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用可智能清洁除尘的散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894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13737.8

    申请日:2022-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载机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装载机用可智能清洁除尘的散热系统。系统包括旋转电机和风扇叶片,所述旋转电机为双向旋转电机,所述风扇叶片为双向旋转风扇叶片。所述旋转电机的工作模式包括带动风扇叶片正转的工作模式和带动风扇叶片反转的除尘模式。通过传感器与控制器采集信息,且传感器将采集的信息与控制器交互后,控制器通过写入的“策略”控制旋转电机进入工作模式或除尘模式,进而实现散热系统的智能、自动、实时、定时除尘清理。本发明利用多点信号,对散热系统进行间歇性的吹扫除尘,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并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一种装载机用小排量发动机高原启动熄火解决方案

    公开(公告)号:CN1149619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52649.6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用小排量发动机高原启动熄火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进气端连接有发动机空滤器,发动机空滤器上设有发动机空滤器进气口,发动机的进气端还连接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与发动机的进气端之间连接有单向止回阀,发动机电连接有发动机控制总成,ECU与发动机控制总成、单向止回阀、离心风机电连接,蓄电池与发动机控制总成、单向止回阀、离心风机、开关电连接。具体的,ECU、蓄电池及开关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使用时,ECU用于控制发动机控制总成、单向止回阀及离心风机。

    一种装载机用高效散热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3778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47260.2

    申请日:2022-06-09

    Abstract: 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用高效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包括中置散热模块、第一油散热器和中冷器,所述第一油散热器和中冷器设置于所述中置散热模块的两侧,其中,所述中置散热模块包括并排设置的水散热器和第二油散热器;安装框架,用于支撑所述散热装置;导风罩,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侧部,用于引到气流吹向所述散热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的直径为D,所述散热装置的迎风宽度为X,迎风深度为Z,正面迎风高度为Y,正面迎风面积为S=X*Y,侧面迎风面积为S1=Z*Y;根据风扇直径D与X和Y的关系调整所述散热装置的布置方式。

    一种装载机双介质智能控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9328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27342.3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装载机双介质智能控温系统。在该系统中,发动机ECU通过采集发动机水温值和变速箱油温值双介质温度数值控制散热风扇的挡位,进而实现对发动机水温和变速箱油温的智能控制,能够有效防止因变速箱高温而引发的故障,提高了装载机的工作效率。其逻辑策略为:1档升2档对应水温值S3,对应油温值Y3;2档升3档对应水温值S1,对应油温值Y1;风扇升速过程中,水温值与油温值任何一项先达到目标值,即触发风扇升速。2档降1档对应水温值S4,对应油温值Y4;3档降2档对应水温值S2,对应油温值Y2;风扇降速过程中,水温值与油温值两者同时满足目标值,才触发风扇降速。水温值和油温值的关系为:S1≥S2>S3≥S4,Y1≥Y2>Y3≥Y4。

    一种装载机用发动机水温仪表显示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515801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1004904.2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载机用发动机水温仪表显示策略。本申请根据不同发动机各机型定义对应外发报文;占用CCSS(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System)通道将所述外发报文发送至水温仪表;通过水温仪表来识别发动机型的外发报文来确定不同机型的发动机对应的报警温度和限扭温度;根据所述水温仪表上显示的结果判断是否报警或者决定限扭。本发明解决了在更换发动机或水温仪表后,若水温仪表程序与发动机型号不对应,则水温仪表无法根据发动机型号实现准确的温度报警,而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时发动机限扭发生自我保护,影响发动机寿命。

    一种可变板翅式换热器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3921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41336.6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板翅式换热器结构,其包括散热芯体,散热芯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前后贯穿散热芯体,通孔上安装有套筒,套筒封堵在通孔的孔壁上,套筒上设有前后贯穿的避让孔,套筒包括外筒,外筒贴合通孔布置,外筒中嵌套有内筒,内筒和外筒相互间隔,内筒和外筒的间隔空间为介质流道,外筒和内筒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封板,封板封闭介质流道的前后开口,外筒的上部设有导流口,外筒的下部设有疏流口,导流口和疏流口均与介质流道连通。该换热器在散热芯体上开设通孔,在通孔上安装套筒,套筒上设置有避让孔,设备上传动轴、力臂杆等传动装置以及管线可通过避让孔穿过换热器,从而使换热器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一种液冷散热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694185U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21942529.1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冷散热装置,由液体散热器、主水箱和副水箱组成,其中所述副水箱与大气连通,利用内外气压差,进行散热系统中空气的排出以及冷却液的回收。副水箱内部液位的高度,可作冷却液是否添加的衡量标准,将副水箱设为全透明材质,液位观察时无需登上设备顶端、无需打开水箱盖,即可直接观察,不仅使液位观察更为方便,还有效避免了开启水箱盖后增加水冷散热器内的空气余量、影响散热性能。副水箱中冷却液存量不小于副水箱容积的1/3,以避免冷却液温度下降时通过大气连通装置吸入空气,即有效避免了冷缩回吸,进一步保证了液冷散热装置中空气存量保持较少水平,提高液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一种消声器减振结构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421327U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21633603.1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声器减振结构,其包括消声器壳体、连接在消声器壳体下方的支撑座和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罩上方的固定座,支撑座和固定座之间安装减振器,减振器包括上金属壳体和下金属壳体,两个金属壳体之间连接耐高温抗氧化的橡胶材质的减振块,上金属壳体和下金属壳体之间插接有安装块,安装块中间设有螺纹孔,安装块底部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减振块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减振结构通过在支撑座和固定座之间安装减振器的方式,使消声器与固定座柔性连接,减小发动机振动的传递频率,减小振幅,避免消声器应力集中,有效的保护消声器。

    一种散热器框架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7105305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20943367.7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框架安装结构,其包括散热器和框架,散热器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置有内凹部,内凹部朝向散热器方向凹陷,内凹部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套,安装套前后延伸,安装套的内孔为能够配合螺栓的螺纹孔,框架上的连接板贴靠在安装套端部,安装套上安装有穿过连接板并拧紧在螺纹孔中的螺栓,内凹部的底面为平面,安装套上设有切面,切面为贴合内凹部的平整面,切面贴靠在内凹部的底面上。该散热器及框架的安装过程不仅无需在散热器箱体上开孔,还可增加安装套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可有效提高结构的抗疲劳性能,防止散热器内部介质泄漏。

    一种装载机用高效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206635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1428619.9

    申请日:2022-06-09

    Abstract: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用高效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包括中置散热模块、第一油散热器和中冷器,所述第一油散热器和中冷器设置于所述中置散热模块的两侧,其中,所述中置散热模块包括并排设置的水散热器和第二油散热器;安装框架,用于支撑所述散热装置;导风罩,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侧部,用于引到气流吹向所述散热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的直径为D,所述散热装置的迎风宽度为X,迎风深度为Z,正面迎风高度为Y,正面迎风面积为S=X*Y,侧面迎风面积为S1=Z*Y;根据风扇直径D与X和Y的关系调整所述散热装置的布置方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