;在所述管节主体内沿其周向布设有多条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应力管道内对应贯穿有用于对各所述管节节段进行预应力度调节的预应力钢束;在所述管节主体两端上设有预应力锚具。本发明采用预应力钢束的设计,可以将多个管节节段串联起来,使各管节节段串联拼接成一个整体,使管节主体在不失整体刚度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柔度;半刚性管节比节段式柔性管节具有更高的受力及防水安全度,比整体式刚性管节具有更好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04738309U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20256247.X
申请日:2015-04-24
Applicant: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领域,提供一种沉管隧道用端封门结构,设置在预制管节的各管孔两端,其包括第一预埋件和封门面板,在管孔端部沿内壁周向分别埋设多个第一预埋件,多个第一预埋件的钢板首尾紧密连接,第一预埋件的钢板表面从管孔内壁中露出;封门面板由多个独立并排布置的条形钢板装配组成,条形钢板的边缘通过第一密封钢板与第一预埋件的钢板密封焊接连接,多个条形钢板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密封钢板焊接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焊接止水端封门结构。相对于现有的一次性端封门结构和装配式橡胶止水端封门结构,其拆装方便,减少了人力消耗,可重复利用,节约了工程材料,对封门面板变形及安装误差适应性强,降低了工程防水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4753636U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20257876.4
申请日:2015-04-24
Applicant: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防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节段接头防水结构及沉管隧道,所述沉管隧道节段接头防水结构包括沿节段接头外侧设置的喷涂式聚脲防水层、沿节段接头中部设置的中埋式可注浆钢边止水带以及沿节段接头内侧设置的OMEGA止水带,所述沉管隧道的节段接头处设有所述沉管隧道节段接头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涂式聚脲防水层、中埋式可注浆钢边止水带和OMEGA止水带形成三道防水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沉管隧道节段接头处的防水性能,提高了沉管隧道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52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92980.3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国平 , 宋神友 , 陈伟乐 , 王啟铜 , 潘伟 , 黄清飞 , 金文良 , 冯良平 , 夏丰勇 , 刘晓锋 , 彭英俊 , 付佰勇 , 秦辉辉 , 唐亮 , 石晋涛 , 何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推出式接头试验平台,包括试验槽、水位控制系统、给料通道和试验舱;所述试验槽的侧墙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注水管及排水管,所述给料通道安装于所述试验槽的两侧侧壁上,所述试验舱设置于所述试验槽的底部,所述给料通道的底部通过法兰盘与试验舱连通;所述试验舱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试验用的前压接管节、管节接头、扩大段管节、后压接管节、止水带、拉合系统及底部滑道。本发明结构简单,试验方便,能够模拟水下真实环境,对不同几何尺寸、不同水深环境以及不同接头型式开展完成流程工艺试验,实验精确度高且结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458004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1562928.5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剪设计方法。所述抗剪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将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视为包括组合抗剪桁架机制和钢筋混凝土销栓抗剪机制,其中,核心混凝土作为组合抗剪桁架的连续斜压杆,横隔板作为组合抗剪桁架的连续斜拉杆,纵隔板作为组合抗剪桁架的离散的斜拉杆,计算该组合抗剪桁架的抗剪承载力Vtruss;上下翼缘板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纵筋,计算上下翼缘板通过销栓作用提供的抗剪承载力Vdowel;计算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总抗剪承载力Vu:Vu=Vtruss+Vdowel。本发明针对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特性,将其抗剪承载力计算转换为多种常见的结构的抗剪承载力的叠加,机理清晰,便于应用,可以有效预测抗剪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03209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52901.2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03
Abstract: 一种盾构隧道侧向排烟通道预制化隔墙结构,主要包括:侧向排烟通道隔墙中安装有复数个竖向钢龙骨和复数个水平钢龙骨作为排烟通道隔墙的主要承载构件,复数个混凝土预制墙板作为隔墙墙板依序排列地固定在竖向钢龙骨和水平钢龙骨上;混凝土预制墙板的顶部与盾构管片固定连接;混凝土预制墙板的底部固定在隔墙基座上。本发明采用预制结构,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生产,施工速度快,可以节约现场施工的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62843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773215.7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互通交织段稳定性识别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至少一台车辆的车头时距与车速;基于所述至少一台车辆的车头时距与车速确定交通流稳定性状态。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地下互通交织段的交通流稳定性进行识别,便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地下互通道路的安全有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670634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765278.0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弯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先设置确定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结构参数的取值;根据结构参数验算受压翼缘板的局部稳定性,计算组合双向加劲板的弹性屈曲应力,得到其弹性屈曲控制宽厚比,并根据截面的等级对宽厚比按预设的比例进行折减,得到折减后的宽厚比;根据预设的上下翼缘板的屈服强度的强化系数、各个结构参数以及折减后的宽厚比,并基于塑性设计理论与平截面假定,计算得到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弯承载力。应用本发明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隔舱式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弯承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