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罐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69648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810189038.2

    申请日:2008-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炭罐结构。将一端向外界空气开放的分支管(57)的另一端连接在外界空气连通管(52)的中间部分,将止回阀设在所述分支管(57)中,该止回阀限制外界空气连通管(52)内的空气经该分支管(57)向外界空气中流出,并且当外界空气连通管(52)内成为规定值以上的负压时,经分支管(57)将外界空气导入外界空气连通管(57)内。使分支管(57)的外界空气开放端(57a)位于比外界空气连通管(52)的外界空气开放端(52a)高的位置,并配置在轮室内板及外板(71a)、(71b)与挡泥部件(71c)之间的空间(73)内。因此能提供即使车辆下部浸在水中时的水位很高也能防止水进入炭罐主体内的炭罐结构。

    炭罐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69648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810189038.2

    申请日:2008-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炭罐结构。将一端向外界空气开放的分支管(57)的另一端连接在外界空气连通管(52)的中间部分,将止回阀设在所述分支管(57)中,该止回阀限制外界空气连通管(52)内的空气经该分支管(57)向外界空气中流出,并且当外界空气连通管(52)内成为规定值以上的负压时,经分支管(57)将外界空气导入外界空气连通管(57)内。使分支管(57)的外界空气开放端(57a)位于比外界空气连通管(52)的外界空气开放端(52a)高的位置,并配置在轮室内板及外板(71a)、(71b)与挡泥部件(71c)之间的空间(73)内。因此能提供即使车辆下部浸在水中时的水位很高也能防止水进入炭罐主体内的炭罐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