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9838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466857.8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油藏微生物群落竞争演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研究区的油藏储层孔隙空间以及微生物群落的生长环境参数;(2)根据所述生长环境参数,采用格子玻尔兹曼算法计算油藏储层孔隙空间中微生物群落的生长环境参数分布情况;(3)获取油藏储层内微生物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生长数据曲线和生长模型,并存储在数据库中;(4)根据所述生长数据曲线,采用元胞自动机原理定义其群落增长模型;(5)结合步骤(2)的计算结果,应用步骤(4)定义的群落增长模型,对油藏储层孔隙空间内微生物群落进行演化,实时输出微生物群落竞争演化结果。所述方法能实现微生物在油藏储层内群落的演化模拟,为提高微生物驱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76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10778702.5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芳烃参数定量评价烃源岩成熟度准确度的方法,包括:(1)选择目标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烃源岩样品;(2)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干酪根镜质组反射率(Ro)的测定;(3)对烃源岩样品的沥青抽提物的芳烃馏分进行色谱‑质谱分析;(4)计算烃源岩样品的芳烃成熟度参数;(5)对单一芳烃成熟度参数与Ro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3大类芳烃成熟度参数中各找出1个与Ro的线性相关系数最大的参数;(6)对步骤(5)所确定的3个参数和Ro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与Ro等效的镜质体反射率的多元关系式;(7)对步骤(6)所确定的多元关系式进行有效评价。所述方法提高了芳烃参数定量评价烃源岩成熟度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02232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52497.6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双头菌菌株。该菌株分离自延长油田坪桥区块的油水样中,经16S rDNA序列鉴定属于双头菌属(Labrys sp.),保藏编号CGMCC No.16012。该菌株在以原油(或菜油)50g/L,(NH4)2SO4 10.0g/L,KCl 1.1g/L,NaCl 1.1g/L,MgSO4 0.5g/L,KH2PO4 3.4g/L,K2HPO4 4.4g/L,酵母粉0.5g/L的培养基中于30℃、160rpm恒温振荡培养5d后可使培养基的表面张力由初始的71.2mN/m降至32.1mN/m,其产生的表活剂属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312516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710561439.5
申请日:2017-07-11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生物源复合驱油体系及制备方法和驱油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04~0.06%的威兰胶,0.40~0.60%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0.03~0.05%的SAS‑60,余量为地层水。在油藏温度75~100℃、地层水总矿化度30000~50000mg/L,钙镁二价金属离子含量3000~7500mg/L的条件下,该复合驱油体系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0024mN/m。采用复合段塞调驱方法,可提高水驱效率18.1%。本发明中的复合驱油体系的主剂均属生物源性,无毒或低毒,助剂SAS‑60生物降解性良好,绿色环保。该复合驱油体系耐高温高矿化度,驱油效果较为显著,可满足油田绿色高效开发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435052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710597203.7
申请日:2017-07-20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烃菌来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在进行CO2驱前或驱油过程中,向储层注微生物降烃菌发酵液,然后注入CO2,直至产出井中气油比超过地层条件下的溶解气油比。原油与微生物降烃菌发酵液充分接触,轻质组分含量升高,粘度下降,进而与CO2相互作用,从而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大幅度提高CO2驱采收率。实验表明,最小混相压力降低率为10.67~25.30%。本发明的方法成本低,并且易于在现场中应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向CO2中加入液化石油气或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调节剂来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中的成本高、用量大以及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5815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148894.3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2驱油藏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及激活效果评价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包括分别测定需要筛选的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的选择性激活情况、乳化原油情况与发酵液的性质、以及驱替提高原油采收率。激活剂的组分包括45~65重量份的碳源,40~60重量份的氮源,25~45重量份的磷源。本发明从内源微生物的选择性激活、油水样的生物化学指标以及激活后提高采收率三个方面构架激活的评价方法,解决了目前CO2驱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及激活效果评价方法缺少标准化的问题,为CO2驱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研究及现场应用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16917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035365.6
申请日:2018-01-15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Inventor: 陈治军 , 任来义 , 贺永红 , 马芳侠 , 刘护创 , 高怡文 , 孟江辉 , 潘宾锋 , 赵春晨 , 白晓寅 , 王文慧 , 李科社 , 韩长春 , 王小多 , 刘涛 , 常甜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在评价烃源岩生源构成应用中的有效条件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正构烷烃评价烃源岩生源构成的有效条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对具有代表性的烃源岩进行取样;二、对所有烃源岩样品开展干酪根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明确样品的成熟度;三、利用干酪根有机显微组分资料定量化确定所有烃源岩样品的生源构成;四、根据正构烷烃的分布评价样品的生源构成;五、用步骤三中确定的生源构成结果去验证步骤四确定的生源构成结果;六、依据上述有效的样品的成熟度范围,确定正构烷烃评价烃源岩生源构成的有效成熟度条件。本发明为准确地利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来确定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63492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70928.X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IPC: C09K8/5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584
Abstract: 一种高效环保可降解的化学驱油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份数计,向反应器中加入20~40份丙烯酰胺类单体、2.5~6.5份十八烷基长链乙烯基单体、8.5~19.2份带有磺酸盐型的乙烯基单体、1.5~2.6份乳化剂Ⅰ、2.6~4.5份乳化剂Ⅱ和0.035~0.1份引发剂,在70~85℃下反应4~6小时,得到两亲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A;在2~4份助溶剂的作用下,将8.5~11.5份两亲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A与16~28.6份超低界面张力体系B进行复配即可。本发明制备的化学驱油体系的表面张力均高于单纯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表面张力,最高可达0.015mN/m,在水驱基础上提高率为13.5%。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84591.8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内源微生物代谢产气发泡协同驱油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油藏内源微生物代谢气体的泡沫调驱方法。一种基于油藏内源微生物代谢气体的泡沫调驱方法,确定目标油藏中存在产气功能菌;激活目标油藏中的产气功能菌;产气功能菌被激活后代谢气体,待代谢气体的产气量处于最佳值时,向目标油藏中加入起泡体系进行发泡。本发明不借助外部气体;不采用传统的注入外界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或甲烷等气体,利用内源微生物中的产气功能菌代谢的气体与气泡体系产生泡沫,在压差的作用下进行泡沫驱;利用油藏内产气菌代谢气体起泡,可缩短见效时间,降低成本,大幅改善驱油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362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78060.6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变径毛细管束模型及渗吸驱替表征方法涉及致密油藏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变径毛细管束模型及渗吸驱替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真实岩心实验确定变径毛细管生成参数,采用随机算法建立岩心尺度随机变径毛细管束;分别计算毛细管束中各个毛细管各段的空间坐标;根据得到的随机变径毛细管结构参数对渗吸速度进行求解;根据计算结果,求解随机变径毛细管束采出程度、含水率。本发明建立了复杂随机变径毛细管束模型,该模型以真实岩心孔隙结构为基础参数,可以随机生成复杂孔隙结构,构建出更加真实的流动空间,计算出采收率、含水率等岩心驱替实验结果,与真实岩心驱替实验相对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
-
-
-
-
-
-
-
-