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71676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580027886.1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耐克森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15/18 , H01R4/029 , H01R4/182 , H01R4/183 , H01R4/70 , H01R11/11 , H01R13/512 , H01R13/5205 , H01R13/521 , H01R2201/26
Abstract: 用于以防潮密封的方式遮盖两个长形的导电元件(11,12)间的连接点(10)的装置(1),其具有围绕连接点(10)的管状套筒(2)。在安装位置上在套筒(2)的两个轴向末端上各设置密封件(3,4),密封件封闭套筒(2)并密封地紧靠在套筒的壁上并具有分别用于导电元件(11,12)中的一个的穿孔(13,14),该穿孔与各个导电元件(11,12)的形状配合,从而将导电元件密封地包围。在套筒(2)的末端上在装配位置分别设置包围套筒及其中的密封件(3,4)的盖部(5,6),盖部具有分别用于导电元件(11,12)中的一个的穿孔(15,16)。盖部(5,6)这样在套筒(2)上设置,即,每个密封件在装配位置(3,4)分别在盖部(5,6)和套筒(2)间夹紧。
-
公开(公告)号:CN105914498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098750.6
申请日:2016-02-23
Applicant: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IPC: H01R12/55 , H01R13/631 , H01R13/6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2 , H01R12/69 , H01R13/187
Abstract: 一种导电端子(100)包括:连接端子(16);柱体(17);和容纳于柱体(17)中的接触件(18)。柱体(17)包括顶板(15)。一对孔(20,21)从接触件(18)的突出部(18c)的两侧穿过顶板(15)而打开。用于向突出部(18c)施加力的夹具(40)可以通过一对孔(20,21)被插入柱体(17)内。一对侧板(13,14)具有夹住接触件(18)的夹住单元(22,23),该接触件(18)的突出部(18c)被按压在安装表面(11)上以约束其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722176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14595.6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Inventor: 曾赞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及压合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底端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对接。所述压合件包括固定架及压块,所述固定架相对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设置,且与所述顶端相对设置,所述压块滑动连接至所述固定架,所述压块用于滑动至所述顶端的压合区,且对所述压合区产生压力,所述压力驱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并电性导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本发明实现了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的紧密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12395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379709.0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的超大电流输电结构及其工艺,主要由连接铜板、铜辫子、导电铜柱、冷却水管、冷却水接管压紧螺母、冷却水密封垫片、冷却水入口接管、冷却水出口接管组成,该结构能够实现高温高压条件下超大电流的传输,导电铜柱内冷却水流道结构的设计能及时带出输电结构自发热和来自高温高压侧的传导热量,控制输电结构温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软铜辫子与连接铜板的压接成型工艺使得该结构具有传输电流大、结构紧凑、安装灵活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5744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161668.3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Inventor: 川嶋孝男
IPC: H01F2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8 , H01F5/04 , H01F27/2852 , H01R4/182 , H01R4/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无需增大用于连接扁平线末端的末端连接部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连接;该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11)用于连接从线圈绕组部(20)延伸出的线圈末端部(32),该线圈绕组部(20)是通过卷绕扁平线(30)而形成,该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11)具备:窄幅部(33),其通过在线圈末端部(32)的前端侧形成切割部(34)而形成,该切割部(34)是通过将线圈末端部(32)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切除而形成;末端连接部件(40),其具备筒状的筒体部(41),且窄幅部(33)被插入到筒体部(41)的内筒部(42)中;以及压接部(44),其通过将筒体部(41)的外周面压扁而形成,并且用于电连接窄幅部(33)与末端连接部件(40)。
-
公开(公告)号:CN10448814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80025934.4
申请日:2013-04-18
Applicant: 雷比诺电力系统
Inventor: 吉恩-卢克·柏斯 , 阿诺德·卡米尔·艾默 , 弗洛里安·巴罗 , 大卫·鲍特
