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关联监管范围的自适应推荐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6999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110330979.9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关联监管范围的自适应推荐方法与系统,根据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中的历史交易数据,构建平台关联网络,并基于该网络进行平台之间的关联性划分,从而推荐合适的关联交易平台的监管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监管,通过分析在不同交易平台的共同交易用户的历史交易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具有平台主体间关联关系的复杂网络,接着通过全局社区发现算法,依据给社区带来的增益判断平台间的关联度,选择合适的社区,最终为监管部门监管某个交易平台时推荐与该交易平台关联密切的其他交易平台进行监管,本发明推荐合适的平台监管范围,提升了监管效率,达到优化监管的效果。

    一种球壳分离双包覆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328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539953.X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壳分离双包覆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生化技术领域,步骤:将水合肼和去离子水混合滴加至乙醇与结构导向剂的混合液中强力搅拌,在油浴条件下将钛酸四丁酯滴加至上述混合液得到部分结晶的TiO2前驱体悬浮液;在上述悬浮液中添加水合肼‑去离子水混合液,并在添加镍源后进行热‑磁外场耦合处理;将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的球壳分离的双包覆前驱体高温退火制备出TiO2@NiTiO3@Hollow NiTiO3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的复杂核‑壳、蛋黄‑蛋壳结构和空间限制效应有利于光子不断反射,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反应活性位点的增加,可作为微纳米反应器进行光催化CO2还原反应。可用于微观尺度构建CO2光催化还原生产太阳能燃料(CO、CH4)的反应器中的应用。

    一种高击穿电压的N型纵向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3400860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10365077.4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击穿电压的N型纵向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包括N型衬底,在N型衬底的两端分别设有漏极金属和N型漂移区,在N型漂移区上设有P型基区层,在P型基区层设有按照阵列分布的N型源区和P型体接触区,在相邻N型源区之间设有N型漂移区突起,N型漂移区突起的边界延伸进入相应的击穿电压提高区域,所述击穿电压提高区域是由相邻四个N型源区的内侧边界延长线构成的矩形区域,在N型漂移区突起上设有栅氧化层,并且栅氧化层的边界向外延伸并止于N型源区的边界,在栅氧化层上设有多晶硅栅,在多晶硅栅及N型源区上设有场氧化层,在N型源区及P型体接触区连接有源极金属,在多晶硅栅的表面连接有栅极金属。

    一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关联监管范围的自适应推荐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699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30979.9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关联监管范围的自适应推荐方法与系统,根据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中的历史交易数据,构建平台关联网络,并基于该网络进行平台之间的关联性划分,从而推荐合适的关联交易平台的监管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监管,通过分析在不同交易平台的共同交易用户的历史交易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具有平台主体间关联关系的复杂网络,接着通过全局社区发现算法,依据给社区带来的增益判断平台间的关联度,选择合适的社区,最终为监管部门监管某个交易平台时推荐与该交易平台关联密切的其他交易平台进行监管,本发明推荐合适的平台监管范围,提升了监管效率,达到优化监管的效果。

    一种N型横向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3311303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199858.0

    申请日:2013-05-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N型横向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包括:P型衬底,在P型衬底上设有P型外延层,在P型外延层的内部设有N型漂移区、N型源区和P型体接触区,在N型漂移区内设有N型漏区,在P型外延层的表面设有栅氧化层和场氧化层,在栅氧化层和场氧化层的表面设有多晶硅栅,其特征在于,在场氧化层的下方靠近栅氧化层的位置设有重掺杂深P型柱,在栅氧化层正下方设有轻掺杂P型基区,重掺杂深P型柱的存在使得该器件的抗穿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P型基区相对于一般器件,长度更短,浓度更淡,从而降低了器件的导通电阻和阈值电压。

    一种高击穿电压的N型纵向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340086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65077.4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击穿电压的N型纵向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包括N型衬底,在N型衬底的两端分别设有漏极金属和N型漂移区,在N型漂移区上设有P型基区层,在P型基区层设有按照阵列分布的N型源区和P型体接触区,在相邻N型源区之间设有N型漂移区突起,N型漂移区突起的边界延伸进入相应的击穿电压提高区域,所述击穿电压提高区域是由相邻四个N型源区的内侧边界延长线构成的矩形区域,在N型漂移区突起上设有栅氧化层,并且栅氧化层的边界向外延伸并止于N型源区的边界,在栅氧化层上设有多晶硅栅,在多晶硅栅及N型源区上设有场氧化层,在N型源区及P型体接触区连接有源极金属,在多晶硅栅的表面连接有栅极金属。

    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光热发电的工质换热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3488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1010539.6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光热发电的工质换热方法及系统,采用增压流化床利用换热颗粒为发电模块的超临界工质提供热能,包括:将从发电模块的回热系统末端低温侧输出的超临界工质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作为流化介质通入增压流化床的炉膛对炉膛内的换热颗粒进行流化,并与换热颗粒进行直接换热,同时,另一路通入到增压流化床的受热面内,与炉膛内的换热颗粒进行间接换热,换热升温后的两路超临界工质回到发电模块的透平中继续做功。本发明利用增压流化床提高了换热颗粒与发电模块的超临界工质之间的传热系数,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

    一种球壳分离双包覆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3282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539953.X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壳分离双包覆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生化技术领域,步骤:将水合肼和去离子水混合滴加至乙醇与结构导向剂的混合液中强力搅拌,在油浴条件下将钛酸四丁酯滴加至上述混合液得到部分结晶的TiO2前驱体悬浮液;在上述悬浮液中添加水合肼‑去离子水混合液,并在添加镍源后进行热‑磁外场耦合处理;将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的球壳分离的双包覆前驱体高温退火制备出TiO2@NiTiO3@Hollow NiTiO3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的复杂核‑壳、蛋黄‑蛋壳结构和空间限制效应有利于光子不断反射,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反应活性位点的增加,可作为微纳米反应器进行光催化CO2还原反应。可用于微观尺度构建CO2光催化还原生产太阳能燃料(CO、CH4)的反应器中的应用。

    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光热发电的工质换热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3488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10539.6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光热发电的工质换热方法及系统,采用增压流化床利用换热颗粒为发电模块的超临界工质提供热能,包括:将从发电模块的回热系统末端低温侧输出的超临界工质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作为流化介质通入增压流化床的炉膛对炉膛内的换热颗粒进行流化,并与换热颗粒进行直接换热,同时,另一路通入到增压流化床的受热面内,与炉膛内的换热颗粒进行间接换热,换热升温后的两路超临界工质回到发电模块的透平中继续做功。本发明利用增压流化床提高了换热颗粒与发电模块的超临界工质之间的传热系数,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

    一种高炉熔渣造粒和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6777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0403047.8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熔渣造粒和余热回收系统,涉及高炉熔渣余热回收领域,包括高炉、高压熔渣输送装置、熔渣造粒流化床装置、超临界CO2再压缩动力循环系统及低温熔渣热回收装置,所述高炉与所述熔渣造粒流化床装置之间设有高压熔渣输送装置,所述熔渣造粒流化床装置与所述低温熔渣热回收装置相连接,所述超临界CO2再压缩动力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熔渣造粒流化床装置、低温熔渣热回收装置相连接。本发明引进超临界CO2再压缩循环技术,同时采用超临界CO2气流作为冷却介质,提高余热回收效率的同时,生产优质炉渣产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