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导体之间的连接点的密封件

    公开(公告)号:CN106471676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580027886.1

    申请日:2015-04-23

    Abstract: 用于以防潮密封的方式遮盖两个长形的导电元件(11,12)间的连接点(10)的装置(1),其具有围绕连接点(10)的管状套筒(2)。在安装位置上在套筒(2)的两个轴向末端上各设置密封件(3,4),密封件封闭套筒(2)并密封地紧靠在套筒的壁上并具有分别用于导电元件(11,12)中的一个的穿孔(13,14),该穿孔与各个导电元件(11,12)的形状配合,从而将导电元件密封地包围。在套筒(2)的末端上在装配位置分别设置包围套筒及其中的密封件(3,4)的盖部(5,6),盖部具有分别用于导电元件(11,12)中的一个的穿孔(15,16)。盖部(5,6)这样在套筒(2)上设置,即,每个密封件在装配位置(3,4)分别在盖部(5,6)和套筒(2)间夹紧。

    导电端子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14498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098750.6

    申请日:2016-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2 H01R12/69 H01R13/187

    Abstract: 一种导电端子(100)包括:连接端子(16);柱体(17);和容纳于柱体(17)中的接触件(18)。柱体(17)包括顶板(15)。一对孔(20,21)从接触件(18)的突出部(18c)的两侧穿过顶板(15)而打开。用于向突出部(18c)施加力的夹具(40)可以通过一对孔(20,21)被插入柱体(17)内。一对侧板(13,14)具有夹住接触件(18)的夹住单元(22,23),该接触件(18)的突出部(18c)被按压在安装表面(11)上以约束其移动。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722176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14595.6

    申请日:2017-06-29

    Inventor: 曾赞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 H01R4/182 H01R1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及压合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底端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对接。所述压合件包括固定架及压块,所述固定架相对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设置,且与所述顶端相对设置,所述压块滑动连接至所述固定架,所述压块用于滑动至所述顶端的压合区,且对所述压合区产生压力,所述压力驱动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并电性导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本发明实现了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的紧密连接。

    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5744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161668.3

    申请日:2016-03-22

    Inventor: 川嶋孝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8 H01F5/04 H01F27/2852 H01R4/182 H01R4/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无需增大用于连接扁平线末端的末端连接部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连接;该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11)用于连接从线圈绕组部(20)延伸出的线圈末端部(32),该线圈绕组部(20)是通过卷绕扁平线(30)而形成,该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11)具备:窄幅部(33),其通过在线圈末端部(32)的前端侧形成切割部(34)而形成,该切割部(34)是通过将线圈末端部(32)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切除而形成;末端连接部件(40),其具备筒状的筒体部(41),且窄幅部(33)被插入到筒体部(41)的内筒部(42)中;以及压接部(44),其通过将筒体部(41)的外周面压扁而形成,并且用于电连接窄幅部(33)与末端连接部件(40)。

    一次锂电池的负极极耳及其与锂负极片之间的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347841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623728.X

    申请日:2014-11-07

    Inventor: 郁宇骏 冯远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H01R4/182 H01R4/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锂电池的负极极耳与锂负极片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负极极耳和锂负极片,负极极耳包括一个条状镍片,条状镍片上均匀冲压有多个凹陷部,凹陷部中心设置有通孔,锂负极片与负极极耳经外力相互挤压后,锂负极片的第一面和条状镍片的第一面互相紧贴,同时锂负极片上的部分材料挤过通孔后在凹陷部的底面形成一个截面积大于通孔的覆盖面,其优点是锂负极片与负极极耳之间的接触比较可靠,不容易脱开,保证了锂锰电池的放电性能,同时由于在负极极耳冲压后形成凹陷部和通孔,大大地增加了负极极耳与锂负极片之间的接触面积,相比传统锂锰电池的放电性能有所提高。

    压接端子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90188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225308.1

    申请日:2013-06-07

    Inventor: 饭尾清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2 H01R4/188 H01R4/72 H01R11/12 H01R13/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端子(10),具有:连接部(12),导电连接到电连接对象;压接部(14),通过压接到被覆线(56)的芯线(58)而进行固定;以及联接部(16),在所述连接部(12)和所述压接部(14)之间延伸。压接部(14)具有放置部(36)和芯线压接部(38),被覆线(56)的芯线(58)放置在放置部(36)上,芯线压接部(38)从所述放置部(36)的相对两侧突出。延伸部(48)朝向所述联接部(16)地设置在所述芯线压接部(38)的端部上,并且至少一个接合角部(52)形成在每个所述延伸部(48)的上端表面(50)上。

    铆接连接构造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92529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180013523.4

    申请日:2011-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结构中包括使用金属箔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也能够充分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的铆接连接构造。本发明中,铆接连接构造做成以具有以多个点接触或者多个线接触为主的区域(A2)和以面接触为主的区域(A1)的方式将环状铆接部件(26)铆接,据此,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的构造。另外,铆接连接构造做成环状铆接部件(26)的周缘部(49)的边缘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25)为非接触的配置关系的连接构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