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72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32336.5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K23/00 , F01K13/00 , F04B41/02 , F04B35/04 , F04B39/06 , F01D15/10 , F03G6/06 , F01K27/00 , F01K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梯级利用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该系统包括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光热发电子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在用电低谷和光照充足时,光热发电子系统产生电能,一部分供给负载使用,另一部分用于驱动液态空气储能子系统。系统采用空气液化和膨胀循环实现储能,将多余电能转化为液态空气储存。在用电高峰时,系统释能,通过气化和膨胀液态工质产生电能,并且以串联、并联换热的方式利用光热热量来加热工质,实现能量梯级利用,解决液态空气释能时膨胀机效率不高的难题。该系统能充分利用液态空气储能的调峰潜力,将光热系统的热能、电能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整体能源转化效率,实现全天候可再生能源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691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01333.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K23/00 , F01K25/00 , F01K7/22 , F01K3/00 , B01D3/06 , H02J15/00 , F04B37/12 , F04B39/06 ,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压缩空气与闪蒸的水蒸气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预热器、第二预热器、压气机、预冷器、后冷器、高压空气透平、加热器、低压空气透平、高温熔盐罐、中高温熔盐罐、热水罐、闪蒸罐、过热器、高压汽轮机、第一再热器、第二再热器、低压汽轮机、冷凝器、低温水罐、低压泵、中压泵和中温水罐;该方法包括系统储能过程的控制和系统释能过程的控制。本发明具有应用范围较广、绿色环保、结构简单、可分布式布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217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98349.0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14 , F01K23/00 , F01K25/08 , F01K27/02 , F01B23/10 , B60H1/03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车辆,其中,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泵循环组件和发电组件,热泵循环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工质泵和第一控制阀;第一换热器用于通过热泵工质从电堆冷却水中吸收热量,第一工质泵用于对第一换热器中的热泵工质加压使其压力和温度提升;发电组件包括膨胀机单元和发电机,膨胀机单元用于利用热泵工质的内能做功;发电机与膨胀机单元连接,用于在膨胀机单元的驱动下发电以输出电能。将第一工质泵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第一换热器中升温后的热泵工质经第一工质泵加压后压力温度进一步提高,提高了供给膨胀机单元的热量的热能品味,使发电机输出更多的电能,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9146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39245.1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H02J3/24 , H02J3/38 , H02J3/28 , H02J15/00 , F01K23/00 , F01K23/06 , F01K25/00 , F01K25/10 , F02G5/02 , F01D15/10 , F17D1/08 , F17D1/14 , F17D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天然气的气电耦合液态天然气储能调峰系统及方法,包括天然气液化装置、液化天然气储存罐、内燃机发电装置、动力循环发电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天然气液化装置、动力循环发电装置、内燃机发电装置。本发明可利用谷时电制取LNG,并在用电高峰时段将利用动力循环发电装置制取电力同时放出部分天然气,动力循环发电装置利用LNG冷能与内燃机废气热能来生产电力,可实现电能的有效回收,具有电力储能与气电联合调峰的综合能力,具有成本低,设备少,可操作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2543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179301.6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纳米有机朗肯循环的光伏光热水电系统及调控方法,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容积式集热器、膨胀机、冷凝器、工质存储箱、工质泵、蒸发‑冷凝器、光伏发电装置。本发明采用多形式能量的回收和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和余热能;纳米有机工质同时充当吸热、集热和做功介质,充分发挥其光热特性和强化传热特性;分散在纳米有机工质的纳米粒子吸收聚光器聚集的太阳能,避免中间导热油与纳米有机工质二次换热;采用浮动盘管式换热器,使纳米粒子难以沉积于管壁,增加传热膜系数和总传热系数;调压阀调节蒸发‑冷凝器压力,适应膨胀机出口纳米有机工质的温度;产生的淡水进入淡水喷头形成淡水雾气定时清洗光伏板表面盐雾结晶。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75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665425.5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04B41/02 , F28D20/00 , F04B41/06 , F04B39/06 , H02J15/00 , F01K27/00 , F01K25/08 , F01K23/00 , F01K3/18 , F02C3/22 , F02C6/00 , F02C6/18 , F02C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燃烧方式组合的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储能单元和膨胀释能单元,在压缩储能时段,前者将电能转化为压力势能和热能存储;在膨胀释能时段,压缩空气经过空气预热器、低温换热器和高温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空气膨胀机做功发电,出口的压缩空气在中温换热器中被加热至预混式燃烧所需的稳燃温度后,进入预混式燃烧器补燃,形成高温烟气在烟气膨胀机中做功发电,出口烟气依次通过集装在余热锅炉中的高温换热器,扩散式燃烧器、中温换热器和低温换热器,余热利用后排入大气。本发明针对不同燃烧方式的特点,集成配置多种燃烧器和配套的换热器,简化了热力系统,降低了研发风险,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储能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0274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1209064.4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新型整体式IFV的LNG动力船冷能利用系统,以一种新型整体式IFV为LNG冷能利用系统的基础,先通过朗肯循环发电回收LNG燃料高品位冷能将其转换成电能,然后通过利用冷媒回收LNG燃料低品位冷能,用于发电或海水淡化,最后利用缸套水将NG加热至主机进气要求温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合一种带冷能利用功能的新型整体式IFV,因其结构紧凑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占地面积,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能;可据船舶制淡、发电需求,通过相应调节,实现两种功能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232453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1202164.4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IPC: F01K23/00 , F01K23/06 , F01K25/08 , F01K25/06 , F02G5/04 , F02M21/06 , F25D19/00 , F24F5/00 , F02M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LNG冷能利用冷电联供系统,它包括两级LNG冷能利用发电系统、两级制冷系统、LNG循环泵;LNG经所述LNG循环泵加压后进入第一级LNG冷能利用发电系统进行热量交换;本发明将送入船舶主机的LNG冷能用于船舶发电、船舶低温冷库、高温冷库及空调系统,通过多个工质与LNG进行换热使其达到主机要求的进气温度,并通过各系统工质的组合换热,提高了冷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在整合船舶主机余热资源的基础上,较为充分的利用了LNG高品位冷能进行低温发电。可以使有限的LNG冷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有效降低该船型的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32058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84666.2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湖北文理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包括废气管路、第一切换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工质循环回路、第二工质循环回路及发电装置。所述废气管路包括用于输送高温废气的第一换热段及用于输送低温废气的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一工质循环回路用以与所述第一换热段换热,所述第二工质循环回路用于与所述第二换热段换热,而所述发电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工质循环回路及所述第二工质循环回路吸收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回收发动机废气的能量。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连接,如此所述废气在所述第一换热段内完成换热后还能继续在所述第二换热段内再次换热,使得对所述废气的换热更加充分,回收能量的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826682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910003733.3
申请日:2019-01-03
Applicant: 上海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冷热电联供的二氧化碳储能与有机朗肯循环的集成型供能系统。该系统在储能阶段利用富余电力完成电能到热能、冷能与二氧化碳压力能的转化与存储,在释能阶段可根据用户需要,利用二氧化碳膨胀释能、有机朗肯循环等完成电能供应,利用储热、储冷单元完成用户的热、冷能供应。为提高对用户冷、热、电的同时供应能力,系统亦采用LNG的冷能,并对其冷能进行梯级利用。该系统可以可再生能源为电力来源,实现储能系统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集成与联合应用,在供能阶段无污染物排放,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