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M4D的用途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0471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1474220.2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KDM4D的用途。本发明研究结果表明,KDM4D能够通过调控成骨、成牙基因的表达,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成牙的分化,并影响干细胞的迁移趋化能力,从而影响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内矿化能力。本发明为制备含有KDM4D基因的骨组织或牙组织再生药物提供技术支持。

    KDM4D的用途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0471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474220.2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KDM4D的用途。本发明研究结果表明,KDM4D能够通过调控成骨、成牙基因的表达,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成牙的分化,并影响干细胞的迁移趋化能力,从而影响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内矿化能力。本发明为制备含有KDM4D基因的骨组织或牙组织再生药物提供技术支持。

    miRNA的应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13571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915859.9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涉及miRNA的应用。本发明获得了15种miRNAs非牙源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和牙源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区分表达。其中,对比于牙源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非牙源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9种高表达,6种低表达。候选miRNAs(hsa-miR-615-3p,hsa-miR-196b-5p)的抑制可以提高WJCMSCs的牙本质分化潜能。此外,获得了在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口腔组织中高度表达的七个关键目标基因,包括TFAP2C、SEMA6D、PDGFRA、PAX9、NR4A3、SATB2和ZNF367。

    KDM3B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骨向/牙向分化、增殖及迁移趋化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79184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010618971.8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KDM3B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骨向/牙向分化、增殖及迁移趋化过程中的应用。发现KDM3B基因具有正向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作用,提供了KDM3B在促进间充质干细胞骨向/牙向分化及增殖、迁移趋化过程中应用的依据,并且基于KEGG数据库丰富了介导差异表达基因功能的显著改变的通路,共鉴定出14个与差异基因表达相关的显著通路,这些通路在KDM3B的功能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信号网络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显著调节的GOs和途径的相互作用库,以根据基因相互作用的程度识别12个核心基因,为研究牙根再生种子细胞的改建及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KDM3B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骨向/牙向分化、增殖及迁移趋化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7918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618971.8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KDM3B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骨向/牙向分化、增殖及迁移趋化过程中的应用。发现KDM3B基因具有正向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作用,提供了KDM3B在促进间充质干细胞骨向/牙向分化及增殖、迁移趋化过程中应用的依据,并且基于KEGG数据库丰富了介导差异表达基因功能的显著改变的通路,共鉴定出14个与差异基因表达相关的显著通路,这些通路在KDM3B的功能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信号网络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显著调节的GOs和途径的相互作用库,以根据基因相互作用的程度识别12个核心基因,为研究牙根再生种子细胞的改建及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miRNA的应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13571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915859.9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涉及miRNA的应用。本发明获得了15种miRNAs非牙源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和牙源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区分表达。其中,对比于牙源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非牙源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9种高表达,6种低表达。候选miRNAs(hsa‑miR‑615‑3p,hsa‑miR‑196b‑5p)的抑制可以提高WJCMSCs的牙本质分化潜能。此外,获得了在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口腔组织中高度表达的七个关键目标基因,包括TFAP2C、SEMA6D、PDGFRA、PAX9、NR4A3、SATB2和ZNF367。

    一种注射器针头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411893U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22638233.1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器针头分离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一种注射器针头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分离机构、针头收集盒和引导机构,分离机构包括基座和针头分离件,基座固定设置在底座上,针头分离件固定设置在基座的侧面;针头收集盒固定设置在基座的中心,针头收集盒中心设置有容纳针头的空腔;引导机构固定设置在基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离机构,能够实现对废弃针头的覆盖和稳固地分离,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通过设置引导机构,能够对针头进行自动对心插入至针头收集盒中,提升了针头分离的效率。

    一种口腔手术刀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411308U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22638197.9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手术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刀柄和刀片,刀柄包括固定端、弯曲部、握持部和敲击平台,固定端、弯曲部和握持部依次固定连接,敲击平台固定设置在弯曲部与握持部的连接部位;刀片设置在固定端表面,刀片与固定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弯曲部的设计使得刀片能够更好地插入牙根与牙槽骨间的牙周组织内,实现更准确的切割角度,从而提升了拔牙手术切割的精确性和效果;通过加入了敲击平台,使口腔牙槽外科医生可以结合敲击操作来加速根周纤维组织即牙周膜的断裂,从而有效提高了拔牙手术的高效性和成功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