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52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1320168.5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线机构,用于在车体和尾门之间走线,包括:能够被导线穿过的套管;用于将套管固定连接在车体上的连接件;滑动的套设在套管上,并能够与尾门固定连接的滑动件。上述的过线机构,当尾门开启或关闭时,可以实现滑动件相对于套管的滑动,在保证尾门能够相对于套管及其内部的导线正常运动的同时,无需再令套管发生变形,所以无需令套管的体积增大就可以保证尾门更大角度的开启,使得过线机构的结构可以更加简单、体积较小,并且无需预留较大的容置空间,避免了空间的浪费,降低了汽车结构的设计难度,同时也避免了90度的尾门开启局限,令尾门可以开启至大于90度的更大角度。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过线机构的一种汽车。
-
公开(公告)号:CN1126279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906958.X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门导管及其加工方法,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通气孔,通气孔至少端部内壁设有耐磨环段,其中所述耐磨环段的材料的耐磨性能大于管体材料的耐磨性能;本发明中的发动机气门导管充分考虑了气门导管的工作环境,本发明中的气门导管在摩擦损耗比较大的端部位置设置耐磨环段,耐磨环段的耐磨性能大于管体的耐磨性能,这样管体的其他部分可以使用普通材料加工,该发动机气门导管的耐磨环段可以提高气门导管对气门往复运动的导向,减少气门导管的磨损,同时耐磨的贵重金属合金材料仅用在气门导管两端的耐磨环段,有效的节约了材料成本,即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兼顾使用寿命长和使用成本低两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208268454U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20499817.1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备两级流量控制功能的PCV阀,包括阀芯体、阀套、滑移套筒和压簧,阀芯体的一端为气体流入口、另一端为气体流出口,阀芯体上套设有安装槽,阀芯体上且位于安装槽和一端气体流入口之间开设有通气凹槽,通气凹槽的周圆上开设有多个环槽式通气孔,滑移套筒滑动套设在阀芯体上并覆盖通气凹槽,滑移套筒靠近阀芯体的一端的周圆上开设有多个大孔,滑移套筒远离阀芯体的一端的周圆上开设有多个小孔,压簧的一端与滑移套筒远离阀芯体的一端的端部相接触、另一端固定于阀芯体内,阀套压入安装槽内,阀套的环面与滑移套筒的环面之间存在间隙,阀套的端部开设有气体流入口。实现负压源与曲轴箱不同压差下的大、小两级流量控制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16642295U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22754372.1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F1/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盖冷却水套及发动机,包括上缸盖水套,上缸盖水套包括T形通道、呈带状延伸的上缸盖第一通道、上缸盖第二通道、上缸盖第三通道、上缸盖第四通道以及上缸盖第五通道;上缸盖第一通道、上缸盖第二通道、上缸盖第三通道和T形通道围合形成第一镂空区域,上缸盖第二通道、上缸盖第四通道和T形通道围合形成第二镂空区域,上缸盖第三通道、上缸盖第五通道和T形通道围合形成第三镂空区域;能够利用多个通道将冷却液分配至不同的区域,有助于针对性地对发动机的不同部件进行冷却,利用多个镂空区域,能够避免对发动机冷却需求不高的区域进行过度冷却,从而避免发动机的热量损失,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暖机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215908491U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21633406.5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轴箱通风阀及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阀体、阀芯、弹性构件,阀体内部呈空腔,阀芯的一端密封连接于阀体的内壁面上,且将空腔分割为独立且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阀芯的另一端位于第一腔室;阀体的壁面上设置有透气孔、进气通道、出气通道;透气孔与第一腔室连通,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与第二腔室连通;弹性构件套设于阀芯外,且弹性构件的一端相对于阀体固定,另一端抵接于阀芯远离第二腔室的一端。阀芯及弹性构件位于第一腔室中,能够防止严寒天气下曲轴箱通风阀调节曲轴箱压力的功能失效;弹性构件控制通过阀芯到出气通道之间的气体流量,使曲轴箱压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防止窜气通过出气通道产生噪音。
-
