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车辆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23042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10518110.2

    申请日:201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包括车钩缓冲器,车钩缓冲器包括:用于与车钩相连接的钩尾框;用于安装在车体上的前座体;后端与钩尾框相抵接、前端与前座体相抵接的第一弹性元件,当车体受牵引力时,第一弹性元件受力压缩;设置于钩尾框的后端的壳体,壳体的后端用于与车体相连接,壳体与钩尾框通过连接轴相串接,且钩尾框能够沿连接轴的轴向位移;设置于壳体与钩尾框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车辆,其车钩缓冲器具有双向缓冲性能,无论在车体受牵引力作用还是受压缩力作用时,该车钩缓冲器都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车辆的钩体、钩舌、钩尾框因直接承受刚性载荷,而导致加剧疲劳损伤的问题。

    一种铁路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23042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18110.2

    申请日:201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包括车钩缓冲器,车钩缓冲器包括:用于与车钩相连接的钩尾框;用于安装在车体上的前座体;后端与钩尾框相抵接、前端与前座体相抵接的第一弹性元件,当车体受牵引力时,第一弹性元件受力压缩;设置于钩尾框的后端的壳体,壳体的后端用于与车体相连接,壳体与钩尾框通过连接轴相串接,且钩尾框能够沿连接轴的轴向位移;设置于壳体与钩尾框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车辆,其车钩缓冲器具有双向缓冲性能,无论在车体受牵引力作用还是受压缩力作用时,该车钩缓冲器都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车辆的钩体、钩舌、钩尾框因直接承受刚性载荷,而导致加剧疲劳损伤的问题。

    一种车钩缓冲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23048B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310521145.1

    申请日:201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钩缓冲器,包括:用于与车钩相连接的钩尾框;用于安装在车体上的前座体;后端与钩尾框相抵接、前端与前座体相抵接的第一弹性元件,当车体受牵引力时,第一弹性元件受力压缩;设置于钩尾框的后端的壳体,壳体的后端用于与车体相连接,壳体与钩尾框通过连接轴相串接,且钩尾框能够沿连接轴的轴向位移;设置于壳体与钩尾框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当车体受压缩力时,第二弹性元件受力压缩。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车钩缓冲器,其具有双向缓冲性能,无论在车体受牵引力作用还是受压缩力作用时,该车钩缓冲器都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车辆的钩体、钩舌、钩尾框因直接承受刚性载荷,而导致加剧疲劳损伤的问题。

    一种车钩缓冲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23048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21145.1

    申请日:201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钩缓冲器,包括:用于与车钩相连接的钩尾框;用于安装在车体上的前座体;后端与钩尾框相抵接、前端与前座体相抵接的第一弹性元件,当车体受牵引力时,第一弹性元件受力压缩;设置于钩尾框的后端的壳体,壳体的后端用于与车体相连接,壳体与钩尾框通过连接轴相串接,且钩尾框能够沿连接轴的轴向位移;设置于壳体与钩尾框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当车体受压缩力时,第二弹性元件受力压缩。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车钩缓冲器,其具有双向缓冲性能,无论在车体受牵引力作用还是受压缩力作用时,该车钩缓冲器都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车辆的钩体、钩舌、钩尾框因直接承受刚性载荷,而导致加剧疲劳损伤的问题。

    铁路货车的阻尼式缓冲器及铁路货车

    公开(公告)号:CN10352304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11391.9

    申请日:201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铁路货车的阻尼式缓冲器包括壳体(11)、可沿冲击力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11)移动的阻尼元件(12)以及安装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1)内壁上的活塞杆(13),所述活塞杆(13)的压缩端伸入所述阻尼元件(12)的阻尼介质腔内,所述阻尼介质腔包括沿着冲击力方向依次连接的收缩腔段(121)和扩散腔段(123)。本发明提供的阻尼式缓冲器中,阻尼介质腔由收缩腔段和扩散腔段组成,活塞杆在阻尼介质腔内运动时,其与阻尼元件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先减小再增大,以此产生初始缓慢增加载荷,终端平稳降低载荷的效果。显然,上述阻尼式缓冲器的缓冲行程有所延长,其缓冲性能随之提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

    漏斗车底门控制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5872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07951.7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漏斗车底门控制系统,包括四个控制盒、动力源和底门驱动装置;其中,两个控制盒分别安装在车厢一侧的前后两端部,另外两个控制盒分别安装在车厢另一侧的前后两端部;且四个控制盒与动力源并联,控制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底门驱动装置,实现底门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控制系统,在车厢的两侧的两端安装四个独立并联的控制盒,每个控制盒可以独立控制底门驱动系统打开或关闭底门,因此在卸货过程中,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对卸货过程的操作控制,工作人员不用跟随车辆移动,操作方便且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安全性。

    漏斗车底门控制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5872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110407951.7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漏斗车底门控制系统,包括四个控制盒、动力源和底门驱动装置;其中,两个控制盒分别安装在车厢一侧的前后两端部,另外两个控制盒分别安装在车厢另一侧的前后两端部;且四个控制盒与动力源并联,控制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底门驱动装置,实现底门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底门控制系统,在车厢的两侧的两端安装四个独立并联的控制盒,每个控制盒可以独立控制底门驱动系统打开或关闭底门,因此在卸货过程中,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对卸货过程的操作控制,工作人员不用跟随车辆移动,操作方便且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