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基超交联多孔树脂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6971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41505.6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木质素基超交联多孔树脂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木质素为原料,先后采用悬浮聚合及超交联聚合两步反应,制备了木质素基超交联多孔树脂球应用于染料吸附分离,在第一步中,木质素富含大量的酚羟基引入共聚物,得到极性可调的木质素基树脂球前体,第二步中,通过原位Friedel‑Crafts反应赋予聚合物超交联特性,从而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孔隙丰富可调、具有选择性吸附特点的多孔木质素基树脂球,其对环境污染物吸附效果好,特别是小分子染料的吸附,染料去除率高,易回收,循环性能好。该木质素基超交联多孔树脂球制备简单,绿色环保,在污染物吸附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水热-过氧乙酸金属盐协同预处理杨木纤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83266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64000.7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热‑过氧乙酸金属盐协同预处理杨木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干燥的杨木屑原料,经研磨破碎后过筛,得到杨木粉;S2、称取步骤S1得到的杨木粉,加入过氧乙酸溶液,超声震荡,静置,得到物料混合液;S3、在步骤S2得到的物料混合液中,加入固体三氯化铁,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料,静置,转移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进行水热反应;S4、将步骤S3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完成杨木纤维的预处理。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过氧乙酸和三氯化铁的协同作用提升了杨木纤维的水热处理效果,促使更多的半纤维素转换成木糖溶出,暴露出更多的酶可接触位点,有利于后续酶解发酵产乙醇。

    一种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壳聚糖DNA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121030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598079.4

    申请日:201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壳聚糖DNA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特别是针对麻疯树基因的转导。该方法先制备好水溶性、生物亲和性好的CdSe荧光量子点,再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DNA纳米载体。量子点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壳聚糖DNA载体,形成以载体为中心,量子点周围包覆的荧光纳米复合物。本发明中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所得复合物均一,荧光性质有所增强,稳定性好,用于麻疯树细胞转导能成功检测到胞内报告基因(GFP蛋白)的荧光表达信号,可广泛用于其他植物基因的转导。

    一种麻疯树的叶盘直接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58139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10307813.4

    申请日:2009-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疯树的叶盘直接再生方法。其选取温室中一年生的麻疯树叶片作为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中直接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30g·L-1蔗糖、4-8g·L-1琼脂、0.2-2.0mg·L-1TDZ、0.1-1.5mg·L-1IBA、0.05-3mg·L-1BA、0.5-8mg·L-1硝普钠;培养方式:先暗培养10-14d,然后转换至光照条件下培养14-16d;最后将诱导出的不定芽进行延长培养,再进行生根培养后移栽。不定芽诱导率高达88%。本发明旨在为麻疯树的基因改良与组织培养提供麻疯树叶盘高效再生方法。为实现麻疯树的基因转化,快速繁殖奠定基础,推进了麻疯树的产业开发。

    一种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壳聚糖DNA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121030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010598079.4

    申请日:201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壳聚糖DNA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特别是针对麻疯树基因的转导。该方法先制备好水溶性、生物亲和性好的CdSe荧光量子点,再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DNA纳米载体。量子点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壳聚糖DNA载体,形成以载体为中心,量子点周围包覆的荧光纳米复合物。本发明中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所得复合物均一,荧光性质有所增强,稳定性好,用于麻疯树细胞转导能成功检测到胞内报告基因(GFP蛋白)的荧光表达信号,可广泛用于其他植物基因的转导。

    爪哇正青霉菌株在生产纤维素酶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463327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810237494.X

    申请日:2008-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爪哇正青霉菌株的应用,该菌株的保藏号为CCTCC M208204,该爪哇正青霉的菌株可用于生产纤维素酶,其步骤包括:将所述菌株接入种子培养基中,在30℃条件下培养72小时得种子液;将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5,在30℃、175r/min的条件下培养120小时得发酵液;发酵液经4000r/min离心得到含纤维素酶的粗酶液;该粗酶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24.52IU/ml,滤纸酶活为2.68IU/ml,β-葡萄糖苷酶为2.03IU/ml;其中种子培养基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1.5%、MgSO4·7H2O0.05%、KH2PO4 0.1%、NH4NO3 0.1%和余量的水组成;发酵培养基是由稻草粉0.7%、麸皮粉0.3%、KNO3 1%、KH2PO4 0.4%、CaCl2·2H2O 0.03%、MgSO4·7H2O 0.03%、吐温0.4%和余量的水组成。通过本发明的爪哇正青霉菌株生产出的纤维素酶具有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