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61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36593.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青海大学
IPC: C25B15/021 , C25B9/67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解槽制氢系统及其调度方法,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包括:电解槽制氢单元和热回收单元;电解槽制氢单元包括碱性电解槽和三个管壳式换热器以及两个气液分离器;热回收单元包括两个高温储热罐和三个低温储热罐以及区域供暖模块;第一个高温储热罐在碱性电解槽热备用阶段给第三个管式换热器提供热量,同时在制氢阶段第一个高温储热罐给区域供暖,用于区域供暖后的介质再回到第三个低温储热罐,随后进入第二个低温储热罐,经过环境冷却到合适的温度进入第一个低温储热罐,以此完成循环,缩短电解槽启动和爬坡时间,达到提升碱性电解槽制氢量,从而达到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6128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47226.4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青海大学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唐共和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青海格尔木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原温差地区电力设备堵漏固化装置及堵漏方法,固化器、控制台、抽吹风部,所述固化器的顶部设有抽吹风部;所述固化器的一侧设有控制台;所述固化器的后端连接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的末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化器的下部连接有三脚架;所述固化器的内部设有MUC系统,该装置调试方便,便捷轻巧,功能完善、操作更简单省力、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有效加快封堵固化过程有效缩短堵漏时间,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维修成本和电力设备密封件失效事故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3129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0869007.6
申请日:2023-07-16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青海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IPC: G06F18/24 , H02J3/00 , G06F18/214 , G06N3/0464 , G06N20/0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波变化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电网电能质量在线状态估计方法,采用小波变化提取电能质量监测数据特征值,生成典型电能质量扰动随机数据样本,划分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比例;其次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分别进行小波变换,并根据电能质量特性模型提取电能质量扰动的多个特征值;最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完成数据自动分类和电能质量在线状态估计,本发明的优点是,相对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其电能质量特征提取更精确,分类准确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3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89256.7
申请日:2023-09-15
IPC: H02J3/32 , H02J7/34 , H02J3/38 , H02J3/46 , H02J3/14 , H02J3/00 , G06Q50/06 , G06Q10/0631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charging,PVESC)一体化系统鲁棒优化(robust optimization,RO)配置方法。首先,以日均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PVESC优化配置模型。其次,计及源荷不确定性,将模型重构为min‑max‑min两阶段RO模型,并采用嵌套列和约束生成(nested 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NC&CG)算法予以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合理优化配置高速公路服务区PVESC容量,指导高速公路绿色能源系统(expressway green energy system,EGES)的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36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21719.3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青海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综合能源利用领域的一种工业园区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研究碳捕集技术、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机制与考虑电、气、冷、热的综合能源协同运行,基于LCA评价法,考虑P2G技术与奖惩阶梯型碳交易,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工业园区低碳经济优化运行模型;采用LCA分析整个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并求解碳排放系数,对园区碳排放进行核算;将其与碳交易机制共同引入园区经济优化的决策指标。本发明对工业园区多能互补系统能源调度及规模进行合理调节,可以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降低系统总运行成本,提高新能源消纳比率并增大低碳单元的产量,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35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90637.7
申请日:2022-11-07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N3/006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综合能源系统建模技术领域的计及新能源接入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对燃气轮机、燃气锅炉、制冷设备、电锅炉、储能设备分别进行建模,在园区内部设置光伏机组和风电机组;步骤B.利用PSO‑SVM对光伏出力与风电出力进行预测;步骤C.以系统新能源消纳最大和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计及新能源接入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模型。本发明在新能源消纳率最优的基础上,满足了电、热、冷负荷的需求,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30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1052526.6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热‑光伏‑储热联合运行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地热电站、光伏电站和储热电站之间的联合组合方式,基于静态合作博弈,构建基于地热‑光伏‑储热电站的联合运行架构;通过所述联合运行架构,获取所述地热电站、所述光伏电站和所述储热电站的最优联合发电模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地热、光伏和储能三者合作形成的不同联盟的支付与收益进行建模,为三者之间联合运行提供最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法,充分发挥多能协同互补优势,提高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效率、稳定性和合理性,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经济和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256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16541.6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 , 青海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站共享储能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应用该方法的新能源电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架构包括若干新能源电站、对应各新能源电站的储能设备、汇集站和电网,汇集站与各个新能源电站进行能量和信息传输,汇集站连接到电网;所述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设计基于新能源电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架构的储能共享机制;S2、建立考虑上网电量收益、共享储能收益等因素的新能源电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合作博弈模型;S3、以在同一汇集站环境下的新能源电站群共享为场景,以新能源电站各自建设的储能容量为决策变量,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储能优化配置结果。本发明减少电网调度的压力,降低了储能成本及其建设规模。
-
公开(公告)号:CN11337833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59401.0
申请日:2021-05-21
IPC: G06F30/18 , G06F30/27 , G06N7/00 , H02J3/00 , G06F111/02 , G06F111/08 , G06F113/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电耦合系统连锁故障仿真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t时刻的自然灾害气象数据和系统负荷数据;基于所述自然灾害气象数据计算出线路的故障概率,并更新热电设备的性能状态;基于所述线路的故障概率随机断开线路,更新热电耦合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并确定当前的运行方式;基于所述当前的运行方式,进行热电耦合潮流计算;分析热电耦合潮流计算结果,统计出功率越限的线路;若无功率越限线路,统计t时刻内总的线路开断情况,并基于所述系统负荷数据,确定热电耦合系统中的负荷损失;对功率越限的线路以预设概率随机断开,更新系统的网络拓扑,确定当前的运行方式之后回到热电耦合潮流计算并循环,直至无功率越限线路。
-
公开(公告)号:CN10796593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001926.2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青海大学 ,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和储热的太阳能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聚光集热系统和蓄热循环系统,其中所述聚光集热系统包括塔架、多个聚光反射定日镜以及多个平面反射镜;所述蓄热循环系统包括驱动装置、集热换热器、常温工质储存装置、高温工质储存装置和蓄热工质。本发明通过对太阳能集热产生恒定温度热源,并可向外提供稳定可控的热能供应,具有温度可调可控、输出稳定、光热效率高和便于应用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