IPC: H01R43/048 , H01R12/6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048 , H01B5/00 , H01B7/0045 , H01B7/04 , H01B7/06 , H01R4/182 , H01R4/20 , H01R4/206 , H01R4/24 , H01R4/2404 , H01R4/62 , H01R4/64 , H01R4/646 , H01R12/69 , H01R31/085 , H01R43/042 , H01R43/0482 , H01R43/16 , H01R2101/00 , Y10T29/49181 , Y10T29/49222 , Y10T29/53209 , Y10T29/53217 , Y10T29/53235 , Y10T29/53239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复进行的、均匀和可靠的对导体线束层的中间和端部进行连接的方法线束层。为此,本发明通过在压接区连续和均匀施加压力而对连接器中导体进行同时压接。在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压接采用一种由两个壳体(21s,21i)组成的工具来进行,每个壳体带有构成内表面(F1)的主壁(P1),该内表面上设有横向加强筋(N1,N2,N3)。每个壳体(21s,21i)还带有端部边缘(B1),其相对于壁(P1)垂直折叠以形成内空间(E1)。在该空间(E1)内,引入了非绝缘导体(51)的连接器(32),这些非绝缘导体相对于加强筋(N1,N2,N3)而垂直布置,以便通过在连接器(32)的壁(32s,32i)上压制(Ps)加强筋(N1,N2,N3)而形成横向沟槽。本发明在带有复合材料蒙皮的飞机客舱回流网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47841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623728.X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宁波超霸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锂电池的负极极耳与锂负极片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负极极耳和锂负极片,负极极耳包括一个条状镍片,条状镍片上均匀冲压有多个凹陷部,凹陷部中心设置有通孔,锂负极片与负极极耳经外力相互挤压后,锂负极片的第一面和条状镍片的第一面互相紧贴,同时锂负极片上的部分材料挤过通孔后在凹陷部的底面形成一个截面积大于通孔的覆盖面,其优点是锂负极片与负极极耳之间的接触比较可靠,不容易脱开,保证了锂锰电池的放电性能,同时由于在负极极耳冲压后形成凹陷部和通孔,大大地增加了负极极耳与锂负极片之间的接触面积,相比传统锂锰电池的放电性能有所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490188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225308.1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饭尾清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2 , H01R4/188 , H01R4/72 , H01R11/12 , H01R13/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端子(10),具有:连接部(12),导电连接到电连接对象;压接部(14),通过压接到被覆线(56)的芯线(58)而进行固定;以及联接部(16),在所述连接部(12)和所述压接部(14)之间延伸。压接部(14)具有放置部(36)和芯线压接部(38),被覆线(56)的芯线(58)放置在放置部(36)上,芯线压接部(38)从所述放置部(36)的相对两侧突出。延伸部(48)朝向所述联接部(16)地设置在所述芯线压接部(38)的端部上,并且至少一个接合角部(52)形成在每个所述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732483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761006.4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属于电气设备领域。该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管、连接片和过渡片,过渡片连接在接线管的一端,连接片连接在过渡片上,接线管、连接片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过渡片采用柔性导电材料制成,通过设置接线管、连接片和过渡片,将过渡片连接在接线管的一端,将连接片与过渡片连接,接线管、连接片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过渡片采用柔性导电材料制成,可以将连接片与接线柱连接,将接线管与导线连接,由于连接片与接线管之间通过柔性的过渡片连接,从而可以弯折过渡片,便于导线的布置,且避免了现有接线端子难以设置在安装空间较小或是有障碍物遮挡的位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792529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180013523.4
申请日:2011-02-02
Applicant: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55 , H01R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2 , H01R4/20 , H01R4/206 , H01R9/032 , H01R13/6593 , H01R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结构中包括使用金属箔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也能够充分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的铆接连接构造。本发明中,铆接连接构造做成以具有以多个点接触或者多个线接触为主的区域(A2)和以面接触为主的区域(A1)的方式将环状铆接部件(26)铆接,据此,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的构造。另外,铆接连接构造做成环状铆接部件(26)的周缘部(49)的边缘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25)为非接触的配置关系的连接构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