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421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94831.8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F02C6/00 , F02C6/18 , F02C7/08 , F02C7/36 , F01K23/10 , F01K7/02 , F04F5/04 , B01D53/86 , B01D53/56 , B01D53/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燃气轮机的综合高效能源利用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天燃气燃烧与热利用的燃烧热利用回路;所述燃烧热利用回路与用于热功转换的两级膨胀热功转换回路相连;所述两级膨胀热功转换回路与用于提供生活用水的生活热水回路相连。本发明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充分利用低温余热,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降低综合能耗、解决环境热污染的主要途径;该系统通过对传统有机工质循环系统的改进从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节能且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57499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1486923.3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东方电气(成都)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参数供汽系统及方法,涉及供汽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供热旁路、供热再热器和调峰再热器,所述供热旁路的入口与锅炉的出口主蒸汽管道连接,所述供热旁路用于提供高压蒸汽;所述供热再热器的入口与所述供热旁路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供热再热器的出口与对外供汽端连接;所述供热再热器用于在所述供汽系统为低负荷工况时,加热所述供热旁路提供的蒸汽;所述调峰再热器的入口与高压缸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调峰再热器的出口与中压缸入口连接。本申请可以满足低负荷工况下供汽系统对多种供汽参数,特别是高压力、大流量的供汽要求,进而可以极大的提高供汽系统的供汽效果和供汽系统运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3940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011591979.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综合余热回收利用,具体的是一种焦化系统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及方法,其特征:至少包括焦炉煤气锅炉、干熄焦锅炉、煤气上升管余热锅炉、焦炉烟道气余热锅炉、大气式除氧器、高压除氧器、高压锅炉给水泵、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发电机、凝汽器、凝结水泵、凝结水箱、除氧器给水泵、低压锅炉给水泵;焦炉煤气锅炉和干熄焦锅炉分别通过焦炉煤气蒸汽出口管路和干熄焦锅炉蒸汽出口管路与汽轮机高压缸连接,焦炉煤气锅炉和干熄焦锅炉产生的高温超高压蒸汽在汽轮机高压缸内膨胀做功后排出。它提高了焦化系统的余热余能利用的热效率,有效地促进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9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62542.5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凝结水综合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耦合了蒸汽膨胀发电和ORC发电,最大限度的回收高压凝结水能量。蒸汽膨胀机和有机工质膨胀机与发电机同轴连接;有机工质冷凝器的出口与换热器三的冷相进口连接,换热器三的冷相出口与换热器二的冷相进口连接,换热器二的冷相出口与换热器一的冷相进口连接,换热器一的冷相出口与有机工质膨胀机的工质进口连接;蒸汽膨胀机的乏汽出口与换热器一的热相进口连接,换热器一的热相出口与射水抽汽器的进汽口连接;闪蒸罐的闪蒸凝结水出口与换热器二的热相进口连接,换热器二的热相出口与射水抽汽器的进水口连接,射水抽汽器的出水口与换热器三的热相进口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9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88118.0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LNG冷能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它包括LNG气化子系统,压缩空气液化子系统,气化液态空气膨胀发电子系统,余热回收循环子系统。利用蓄冷器将LNG、液态空气气化冷量储存、回收并应用于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当中,缓解了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冷量不足而导致的储能效率不高的问题,此外,通过控制方法对耦合LNG冷能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进行动态控制,减少蓄冷器冷量波动对系统液化性能的影响。该系统不仅对LNG冷能梯级利用,提高了空气液化功率,进一步提升了液化空气储能系统液化性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3753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1539234.9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绿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的蓄冷系统及液态空气储能电站,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的蓄冷系统包括缓冲装置、缓存储罐、中温蓄冷工质储罐和低温蓄冷工质储罐,中温蓄冷工质储罐的通气口与低温蓄冷工质储罐的通气口连通,中温蓄冷工质储罐的排气口、缓冲装置与缓存储罐的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气体通路,缓存储罐的排气口、缓冲装置与中温蓄冷工质储罐的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气体通路。实现了蓄冷系统的呼吸气零排放,可以完全避免因有害气体排放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避免因长期使用制氮机补充高纯度氮气所带来的经济潜在损失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6537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1376787.2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热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熔盐储热的定负荷锅炉运行调峰发电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系统包括锅炉和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连接有储热换热单元,储热换热单元上连接有高压缸汽轮发电机组,储热换热单元连接有中低压缸汽轮发电机组;还包括低温熔盐储罐和高温熔盐储罐,低温熔盐储罐出口与储热换热单元的熔盐进口连接,储热换热单元的熔盐出口与高温熔盐储罐连接;高压缸汽轮发电机组与中低压缸汽轮发电机组之间连接有冷再蒸汽加热器,高温熔盐储罐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再蒸汽加热器的熔盐进口连接,冷再蒸汽加热器的熔盐出口与低温熔盐储罐的进口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熔盐储热的定负荷锅炉运行调峰发电系统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18756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0602030.X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华能(广东)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海门电厂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1K7/38 , F01K7/44 , F01K11/02 , F01K7/02 , F01K7/16 , F01K17/02 , F24D1/08 , F22B33/18 , F22D1/32 , F22D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蒸汽引射器的双抽凝汽两用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锅炉、若干个汽轮机增压缸、若干个引射器和若干个加热器,汽轮机增压缸和引射器一一对应,锅炉的再热器出口和首个汽轮机增压缸的蒸汽入口连接,锅炉的再热器出口还和首个引射器的蒸汽入口连接;当前汽轮机增压缸的蒸汽出口连接下一汽轮机增压轮的蒸汽入口,当前汽轮机增压缸的蒸汽出口还连接当前引射器的蒸汽入口和当前引射器的蒸汽出口以及下一引射器的蒸汽入口;最后一个汽轮机增压缸的蒸汽出口连接至最后一个引射器的蒸汽入口和下一加热器的蒸汽入口;当前引射器的蒸汽出口连接当前加热器的蒸汽入口,最后一个加热器不连接引射器。本发明的双抽凝汽供热机组调峰灵活供热。
-
公开(公告)号:CN118167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37055.5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耦合熔盐储热的混合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以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熔盐储能组件,其包括低温熔盐罐、加热器、高温熔盐罐、多级热交换器依次连接组成的熔盐循环回路;压缩空气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低压压缩机和多级高压压缩机以及储气室;其中高压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储气室;储气室的出口连接透平组件;透平组件包括串联的多级透平机,且透平机与热交换器换热连接;低温蓄热组件与压缩空气组件换热连接。本申请通过熔盐储能组件将部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进一步提升透平组件入口的压缩空气的做功温度,从而提升单位质量工质的发电能力,降低储气库体积约40%达到降低系统初投资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12952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52054.5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河北建投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河北建投国融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压缩单元、空气纯化单元、空气液化存储单元、空气膨胀发电单元、储冷单元和储热单元;空气压缩单元、空气纯化单元和空气液化存储单元依次通过空气液化循环管路连接,空气压缩过程产生的压缩热能经储热循环管路存储至储热单元,储冷单元冷能通过储冷循环管路传递至空气液化存储单元;空气液化存储单元和空气膨胀发电单元通过空气发电循环管路连接,压缩热由储热循环管路传递至储热单元,蒸发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能经储冷循环管路传递至储冷单元。本发明通过一级或多级膨胀自增压循环,较常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具有较高的动力转换效率和空气液化效率,有利于提升系统稳定性和系统发电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