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205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53631.7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九煤矿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探测注浆过程中浆液扩散范围的方法,先采集微震数据,并对采集的所有微震事件进行筛选,获得有效微震事件,然后获取各个有效微震事件的位置及各自能量大小,接着采用改进的DBSCAN聚类分析法对有效微震事件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发现的特性,通过设定随能量变化而变化的领域ε,能量越大的微震事件则其领域ε范围越大,能量越小的微震事件则其领域ε范围越小,最终利用这种方式能区分出注浆冲击产生的微震事件,最后获取区分出微震事件的位置,从而确定本次微震数据采集时浆液扩散的范围。使得本发明在具有较大探测深度前提下,还能区分出注浆冲击产生的微震事件,从而能保证对浆液扩散范围的探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678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08007.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瞬变电磁和缪子探测的深地地质异常体识别方法,对所需探测区域分别采用瞬变电磁探测和缪子探测,并对瞬变电磁探测获得的数据处理后得到所需探测区域的电阻率分布数据;同时对缪子探测获得的数据处理后得到所需探测区域的密度分布数据;接着采用基于离散光滑插值约束的交叉梯度算法对两种物性的数据进行联合反演,其中交叉梯度函数优势在与不依赖物性之间的关系式,而是通过地下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反演;离散平滑插值算法通过对交叉梯度函数反演结果进行平滑约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局部振荡和噪声影响,使得最终反演结果精度更高,实现对所需探测区域内密度异常和电阻率异常的精准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94765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9289.2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N3/08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灾害信息熵融合的随钻超前智能预警方法,采用多源传感模块在钻孔过程中获取不同深度的多源数据,接着划分深度段,并对每个深度段的多源数据进行归一化、无量纲化处理;用于使各深度段数据差异增大,为后续数据处理进行一次优化,接着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信息熵融合数据处理,该方式能进一步放大同类别数据的差异,优化数据融合效果;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KAN网络训练完成后,建立预警模型;最后利用预警模型将实时采集的数据输入模型即能预测前方未探测一个深度段的信息熵融合数据,并将数据与阈值比较后最终判断前方一个深度段存在发生水灾、火灾或塌方的风险,根据风险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措施,从而保证巷道掘进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223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57873.5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电源衰减场的全空间视电阻率快速成像方法,利用点电源在空间的等电位面呈同心圆扩散衰减分布特征,将二极视电阻率计算方式转换为计算相邻两个采集电极之间的三极视电阻率计算,并通过正负方向符号进行分组,同时将探测区域网格化,获取各个网格内多个点电源的视电阻率数据,最后进行筛选得出每个网络唯一的视电阻率值,实现对探测区域快速成像;这种方式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使其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小规模地质特征和异常体,从而提升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且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矩阵计算,能够实现几乎即时的数据处理,提高了成像的时间效率,满足快速变化的地下环境监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51920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312090.1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震电联合的疲劳压裂区各向异性探测方法,利用地震CT技术高分辨率以及张量电法探测各向异性;先根据地震CT数据迭代成像出疲劳压裂区的范围,再根据张量电法数据计算出疲劳压裂区含水裂缝的分布方向。该方法通过优化复杂地层探测的有效性,能够在获取精细地下结构详细图像的同时,特别关注含水裂缝在电阻率上表现的显著各向异性。