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09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84554.3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体心四方结构第二相的多主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多主元合金的化学成分按原子百分比通式为AlaCrbCocNid,其中14≤a≤16,24<b≤26,c=17,42<d≤44,且a+b+c+d=100。优点是:采用四组元Al、Cr、Co、Ni,通过合金配料和熔炼,采用独特温度区间的高温热处理和大变形量室温轧制获得多主元合金。制备的多主元合金包含L12结构的基体和体心四方结构(BCT)第二相的双相组织,并且块状的BCT第二相尺寸粗大。该多主元合金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并且制备流程简单,安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37717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53981.X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1/18 , C21D1/46 , C21D6/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38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强热成形钢淬火实验模拟热成形工艺,包括1)将试样加热至900~1000℃,保温3~10min;2)将试样从加热炉中取出,5s内转移至盐浴炉中,设置盐浴炉温度为150~170℃;3)从试样进入盐浴开始计时,在盐浴中停留30~60s;4)将试样从盐浴中取出并快速移入温度为20~40℃的水中,让试样完全冷却后取出,淬火完成。本发明避免了常规平板模具淬火实验带来的软点问题,以及水淬产生的韧性降低问题,保证了淬火后钢板试样的有效力学性能,保证了后续拉伸试验的准确性,同时节约了实验成本,并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热处理工艺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30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84129.3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材料图像分割识别方法,构建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的Trip钢图像处理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方法对图像进行高精度分割,并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对Trip钢图像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识别应用于金相微观组织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视觉方法对Trip钢图像进行分割,之后在分割后的结果上,利用深度学习进行训练,对Trip钢的微观组织结构识别,该方法同时提高了钢铁微观组织结构的分割和识别准确率,进一步提升了金相晶粒中相的统计准确率,对后续材料性能的分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8802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56016.4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基合金中铜镍元素赋存状态及力学性能的模拟方法,包括步骤:初始铁单晶模型扩胞后,铜和镍原子随机替换铁原子,铜和镍原子之和占总原子数的比例少于20%,生成Fe‑Cu‑Ni合金模型,选取势函数,设置模型条件,将Fe‑Cu‑Ni合金模型在等温等压系综NPT下弛豫1~5ns,交换温度为400~1200K,时间步长为1~10fs,单位时间步长交换次数设置为1~20,进行拉伸模拟,在原子尺度上研究铁基合金中铜和镍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的模拟方法,此方法可以研究不同退火模拟温度和时间下,铜和镍元素的赋存状态,通过拉伸模拟来研究力学性能,为揭示铁基合金中铜和镍元素赋存状态及其对力学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03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0237067.7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丝气电立焊焊接热源模型的建立方法,首先进行步骤S10,建立V形坡口的立板对接三维实体模型,之后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进行步骤S20,基于单丝气电立焊焊后焊缝截面形貌采用两个高斯面热源加一个椭球体热源的组合热源模型。最后进行步骤S30,将步骤S20当中建立的组合热源模型加载到步骤S10当中的有限元模型中,设置模型参数,提交运算获取温度场和焊缝截面形貌。模拟得到的焊缝截面形貌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组合热源模型适用于单丝气电立焊焊接模拟,从而可以缩短焊接相关从业人员试验周期,减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07084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40223.6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Mn‑B系列热成形钢零件开裂敏感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Mn‑B系列热成形钢板,板厚为1.4~2.0mm;(2)将Mn‑B系列热成形钢加热进行奥氏体转化上;(3)将奥氏体化的Mn‑B系列热成形钢置于带有冷却系统的模具内冲压成形,通过模具中的冷却系统淬火至室温,获得高强度高残余应力的马氏体组织热成形钢零件;(4)采用梯度加热的方式对上述热成形钢零件的开裂敏感性高的区域进行局部回火,回火过程采用氩气保护,梯度峰值回火温度选择230~550℃,在峰值回火温度下保温10~2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获得热成形钢零件开裂敏感性低的高强度热成形钢零件。该方法在满足零件整体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热成形钢零件开裂敏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5886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76285.2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1D8/02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屈服强度≥750MPa的低屈强比海工钢及其生产工艺,钢板化学成分为:C 0.06%~0.10%,Si 0.1%~0.2%,Mn 0.60%~1.0%,P≤0.015%,S≤0.005%,Cu 0.62%~1.20%,Cr 0.20%~0.50%,Ni 0.50%~1.20%,Mo 0.30%~0.70%,Nb≤0.06%,V 0.02%~0.05%,Ti≤0.02%,Al≤0.04%,余量为Fe和杂质。通过Cu‑Mo‑Nb‑V‑Ti复合强化及调整控轧控冷参数,使钢板的微观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纳米尺度析出物的混合组织,具有较高的应变强化能力和较低的屈强比,兼具良好的焊接性;采用TMCP工艺,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410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83707.2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弥散sigma相增强的多主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化学成分按原子百分比通式为AlaNibCocCrd,其中a=15,47≤b<49,18<c≤19,18<d≤19,且a+b+c+d=100。优点是:采用四组元Al、Ni、Co、Cr的配比,通过合金配料和熔炼,均匀化处理、冷轧变形、再结晶热处理和时效热处理得到一种含弥散sigma相增强的多主元合金,该合金用NiCoCr基体中添加Al元素,得到了FCC基体+少量体积分数BCC相的双相组织。
-
公开(公告)号:CN118460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70417.5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韧脆转变温度的高硅钢薄带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高硅钢热轧板化学成分设计,所述高硅钢热轧板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包括:Si:4.5%~7.0%,B:0.003%~0.04%,Nb:0.004%~0.48%,Mn:0.05%~0.17%,C:0.002%~0.015%,N:0.002%~0.01%,S:0.002%~0.01%,P:0.002%~001%,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有效解决高硅钢由于具有较高的韧脆转变温度,导致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极大的影响钢材成材率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高硅钢的加工性能和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987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84117.3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钢中化学成分为C:0.05%~0.06%,Si:3.1%~3.3%,Mn:0.08%~0.12%,P:0.01%~0.025%,S:0.005%~0.009%,N:0.006%~0.0085%,Als:0.026%~0.03%,Sn:0.035%~0.065%,Ti<0.003%,其余为Fe及杂质。制备方法包括冶炼及连铸、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渗氮+MgO涂层、高温退火及拉伸退火工序。通过全流程的协同控制,结合工艺的细致优化,实现全流程的组织与织构调控,钢中具有高锋锐度的Goss织构,进而使极薄规格取向硅钢具备高磁感、低铁损的磁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