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5744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161668.3

    申请日:2016-03-22

    Inventor: 川嶋孝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8 H01F5/04 H01F27/2852 H01R4/182 H01R4/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无需增大用于连接扁平线末端的末端连接部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连接;该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11)用于连接从线圈绕组部(20)延伸出的线圈末端部(32),该线圈绕组部(20)是通过卷绕扁平线(30)而形成,该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11)具备:窄幅部(33),其通过在线圈末端部(32)的前端侧形成切割部(34)而形成,该切割部(34)是通过将线圈末端部(32)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切除而形成;末端连接部件(40),其具备筒状的筒体部(41),且窄幅部(33)被插入到筒体部(41)的内筒部(42)中;以及压接部(44),其通过将筒体部(41)的外周面压扁而形成,并且用于电连接窄幅部(33)与末端连接部件(40)。

    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57442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161668.3

    申请日:2016-03-22

    Inventor: 川嶋孝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28 H01F5/04 H01F27/2852 H01R4/182 H01R4/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无需增大用于连接扁平线末端的末端连接部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连接;该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11)用于连接从线圈绕组部(20)延伸出的线圈末端部(32),该线圈绕组部(20)是通过卷绕扁平线(30)而形成,该线圈末端的连接结构(11)具备:窄幅部(33),其通过在线圈末端部(32)的前端侧形成切割部(34)而形成,该切割部(34)是通过将线圈末端部(32)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切除而形成;末端连接部件(40),其具备筒状的筒体部(41),且窄幅部(33)被插入到筒体部(41)的内筒部(42)中;以及压接部(44),其通过将筒体部(41)的外周面压扁而形成,并且用于电连接窄幅部(33)与末端连接部件(4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