公开(公告)号:CN207974870U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20283489.1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L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动机内置式气门油封,金属骨架置于气门导管内,金属骨架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中安装有密封环,金属骨架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泄油环槽,金属骨架上开设有贯通金属骨架的壁的第一泄油孔,第一泄油环槽与第一泄油孔相连通,气门导管上开设有第一外泄油孔,第一外泄油孔与第一泄油孔相连通。由于内置气门油封的存在,可以将过量进入到间隙内的机油拦截下来,这部分机油通过内置气门油封及气门导管的泄油通道排除到气门导管外,避免过量的机油进入到燃烧室内燃烧,可以有效避免因过量机油燃烧产生的大量积碳及排放变差的问题。卡槽两侧布置泄油孔的方式能对高压和低压状态的机油分别高效泄油。
-
公开(公告)号:CN218542358U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22634430.1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及汽车,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凸轮轴罩盖、发动机缸盖及曲轴箱,还包括油气分离装置和进气系统。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油气分离器、第二油气分离器、第一窜气管道以及第二窜气管道。第一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一出油孔。第二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油孔。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窜气管道连通,且第二进气口还通过第二窜气管道连通凸轮轴室内。第二出气口与进气系统连通,第二出油孔通过凸轮轴罩盖与凸轮轴室内连通。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先后进行两次分离,大大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率,从而提高机油的回收率,降低机油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218509597U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222804865.6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水套装置及发动机,水套装置包括缸盖水套、缸体水套及缸盖附水套。缸盖水套位于火花塞和排气道周围、内部形成缸盖通道,缸盖通道的两端设有缸盖进水口和缸盖出水口。缸体水套套设于各气缸周侧、内部形成有缸体通道,缸体通道的两端设有缸体进水口和缸体出水口;且缸体进水口与缸盖进水口连通。缸盖附水套位于进气道和进气侧燃烧室周侧、内部形成有附水套通道。附水套通道的两端设有附水套进水口和附水套出水口;且附水套进水口与缸体进水口连通,附水套出水口与缸体出水口连通。缸盖附水套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用于控制附水套通道与缸体通道的连通或断开。该水套装置具有兼顾暖机时间短和冷却性能好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08267924U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20531434.8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L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带泄油孔的发动机气门导管,气门导管上端内壁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设有环形吸油棉,气门导管上端开设有上层泄油孔和下层泄油孔,上层泄油孔直接连通至气门导管内腔,下层泄油孔直接连通至环形吸油棉。机油进入到气门导管与气门杆之间间隙内,靠重力及气门在气门导管内的往复运动分布到整个气门导管内。当进入到气门导管内的机油积累到一定量后,过多的机油会被吸油棉吸附并通过泄油孔排出。同时由于气门油封的密封唇口磨损后机油泄漏量会继续增大,这些过量机油通过气门导管的泄油孔排出。气门导管内的环形吸油棉及泄油孔仅将过量进入到气门导管内的流动机油排出,有效避免因过量机油燃烧产生的大量积碳及排放变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044061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1294617.0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F1/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缸盖水套组件及发动机,缸盖水套组件包括具有流道的水套本体,水套本体的一侧部具有多个与流道的一端连通的水套出水口,另一侧部具有与流道的另一端连通的多个水套进水口,多个水套进水口沿水套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水套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部件。其中进水部件包括进水口、与水套进水口对应的多个分流出水口,进水部件的进水口与分流出水口管路连接,多个分流出水口与对应的水套进水口连通。在水套本体上设置多个水套进水口和进水部件,能够优化缸盖水套上的冷却水流的路线,使得各缸的进水量分布较为均匀,各缸的水流量也相同,提高缸盖水套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发动机各缸燃烧的均匀性、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