通过采用张量电法技术,准确识别和分析这种各向异性,从而有效确定含水裂缝的具体朝向及其分布情况;使得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对裂缝特征的分析精度,实现对疲劳压裂区域及裂缝分布方向的精准探测,最终实现对后续全面评估疲劳压裂区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671585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946584.1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掘进巷道智能化瞬变电磁探测与实时预警方法,采用便捷式瞬变电磁探测设备在间歇期对当前的巷道迎头位置及两侧帮进行探测,并将探测数据传至地面的计算机;进而生成本次探测获得的视电阻率断面图;根据视电阻率值R的分布情况对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当掘进机再次进入间歇期,此时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本次探测的视电阻率断面图,将本次视电阻率断面图与上一次获得的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合成分析,最终获得合成后的视电阻率断面图;如此重复多次,最后将每个间歇期获得的视电阻率断面图及其划分的每个区域的危险等级导入模型对应位置进行实时显示及更新;从而对巷道掘进过程中迎头前方异常地质构造进行实时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88845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70483.2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3/38 , G01V3/08 , G01N15/08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频自然电位渗流场通道复用并行数据采集装置及方法,采用电磁继电器组合设计形成通道复用的自然电位采集方法,通过电磁继电器的组合设计及特定的切换过程仅需较少的采样模块即可对较多测量电极的电压信号进行采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且降低成本,保证多通道数据采集的同时,减少了器件的数量,兼顾了较低的硬件成本。另外对采集获得的数据采用特定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优化,从而确保长时间低频数据采集的高质量和可靠性。故本发明成功解决了现有硬件成本高、系统复杂性大、数据采集效率低、长时间数据不稳定问题,显著提升了低频自然电位渗流场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了多样化和复杂环境中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69768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12088.4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王勃 , 王滢 , 刘盛东 , 曾林峰 , 杨阳 , 杨飞 , 徐晓阳 , 苏玉彬 , 陈圣 , 徐子强 , 辛国旭 , 张衍 , 李韵晨 , 陈鸿云 , 谢刘俊 , 申思洪任 , 舍子龙
IPC: G01V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巷道无人履带车进行巷道探测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发射装置、接收装置、中心处理器和单叶双曲面收发机构,单叶双曲面收发机构在未使用时处于未展开状态,此时体积较小,便于放置及搬运;展开后其收发模式为双发射三接收,其仅需低占空比的阶跃电流即可实现对周围异常体的探测,既节省了电量又加长了探测时间;在进行探测激发时,单叶双曲面收发机构的两个发射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共同组成等值反磁通原理线圈结构,消除了磁通量,实现了对一次场干扰的消除,同时两个发射线圈分别与两个第一接收线圈共同组成对偶发射‑接收线圈结构,通过接收的二次场信号正负情况,即能精准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体及异常体的具体方位。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58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49476.1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阻率变化梯度监测入侵地道的方法,先进行首次电法监测获取初始视电阻率数据,对初始视电阻率数据经过计算处理后获得基线电阻率网格数据矩阵,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电法监测,并计算处理后获取t时刻该剖面的电阻率网格数据矩阵,两个矩阵做梯度运算得到t时刻的剖面电阻率变化梯度图;并将t时刻矩阵作为新的基线电阻率数据矩阵;如此重复获得后续各个间隔时间段的剖面电阻率变化梯度图;最后设定阈值,对高异常区进行分析判断实现入侵地道和高阻干扰洞体的区分判定;因此本发明在监测过程中能有效区分入侵地道和高阻干扰洞体,从而大大降低误报或漏报的情况,有效保证了入侵地道的监测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93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92464.7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王勃 , 辛国旭 , 李晓昭 , 杨欣欣 , 曾林峰 , 陈泓云 , 张衍 , 李韵晨 , 谢刘俊 , 舍子龙 , 申思洪任 , 苏玉彬 , 王滢 , 徐晓阳 , 徐子强 , 陈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封存勘探扩储协同一体化系统及方法,选择二氧化碳封存的目标储层:多功能二氧化碳注入装置作为震源,在近地表地层的钻孔内产生地震波进行地震勘探,初步确定目标储层位置,然后在致密盖层再进行地震勘探,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目标储层;向目标储层注入二氧化碳:多功能二氧化碳注入装置作为注入装置,二氧化碳以液化的状态注入目标储层内进行存储;对目标储层进行扩储:多功能二氧化碳注入装置作为致裂装置,以高压二氧化碳气体喷出对周围岩体进行冲击致裂,增加目标储层渗透性、扩大二氧化碳储量的目的;本发明仅需一个系统即能实现储层选址、CO2注入封存和储层扩储的功能,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降低封存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